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诸葛亮和杨修 比诸葛亮还聪明的三国第一智者杨修(1)

公元207年,随着袁谭、袁熙两兄弟被公孙康所杀,袁氏集团彻底破产,曹操集团进入鼎盛时期,而曹操的两位接班人: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斗争也日趋激烈。

司马懿早就把全部筹码押在了曹丕身上,身为曹丕竞选团四大顾问(太子四友)之一,他的最大对手是曹植竞选团的首席智囊:杨修。

在司马懿一生的对手中,单论智商水平,没有人能比得上杨修,哪怕是诸葛亮在这方面也稍逊杨修一筹。不过,杨修最后输给司马懿,也正是输在他过人的智商上。

事情是这样的,曹操经常召见曹植和曹丕一起探讨国家大事,一方面是希望两个儿子能从自己身上学点东西,一方面也算是考察。几次探讨下来,曹植本人倒没觉得什么,杨修却很着急,觉得曹植的政治水平太低了,总是踩不到曹操的节拍上,根本比不上曹丕。

如何评价诸葛亮和杨修 比诸葛亮还聪明的三国第一智者杨修(2)

于是,杨修做了一件挑战人类智力极限的事情:他给曹植打了个底稿,以后他们爷俩探讨的时候,让曹植按着底稿念就行了。

之所以说挑战智力极限, 是因为曹操和儿子之间是“探讨”,而不是“演讲”,相互之间是有互动的,杨修不光要写下曹植该怎么说话,还必须猜透曹操会问什么问题,以及根据曹植的回答他会做什么反应。

即便是一台电脑也很难把人际互动算的如此精确,可杨修却做到了。当曹植开始背诵杨修底稿的时候,他发现杨修已经把曹操有可能问到的每一个问题都一一列了出了。

这是何等的智商。

可惜,杨修聪明过了头。曹操混了这么多年社会,吃的盐比曹植吃的饭还多,一下子就看出了猫腻:这绝不是曹植的水平。果然,逼问之下,曹植立刻坦白了,这都是杨修打的底稿。

曹操听了恨得牙痒痒,好你个杨修,敢擅自揣摩我的想法,还教坏我的宝贝儿子!咬牙切齿之余,曹操又拿余光瞥了曹植一眼,叹了口气:“但你小子也确实不争气。”

这次事件让曹操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曹操没有停止对两个儿子的考察,某天,他又出了个题目:他让曹植和曹丕各自想办法走出城门。与此同时,曹操又密令邺城的守城卒决不能放两人出城。

如何评价诸葛亮和杨修 比诸葛亮还聪明的三国第一智者杨修(3)

曹丕一到城门口就被拦住了,好说歹说都出不了门,垂头丧气地回去了。刚回到家,就听说弟弟曹植也被挡在城门口,但是他说了一句,“我奉魏王命出城,你敢拦我就是抗旨”,然后一剑就把守门卒劈了,大摇大摆出了城。

听到这个消息曹丕直抠头皮:“我当时怎么想不到这个主意!”

当时司马懿正好在一旁,淡淡一笑:“恐怕这个主意不是临淄侯自己能想出来的吧。”

“哦?”曹丕停止抓头发,把脸转向司马懿,“我们事先根本不知道老爸会密令守门卒挡住大门,在城门口的时候我和我老弟身边都只有几个侍从而已。不是我老弟想出来的,难道是那些侍从想的?”

“当然不可能。”司马懿继续分析,“给临淄侯出主意的人当时肯定不会在身边,也就是说这个人从一开始就猜到丞相会在守门卒上出幺蛾子。当今天下,能够把魏王心思猜的那么透彻的人,恐怕只有……”

“杨修杨德祖!”曹丕也明白过来了。

“没错。”司马懿道,“杨修这个人的确很聪明,在这件事情上干得漂亮,但也办得很蠢。所以说看上去是临淄侯赢了这一局,但实际上,赢得却是咱们。”

“啊,我们赢了?”在这场智力风暴中,曹丕明显跟不上思路了。

司马懿这时说了一句话:“干预王者家事,私自揣摩上意——这个罪名可不小啊。”

“哈?”曹丕还是一头雾水,司马懿却已经站起身来,“将军不必担心,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去办。”说完,躬身施礼,转身离去。

“嗯?什么事情?”司马懿起身离去后,曹丕还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干坐着。

如何评价诸葛亮和杨修 比诸葛亮还聪明的三国第一智者杨修(4)

没过几天,曹操就通过“可靠渠道”了解到,曹植杀人出城的计策是杨修教的。“消息灵通人士”绘声绘色地告诉曹操,当时曹植接受了王命刚要出发,杨修就把他拉到一边,说:“我估计魏王会在城门口出点幺蛾子,到时候守门人不让你出去的话,你就说奉王命,然后砍了他。”

听到这个消息,曹操眯起了眼睛,冷冷地吐出两个字:“杨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