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面貌越来越新,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那些过往时空里的“慢工”和“细活”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为了守护传统技艺,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新闻晨报学记团联合微纪录片《海派百工》出品方上海汐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推出“非遗守‘沪’人”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暑假,150名中小学生跟随新闻晨报资深记者,走访上海非遗传承人,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与坚持的力量。

非遗守“沪”人第18

城隍庙五香豆好吃吗(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1)

在城隍庙最热闹的九曲桥边,“上海五香豆”占据了正南面最好的一个门面。虽然当年早晨8点就有人排队的盛况不在,但店内的游客依然络绎不绝。一位男售货员用一个大号塑料袋,装好满满一袋五香豆放在柜台边,估计是游客预定好一会儿来取的。

“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不算到过大上海。”五香豆作为上海的特产,是很多游客必带的伴手礼,也曾是很多上海人记忆中的美味。

五香豆制作技艺传承人仇成华老师1980年进厂学做五香豆。他说,最辛苦的是煮豆和翻豆。“煮豆要掌握火候。那时候没有电磁炉,靠烧煤。就怕遇到差煤,你要它火上来的时候它就是不上来。一个班头7个多小时,炉膛温度300多度,冷天热天都一样。”翻豆呢,则全靠两个膀子和手腕的力道,每一扁30多斤,要不停地翻动,“有同事因此得了腱鞘炎”。

几位“00后”“10后”的晨报小记者,还都没有吃过五香豆。采访进展到一半,家长们说,今天回去就去买几包五香豆尝一尝。

视频来源:“助力升学”视频号

记忆中的五香豆

城隍庙五香豆好吃吗(不尝老城隍庙五香豆)(2)

五香豆我竟然没吃过

晨报小记者 张子肖

五香豆当年还被称为“奶油五香豆”,因为豆子外面的盐霜看上去神似奶油,所以就取了个这样的名字。它的口味从外面的盐霜(咸)到豆子本身(香)最后再到回味(甜),可谓是口味丰富。豆子用的是三白蚕豆,口感糯糯的。而且它竟然不放一点味精和防腐剂,是纯天然的。

既远又近的五香豆

视频拍摄制作:张智丽

来源: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