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含着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李家是千古名望之族,含有李字的成语也有很多,看看你都认识吗?

沉李浮瓜

【释义】吃在冷水里浸过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道边苦李

【释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凡桃俗李

【释义】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处】明·王冕《题墨梅图》:“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公门桃李

卖李钻核

【释义】先钻李核,然后出卖,免得别人得到良种。形容极端自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门墙桃李

【释义】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释义】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出处】《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桃李满天下

【释义】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投桃报李

【释义】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艳若桃李,冷若冰霜

【释义】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

夭桃秾李

【释义】比喻年少美貌。多用为对人婚娶的颂辞。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召南•何彼秾矣》:“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张公吃酒李公醉

【释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一:“天后时,谣言曰:‘张公吃酒李公醉。’张公者,斥易之兄弟也;李公者,言李氏大盛也。”

张冠李戴

【释义】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李开头成语大全(李家人你知道几个)(1)

张三李四

【释义】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出处】宋•王安石《拟寒山拾得》诗:“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

张王赵李

【释义】泛指一些人。也指寻常之辈。

【出处】《梁书•范缜传》:“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方桃譬李

【释义】形容姿质之美有如桃李一般。

瓜皮搭李树

【释义】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出处】宋•韦君安《梅磵诗话》中:“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李白桃红

【释义】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

李广难封

【释义】以之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李郭同船

【释义】以之比喻知已相处。同“李郭同舟”。

【出处】宋•吕渭老《水调歌头•陈性孺不相见十年》词:“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

浓桃艳李

【释义】桃花浓丽,李花鲜艳。比喻人容貌俊美,神采焕发。

桃来李答

【释义】比喻互相酬赠。

【出处】语出《诗•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桃李春风

【释义】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