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1)

牛菀清 许金安 鲍世昆

8月17日,室外气温35℃,“秋老虎”威力不减。

洛阳市孟津区送庄镇,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甜瓜试验基地,大棚内气温达50℃,还没等69岁的朱忠厚查看半垄,汗珠已顺着他的脸庞往下淌。

“这叫‘雪酥一号’,这么高的温度叶子没‘塌’,培育了两年,耐高温,亩产可达2800斤,大棚里很稳定,种子明年推向市场!”

朱忠厚,仅有初中学历的庄稼人,如今是全国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河南省科技标兵……当地群众公认的“瓜王”。

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2)

防虫灭虫,自学成才 让乡亲吃饱肚子

1953年8月,朱忠厚出生于孟津县送庄乡朱家寨村。

1970年,初中毕业后,朱忠厚被安排到朱寨大队五七农学院(村科研站)工作。

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朱忠厚非常珍惜岗位,利用劳动间隙恶补文化知识,3年时间读完了《植物栽培学》《遗传育种》《农业数理统计》等专业教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农村,红薯是主要口粮。当时,豫西地下害虫蛴螬(学名毛黄鳃金龟)猖獗,红薯在生长过程中经常被吃成“蜂窝煤”,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农民无计可施。

“掉下几斤肉,也要消灭它们。”朱忠厚发誓。从1972年开始,红薯苗栽下后,他就坚守红薯地头搞调查。经过6年艰苦努力,他和同事终于在地下2.4米深找到了蛴螬。

朱忠厚介绍说,这个深度是一般害虫“越冬深度”的10~16倍,能抵御严冬。随着季节变化和气温升高,蛴螬会慢慢“向上钻”,3月份产卵,5月份最为活跃,9月份开始向土层下部转移,当10月份开始挖红薯时它们已“逃离”至地下2米多深。

根据调查结果,他编写了《毛黄鳃金龟生活史与综合防治新技术》,促进生物防治、活体诱杀、化学农药等技术在豫西大面积推广。1980年,农业部在洛阳召开专题会议,防治技术向全国推广。当年,该成果获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与此同时,朱忠厚还积极参与棉花害虫防治研究。

1970年,孟津种植棉花3万亩,朱寨大队有1000多亩。

当时,每个生产队都有一支治虫专业队,打药频繁、使用剧毒农药,成本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差,人畜中毒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经过近3年努力,朱忠厚和同事掌握了30多种有益昆虫活动规律及其对害虫的抑制方法。通过对2万多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了“二代棉铃虫生命表”,大胆地将防治指标从“百株落卵5~7粒”提高到225粒,结合生物防虫技术,使用药量减少了70%~80%,成果被评定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1年,朱忠厚参加了全国青年自学成才经验交流会并发言,受到李先念、王震等时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华罗庚等科学家的接见。

1983年,朱忠厚“农转非”,被安排到孟津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上班。

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3)

苦心钻研,科技创新 让“孟津西瓜”种到全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涉足种子研究,朱忠厚是从西瓜开始的。

1981年至1983年间,孟津逐步“包产到户”。“向土地要效益”,农民致富积极性空前高涨。

“应该发展短平快农作物。”朱忠厚一直努力寻找突破点。1983年3月,到省科协开会时,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省科协领导的重视,推荐种植无籽西瓜。

朱忠厚带回了无籽西瓜的母本,自己培育。

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4)

当时豫西西瓜种植较少,朱忠厚从豫东民权县请来了“瓜匠人”,第一年栽种8亩、次年栽种13亩,“瓜匠人”专门种瓜,朱忠厚专心培育。

“1983年夏天,无籽西瓜上市后,还不够洛阳轴承厂一家用!”朱忠厚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很兴奋。

无籽西瓜产种量低、发芽率低、成苗率低的难题制约大面积推广。为此,朱忠厚又开始了艰苦攻关。

经过5年时间,无籽西瓜大田直播出苗率从过去的30%左右提高到90%以上,制种产量提高2倍以上,发芽率提高30%,解决了困扰业界几十年的难题。朱忠厚的研究成果被载入《中国西瓜甜瓜》等文献,后来,在17个省区市推广。

进入新世纪,朱忠厚加快了创新步伐。2006年,他成立了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西瓜、甜瓜和南瓜新品种培育和高效栽培技术研发为方向,在全国建立试验基地18个,科研进度比常规加快了四倍,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转变。

目前,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人员有20多名,承担国家、省、市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国际合作项目16项,先后被确定为河南省西瓜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小巨人(培育)企业,以及“河南省西瓜甜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

2019年9月,朱忠厚培育的168.6斤重的南瓜惊艳中国农民丰收节河南主会场,“瓜王”就此传开。

50多年来,他先后发表论文27篇,主持和参编学术(技术)专著4部,完成40多项科研成果,获科技进步奖7项。

截至今年7月底,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积累瓜类物质资源1300余份,获得农业农村部登记新品种49个,申请品种权保护21个;在全国推广84.06万亩,新增销售48.2亿元,受益农民13.2万户。

“活到老,学到老。”朱忠厚说,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引领未来。他将坚守为民初心,带领团队在精品袖珍西瓜、无籽西瓜新品种选育和高效栽培技术上进行集成研究,在利用转基因培育西瓜新品种方向上下苦功、使长劲,让“孟津西瓜”种到全国。

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农行杯洛阳优秀乡贤)(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