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延铭写作《东江纵队在山东》一书,缘起于一次陪同采访活动2015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深圳报业集团主要领导亲率旗下7家媒体记者来到山东,进行“重走东纵路”的采访活动采访队首站到达烟台,受烟台报业集团领导委托,我参与了陪同采访的活动在与深圳同志的交谈中,得知关于东江纵队的发展历史,在北撒前有许多专著和书籍,但从北撤山东到两广纵队南下打回华南前的这段历史,广东方面除了一些老同志的回忆文章中有零散记载,没有一本单独的记述书籍山东方面除了在地方党史、地方史志上有简短的大事记载外,也没有专门的记述书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历史上真实的故事40字 历史的真实和完整的记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真实的故事40字 历史的真实和完整的记述

历史上真实的故事40字 历史的真实和完整的记述

作者:金延铭

写作《东江纵队在山东》一书,缘起于一次陪同采访活动。2015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深圳报业集团主要领导亲率旗下7家媒体记者来到山东,进行“重走东纵路”的采访活动。采访队首站到达烟台,受烟台报业集团领导委托,我参与了陪同采访的活动。在与深圳同志的交谈中,得知关于东江纵队的发展历史,在北撒前有许多专著和书籍,但从北撤山东到两广纵队南下打回华南前的这段历史,广东方面除了一些老同志的回忆文章中有零散记载,没有一本单独的记述书籍。山东方面除了在地方党史、地方史志上有简短的大事记载外,也没有专门的记述书籍。

当时我刚完成《山东1945)一书的写作,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认为东江纵队北撤后到南下前这段历史不应该再空白下去,这段70年前的历史如不抓紧整理,以后恐怕会更难记述。中共烟台市委近年来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时,我被聘为胶东红色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组组长,当年东江纵队北撤到烟台市郊休整时,我的老家只楚村驻了500多名指战员,我爷爷家也是一户老房东,自己觉得有义务把这件事情做起来。于是在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日报社、烟台市芝罘区的有关部门和只楚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支持下,开始搜集资料,并两到广东等地采访当年的老同志和实地考察,用了近1年的时间,完成了《东江纵队在山东》一书的写作。书的篇幅虽然不长,史料搜集也不完整,但大体上把东江纵队自1945年7月5日北撤烟台后,到1949年3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将两广纵队从第三野战军划归第四野战军为止这32个月的发展历程,按时间顺序进行了记述。

东江纵队组建为两广纵队后,其离开山东的时间,有的同志以1948年11月两广纵队离开汶上县去参加淮海战役徐南阻击战为止。我把这个时间延到1949年3月5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当年的行政区划和现在不一样,那时的徐州、连云港地区是共产党的山东省政府行政辖区;二是两广纵队的作战范围虽已超出山东地界,但参加徐南阻击战时,两广纵队是由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指挥的,因而淮海战役期间两广纵队在军事指挥体系上和山东还是分不开的;三是为了保持自东江纵队北撤烟台到两广纵队从三野划归四野这段历史的完整性,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本书脱稿交付山东人民出版社时,电视台正在播出大型纪录片《筑梦路上》,在播出的第七集《重庆谈判》中,讲到了东江纵队北撤山东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片中讲述这段历史的外景画面和所用的历史图片都很好,但带有字幕的解说词却使我大吃一惊。解说词在讲述中国共产党方面执行“双十协定”的情况时说道:“在华南坚持抗战八年的东江纵队整个解散,2万多人中只有3000人通过美国军舰运到青岛,撤往山东解放区,其余全部就地复员。”这段解说词中关于东江纵队的人数、北撤的人数、北撤运往的地点,与事实有所出入。尤其是北撤的地点,我们采访北撤的老同志时,他们都提到在美国军舰上的那几天里,最担心的事情,是美军会不会与国民党勾结,不按协定把他们送往解放区的烟台,而是送到国民党和美军占领的青岛,并做好了一旦被送到青岛就要拼死战斗的准备。这使我更深刻地感到,东江纵队北撤山东的这段历史,必须有一个真实和完整的记述。

2016年7月5日,受中共烟台市委党史研究室委托,我参加陪同约有百名东江纵队后代组成的参访团在烟台活动,在当年北撤烟台时军舰驶入的港湾、胶东区暨烟台市党政军民举行庆祝东江纵队北撤胜利大会的原址、曾生司令员在烟台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外事办公室旧址、东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的驻地艺水村和司令部大院旧址等处,共同追忆70年前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历史。通过这次活动,我和他们中的许多人建立了联系和友谊。在此后的书稿修改过程中,他们热情地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解答了我提出的各种问题。王作尧司令员的夫人何阿姨和儿子、邬强司令员的儿子等还授权此书可以采用当年两位老前辈拍摄的有关历史照片。在去广东采访和这几年在烟台陪同多批旧地重游的北撤老同志,使我有机会当面聆听许多老前辈的深情回忆,并承蒙一些老前辈和东江级队研究会的同志赠送了有关的书籍等资料,使本书的写作有了较丰富可靠的材料。

我十分感谢对本书写作给予支持的所有单位组织和个人,感谢留下有关历史资料、回忆文章、图片和提供口述史料的各位革命老前辈,感谢山东人民出版社编辑同志的辛勤劳动。由于受本人水平能力和资料不全所限,难免有错,恳请教正。(金延铭)

(此文为《东江纵队在山东》一书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