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里的辐射值过高会怎么样(这些检查辐射竟如此可怕)(1)

近年来,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还没来得及“蛰伏”就被各种精密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挖掘”了出来。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就在离检查只差临门一脚之时,“可怕的”辐射却让许多人打了退堂鼓……

影像检查带来的辐射

真的如此“可怕”吗?

的确,X线、CT检查、磁共振这些医学检查手段会给我们带来一定程度的辐射负担,但是作为在地球上安居乐业的人类,就算不接受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我们仍然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辐射。

其中不仅有来自宇宙、地壳、土壤及食物等的天然辐射,也有来自手机、电脑等的人工辐射。

身体里的辐射值过高会怎么样(这些检查辐射竟如此可怕)(2)

图片来源:摄图网

那么为什么我们就偏偏给医学影像检查蒙上了一层“恐怖”色彩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无法将各种来源的辐射给人体带来的“伤害值”量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身体里的辐射值过高会怎么样(这些检查辐射竟如此可怕)(3)

研究表明,做1次胸部X线检查会给我们带来约0.04~0.8毫西弗的电离辐射,做1次乳腺钼靶X线检查会给我们带来约0.7毫西弗的电离辐射,做1次胸部CT检查会给我们带来约1~2毫西弗的电离辐射。

但你不知道的是,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年都要接受平均2.4毫西弗的天然辐射,其中乘坐飞机从北京到纽约往返1次我们就要受到0.05毫西弗的辐射,这么一比,你还觉得做偶尔做1次医学影像学检查是道迈不过去的坎吗?[1-3]

辐射积少成多,

或许也不容小觑?

偶尔做1次医学影像学检查倒是没关系,但是可能又有觅友要问了:“若是一天连着做了好几次对身体有辐射的影像学检查会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人体所能承受的辐射剂量安全范围」了。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建议书中规定:

普通人每年所接受的辐射剂量最好不要超过1毫西弗,若连续5年所接受的辐射都在1毫西弗以内,那么其后某年可接受辐射的最大值为5毫西弗。另外,我们身体的单个组织或器官每年所承受的辐射则最好应控制在50毫西弗以下。[1]

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做到遵医嘱合理、分次、分阶段检查,完全可以将心放肚子里。

辐射也能被代谢?

最近一位觅友因频繁骨头疼怀疑自己的乳腺癌出现了骨转移,医生建议她做个骨扫描,但她却听说骨扫描辐射很厉害,做完检查抱孩子还会给孩子带来辐射,在临检查前打了退堂鼓,骨扫描真的那么可怕吗?

身体里的辐射值过高会怎么样(这些检查辐射竟如此可怕)(4)

图片来源:摄图网

骨扫描也叫作全身骨显像检查,是一种核医学检查,的确检查过程中会给患者静脉注射具有放射性的核素以辅助成像。

不过因其发射线主要为穿透能力强、辐射能力弱的γ射线,所以骨扫描给我们带来的辐射量还不及普通X线检查多,且检查后3~6h就会随尿液排出一半以上24h就会代谢掉,因此全身性的骨扫描是安全的,患者完全不必因辐射而放弃检查[2]。

但放射性核素的代谢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患者应特别注意自己在做完全身骨扫描检查后的2天内避免与婴幼儿或孕妇密切接触,也不要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停留,同时尽量将骨扫描检查安排在其他检查之后,以便放射性核素完全排出[2]。

tips:

骨扫描检查的辐射来源是静脉注射的放射性核素药物,做完检查仍需一定时间来代谢,但X线检查与CT检查的辐射来源是仪器,走出检查室就不再受辐射影响了,因此不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与家人接触。

存在无辐射的检查手段吗?

还别说,不仅存在,可能你还对它也并不陌生。

与伴有电离辐射的X线、CT检查的作用机制不同,我们在接受超声与磁共振检查的过程中并不会受到辐射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种检查就能代替其他所有对人体存在辐射的影像学检查。

身体里的辐射值过高会怎么样(这些检查辐射竟如此可怕)(5)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同,每种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优缺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严格遵从医嘱选择对自己最为合适的检查手段。

乳腺癌患者影像学检查小tips:

乳腺癌患者最常做的检查有钼靶X线、乳腺超声以及磁共振检查等,后两者对人体无辐射影响,而钼靶X线检查虽然存在一定辐射,但做一次检查也仅仅会给我们带来最多3.0毫西弗的辐射,比我们在海边小坐1天所接受的天然辐射还要少,因此也不足为惧。

END

总之,不是所有的影像学检查都对人体存在辐射,也不是所有对人体存在辐射影响的检查手段就完全不值得做,这不仅仅在于这些检查手段给我们带来的辐射威胁着实“微不足道”,还因为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给我们造成的辐射只会越来越小。

因此,面对疾病给我们带来的健康威胁,我们应该认真听取医生建议,能够更加坦然地拿起影像学检查的武器对抗疾病。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责任编辑:乳腺癌互助君

参考来源:

[1]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医学影像技术专科分会组编. 影像检查这样做更快更准[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1.

[2]上海市医学会,上海市医学会放射学专科分会组编. 影像诊断 让肿瘤无处遁形[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01.

[3]健康打假科学院作. 谣言背后的健康真相 医生有良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03.

[4]许茂盛. 胸部影像检查百问[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