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黛妙双玉

崔 波

天魂幻化两奇葩,

各度芳心领少华。

篱下风光难掩映,

庵中靓影自清嘉。

残春冷雨千行泪,

净地悲空一抹霞。

同是冥冥凄苦命,

寻香杳杳去无涯。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曹雪芹倾毕生心血成功塑造了《红楼梦》中诸多人物,黛玉和妙玉的形象在“金陵十二钗”中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2)

有人说妙玉是黛玉的影子,不错,她们的确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她们都是金陵十二钗的重要人物,名字中都有玉字,都是苏州人氏,又都是父母早亡无兄弟姐妹,有绝世才华,性格冷漠孤傲等。

但倘若细细品读,会发现在一些相同之中尚存有不同之处。下面试从五个方面简要分析。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3)

1. 二人同样出身仕宦之家却显现明暗两条线

黛玉其父林如海祖上曾袭过列侯,业经五代,额外加恩,如海父又袭了一代,到林如海虽已无根基,但他考取了前科探花,升任兰台寺大夫,而后钦点任扬州巡盐御史。虽品级不高但是个肥缺,非皇族亲信不可得之。

这一点曹雪芹最清楚,他祖父曹寅任的江南织造也是康熙赐的肥缺。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4)

而妙玉是法号,真实姓名无可考。其父辈书中并未点明,只说是仕宦之家,未点明,其中必有难言之隐。仅从妙玉品茶所用的珍玩之器连贾府都没有这一点看,她的背景绝非一般。由此便给探究者以大胆推测的空间。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5)

刘心武先生认为妙玉并非仕宦之家,应是书香门第。依据是王夫人下帖请妙玉入住贾府,妙玉说了句“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若她出身仕宦之家岂不是自打脸吗?

因贾母到栊翠庵品茶,引出妙玉精湛的茶道理论,便说她父辈是茶商,这探佚的有点离谱了。

能称得上“金玉质”的女孩子是何等尊贵,其父辈必是非常之人,有人推测妙玉是义忠亲王千岁之后,因为义忠亲王有一副檩木棺材板早年寄放在薛家,以示贾府祖上与义忠亲王是一派。后因他“坏了事”也无人敢用。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6)

等到秦可卿大殡时贾珍便用在她身上,以此障眼法使政敌认为公主已死,遂将妙玉隐于贾府庙中是极为妥当的。有人推断义忠亲王就是多尔衮。这种“猜笨谜”的推测太令人费解。

总之,林如海得皇上宠信写得很明白,妙玉父辈却只字未提,为何?这大概只有作者心里明白。

2. 二人同样是自幼多病却因果各异

林黛玉是书中有名的药罐子,她自己说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她长期咳嗽、失眠使阴血不足属偏颇体质,应是肺痨。所以要吃气血双补的“人参养荣丸”“天王补心丹”。

她曾与史湘云说:“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今日,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日满足的。”长期失眠会导致精神抑郁,她一直认为自己寄人篱下,心理脆弱敏感,经常触景生情悲悲切切以泪洗面。哭似乎是她发泄怨恨的唯一渠道。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7)

妙玉也是自幼多病,与黛玉同属秉赋不足。但作者并未提及得的什么病吃什么药,书中只点明:“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

其实替身是古人对多灾多难人的一种“崇神”的价值观。把不好养活的孩子叫做“落跑的童子”,意思是说上天偷跑下来的孩子,大多会被捉回去,不会到成年。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8)

因为妙玉听从了癞头和尚的劝戒,了却红尘,跟随师父去了玄墓蟠香寺出家,皈依但不剃度,带发修行,遁入空门病却好了。

癞头和尚也曾同样度化黛玉,让她出家,或不见外姓人不可闻哭声,可保一生无虞。但其父母怜爱女儿岂肯让她遁入空门!父母去世后她入住贾府,不但见到许多外姓人,还经常掩面哭泣,所以黛玉的病是不能好的。

所谓“佛度有缘人”。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教顺“度”而存,逆“度”而失的价值观。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9)

3. 二人都是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但术业专攻取向不同

黛玉入得贾府便学会了裁剪,连从不打趣别人的宝钗都说:“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作者为何要描述此情节?是暗示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吗?

黛玉识得别人不懂的古琴谱,她对宝玉阐述的抚琴理论,其实是一种境界。那种仪式感,那种虔诚,那种心静而志存的高远,那种闲情雅致的深度修养,是府中姐妹难以企及的。当然,最能体现其才华的应该是诗词韵律。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0)

她写的诗词最多并多次独占鳌头,尤其是教香菱作诗,集中体现了她对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

比如很多人认为初学要从杜诗格律工稳入手,她却主张以摩诘“意”字打根基,她说:“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不以词害意。”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1)

再比如,她强调创作不能过分矜持,她与探春说:“谁不是顽?难道我们是认真作诗呢!”她似乎不看重贾岛式的苦吟,认为即兴而发才好。连宝钗都说黛玉的诗“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2)

妙玉当然是懂诗的,是年中秋夜,黛玉与湘云在凹晶舘联句至二十二韵,妙玉突然现身,感觉虽有好句但过于凄凉,便引二人至庵中,一气呵成补齐十三韵收束成篇,黛玉、湘云均称赞不已,可见妙玉诗词成就不在二人之下。

她虽是带发修行的佛门弟子,却很少见她讲佛经之事,倒是大讲茶道。对此,品茶栊翠庵一章有详细的描写。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3)

书中说她使用的茶具是贾府也不曾有的珍奇古玩,烹茶用的水更为讲究,说:“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蠲的雨水,哪有这么清淳?如何吃得!”

难怪她说黛玉是个俗人,言外之意她便是高人了。

4. 二人虽然性格都很孤傲但表达内涵不尽相同

黛玉虽寄人篱下,但生性好强,常以伶牙俐齿维系自尊。

她“专挑人的不是”,“见一个打趣一个”,“嘴又爱克薄人,心里又细”,如周瑞家的送宫花与黛玉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呀。”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4)

她这般尖酸刻薄人们自然说她冷漠清高,但她不在乎,她也从来不隐匿自己的情感和心理活动。敢爱敢恨,敢说敢当。

如北静王送给宝玉的“蕶苓香串”本是皇帝所赐,可当宝玉很珍重地赠与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

这岂不是把皇帝骂了吗?这是大逆不道啊!像这样一个不合乎封道礼教规范的少女,怎么能够得到贾府当权者的欢心呢!

因为无人能理解,使她在簪缨之地过着凄风苦雨的生活。所以她才泪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这种不合时宜的叛逆行为,恰恰勾勒出她孤傲性格明显特征。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5)

妙玉三岁离家,由极会推演先天神术的师父带入庙中修行,与外界基本断绝联系,把世间的一切都看成是“俗界”。形成了她孤独自傲的性格。

她入庵贾府并不认为自己是寄人篱下,是当初王夫人下帖请来的,所以她并不把贾府的人放在眼里。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6)

贾母带刘姥姥到栊翠庵品茶,妙玉只礼节性地沏了一杯“老君眉”,便领着宝钗、黛玉到耳房论茶去了。

她天生伴有令人讨嫌的洁癖,刘姥姥沾过唇的成窑茶杯她要砸碎扔掉,人走了要用水冲洗地面,抬来的水不能进门要放在门外墙根下。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7)

就连与她邻居十年的邢岫烟都颇有微词。表面看上去她避世脱俗孤傲不羁,其实她内心还保留着青春少女的一份纯真,只是佛家的外衣不能让她释怀罢了。

试想自己饮茶的“绿玉斗”怎么能与公子共用呢?自知行为有点唐突,又马上揶揄宝玉一番。自称“槛外人”却为公子哥送去生日拜帖。也唯有宝玉能从栊翠庵讨得一束红梅,这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正可谓“玉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8)

林黛玉的孤傲带有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个人情感的追求是直白的。

妙玉的孤傲是矛盾的,她既要保持佛门弟子超凡脱俗的自尊,又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对个人情感的追求也是遮遮掩掩、心有余悸。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19)

5. 二人虽然都是悲惨的结局但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林黛玉的一生是悲伤抑郁的一生。

她是天上的绛珠仙草,为了以泪报恩幻化成人形来到人间,可惜落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即便她才貌双全也难实现自己的追求,使本来就弱不禁风的她终日自寻烦恼,以物寄情,以泪洗面,“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20)

当“金玉良缘”摧毁了“木石前盟”,她即在悲恨交加中绝命而去。正所谓“欠泪的,泪已尽”。泪都干了,人还能活吗?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21)

由于古钞本后四十回文字无可考,不知曹公用何方式送走黛玉,乃至于当下有人不认可续书者的“调包计”,认为不是作者原意,便推出许多揣测。

周汝昌先生早在一九八四年就发表了《冷月寒塘赋宓妃》的文章,阐述了黛玉沉塘而亡的观点;有根据判词“玉带林中挂”提出黛玉上吊之说;还有人认为林黛玉接了北静王妃礼物便委身北静王做妾等。

真是一百个人看林黛玉有一百个林黛玉!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22)

妙玉应该是“随一干风流孽鬼”下世的,她虽以佛门弟子身份修行于栊翠庵,却终日活在矛盾与悲苦之中。

本来是念佛之人却偏爱读《庄子》;即是遁入空门且带发修行岂不是六根未净;她自称“槛外人”,却请宝玉品茶、赠梅、送生日拜帖,这分明是身在空门,心在红尘。这也充分说明了她的出家并非自愿。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23)

她的情感追求是玷污礼教的,她的不合时宜的冷漠孤傲,其实是对世态炎凉的一种无奈的抗争,在充满丑陋肮脏的时代背景下佛门净地又岂能幸免!她终将逃不脱悲惨的命运。随着贾府的败落,她被抢劫贾府的盗贼掳走了。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24)

因书中写了“不知下落,也难妄拟”,便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比较集中的意见认为,妙玉不是在栊翠庵被掳走的,而是返回苏州老家途经瓜洲渡口时被掳走的。

依据是靖本脂批的一段文字:“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靖本于一九六四年后突然迷失已属蹊跷,况红学界有谁见过真本?仅凭毛国瑶先生一人所录可信度尚存疑。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25)

余以为,通行本续书者处理妙玉结局确实过于潦草粗糙,但还算符合判词“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之原意,至于妙玉最后是否身亡,那只有去问曹雪芹了。

注:本文作者崔‬波‬,文章源自公众号“诗画品红楼”

注:翟海潮、范文义、刘承彦主编的《诗画品红楼》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当当、京东、天猫有售,敬请光临。

黛玉与妙玉的关系(黛玉和妙玉的身世)(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