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所以,当我们品读一首古诗词的时候,就必须要代入古代的词义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知道诗人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以及所流露的真实情感。譬如,白居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里的“可怜”,在古代是可爱的意思,而不是如今的怜悯、可惜之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聚散终有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1)

而说到词义的古今变化,造成诗词古今含义的千差万别,最为典型的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笔下的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果按今天的词义来看,“只是”是仅仅是、不过是的意思,它表示轻微的转折。也正是因为这层转折,现在很多人都将这两句诗理解为,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即美好的事物就要消逝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聚散终有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

但对于李商隐来说,他并不是在感伤哀叹好景无多,而恰恰是感慨接近黄昏时刻,才会有无限美好的夕阳美景。这是因为“只是”在古代,本来写作“祗是”,有“就是”、“正是”的意思。正如李商隐自己的另一首诗《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是(正是)因为当时心中早已经一片惘然。由此可见,不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很可惜,其实是你理解错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聚散终有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于李商隐的五言绝句《登乐游原》。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的地方。因此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来此作诗抒怀,李商隐的《登乐游原》便是其中一首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篇。那么李商隐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商隐的这首《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聚散终有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4)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即傍晚时分因为心情不悦,所以便驾着车登上了乐游原。我们说登高望远,抒发感慨,自古就有很常见。如初唐陈子昂一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只是李商隐此次登高望远不是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时“意不适”的情怀。那么李商隐因何“意不适”呢?

我们都知道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所以李商隐空有抱负,却无处施展,很不得志。加上陷入“牛李党争”后,李商隐在官场之中更是异常失意。而这就是导致李商隐“意不适”的真实原因。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就是李商隐登上乐游原后所见到的景色。即正是因为时间在傍晚,才有余晖映照,晚霞满天,这么美好的景色啊。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聚散终有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5)

所以说纵然李商隐心中含有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但也在这夕阳下的美好景象中,映照出的却是李商隐一心为国为民不灭的信念,是一种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当然,这一切都源于“只是”是“就是”、“正是”的意思。倘若用如今的仅仅是、不过是来看,那么就是嗟老伤穷,对唐王朝末路的一种感叹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聚散终有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6)

综上所述,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并不可惜,反而是对晚景之美的极力赞叹。而将其引申、升华的话,它其实还具有变消极为积极的力量,这对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意义。即事物往往具体两面性,甚至多面性,有时候换个角度,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了。最后,你觉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该作何解呢?欢迎大家交流讨论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