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经典动画(所有动画都像哪吒)(1)

电影《白蛇II:青蛇劫起》的故事已经脱离了白蛇传民间故事,也脱离了该系列电影的前一部(《白蛇缘起》)的剧情。 (资料图/图)

截至9月,2021年已经有六部神话题材的国产动画电影上映,它们是《新神榜:哪吒重生》《西游记之再世妖王》《俑之城》《济公之降龙降世》《白蛇Ⅱ:青蛇劫起》《山海经之小人国》。加上2020年上映的《姜子牙》《妙先生》,神话已经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主流题材。

这一轮神话热,可以追溯到两年前的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获得现象级成功。此后的神话电影,看上去与《哪吒》多多少少有些相似之处。这种相似不仅体现在美术风格和人物造型上,还体现在影片的创作模式上——挑选一段广为人知的神话故事,将其中的主要角色进行“颠覆性”改造,对原来的故事进行解构和重新演绎,然后再添加一些流行的网络元素作为调剂。

在制作水准上,这些从2020年开始集中出现的神话电影可圈可点。这些电影的制作团队雄心勃勃,他们公开的计划远不止做一部电影,而是在努力制作同一世界观下的多部相互关联的系列电影。用流行的说法,就是打造神话电影“宇宙”。国内的媒体和影迷,已经习惯性用“封神宇宙”“西游宇宙”来称呼这些系列影片。

然而,与制作方的宏大愿景相对的是,这批集中出现的神话电影,绝大多数的口碑和票房都只能用惨淡来形容。即使是其中的佼佼者《姜子牙》和《白蛇Ⅱ》,与《哪吒》的成功也有着巨大的差距。在对国产动画电影一向比较宽容的平台豆瓣上,《姜子牙》的评分只有6.7分,《白蛇Ⅱ》的评分也只有7.0(满分10分)。

这样的成绩,距离复制《哪吒》的成功都相去甚远,更不用说构建起整个国产神话动画电影宇宙了。问题到底出在哪?

做“电影宇宙”如同经营主题公园

求解这个问题,不妨对标“电影宇宙”这一概念的诞生地好莱坞,看看在那个成熟的电影工业体系下,一个完整的电影宇宙是怎样一步步建立起来的。

2021年9月22日,“星球大战”系列在Disney 上播出了最新的动画剧集《星球大战:幻境》。这部由多个日本知名动画导演和制作公司联合制作的动画短片集,是星战系列的一种全新尝试,也是这个已经44岁“高龄”“电影宇宙”拓展的最新版图。

不同于在电影立项之前就有着数不清的漫画原作和广大漫迷基础的“漫威宇宙”和“DC宇宙”。“星战宇宙”是通过一部部原创电影建立、通过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鲜活起来的。这个从无到有、逐渐扩展出一整个“星战宇宙”的过程,对于探究“国产动画电影宇宙如何建立”的问题,更有借鉴意义。

回顾历史会发现,整个星战宇宙的建立过程,就像是在玩一款主题公园类型的模拟经营游戏。玩家首先需要建造一个足够有趣好玩的游艺项目,以此吸引足够多的游客,培养出第一批稳定的用户,从而获得下一步发展的资源。接下来,玩家需要利用获得的资源,根据已有项目的特点和游客的反馈,选择兴建下一个游艺项目,提供新鲜的玩法和刺激点,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且让之前的游客继续在其中获得乐趣。这样不断良性循环,直到建立一个项目众多、玩法多样的综合性主题公园。

具体到星球大战这个系列,“星战正传”三部曲讲述了一个足够吸引人的故事,宏大的帝国与共和国之间的战争足够震撼。维达勋爵、天行者卢克、尤达大师等主要角色,塑造得也都非常真实丰满。就连诸如R2-D2这样完全没有台词的圆滚滚的机器人配角,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因如此,“星战”三部曲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粉丝群体,星战文化甚至成为美国流行文化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符号。这为星战主创继续产出新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星战本身宏大的故事背景有足够的空间去发展新的故事。维达勋爵、尤达大师等角色身上也有很多可以讲述的东西。因此,1999年到2005年的星战前传三部曲的推出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星战”前传三部曲很好地回应了观众的期待。在这三部前传电影当中,我们看到了帝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阿纳金是怎样变成维达勋爵的,尤达大师也终于展示了他那顶级绝地武士的惊人技艺。

这些直击观众需求的内容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也为星战系列提供了继续发展的可能性。随着此后“星战后传”三部曲的上映,星战的主体故事已经讲完,星战宇宙的框架也完成了搭建。在主线故事之外,星战宇宙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其中有着外传性质的电影《侠盗一号》和《游侠索罗》,也有包括《克隆人之战》《义军起义》在内的多部动画剧集,以及真人剧集《曼达洛人》等。2021年9月底播出的《星球大战:幻境》,则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文化视角,来讲述星战这个大背景下各种小人物的原创故事。

自此,星战系列完成了从宏大的主体叙事,到各种边边角角的细节和人物的创建过程。一个真实可信,引人入胜,而且有着持续发展动力的“星战宇宙”就此建立起来了。

哪吒经典动画(所有动画都像哪吒)(2)

星球大战系列历时44年建立了庞大的“星战宇宙”,图为2021年日美合拍动画剧集《星球大战:幻境》剧照。 (资料图/图)

老套的“故事新编”

对比星战宇宙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国产动画“神话宇宙”,都还处在“星战正传”三部曲的阶段。也就是说,这个“主题公园”的经营者,还在想方设法建造起第一个能够吸引人的游乐项目。

所谓“万事开头难”,这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对于一个电影宇宙的建立和发展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具难度的。近期这些神话系列电影交出的第一份答卷,还存着在很多相当明显的问题。

不同于星战完全原创的故事,这批神话电影都以传统神话故事为底本,进行颠覆性的解构和演绎。利用传统神话故事的知名度是一个很讨巧的做法,因为可以省去从头向观众介绍人物和世界观的步骤,直接进入剧情,使得影片叙事更加简洁顺畅,也降低了观影的门槛。对经典作品进行颠覆性的解构和演绎也是很常见的做法,就连《西游记》的原著小说本身也是对历史上玄奘取经过程的重新演绎。

问题出在这批神话电影的具体操作上。

作为底本的传统神话故事,在这些电影中几乎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背景。除了人物名字之外,影片中的故事与原来的神话故事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比如网友吐槽《姜子牙》的人物造型:“这个姜子牙看着像基努·里维斯,也有点儿像耶稣,但是唯独不像印象中的那个姜子牙。”

这是改编神话题材的必经考验,既然想利用观众们熟悉的题材来取巧,就必须面对从原作角度出发的质疑和批评。如果影片本身足够精彩,观众自然会沉浸在故事当中,不会去在意哪吒为什么变成了一个不良少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孙悟空为什么改名叫至尊宝(《大话西游》)这样的问题。

遗憾的是,最近这批神话电影难以称得上精彩。

解构和演绎的一大卖点,是颠覆已有形象和认知所形成的反差感与新鲜感。所谓“反弹琵琶成新调”,关键在于“新”,但是这批神话电影看上去都像是一个模式出来的——如果主角是小孩,那一定是本心善良,但却总是贪玩爱惹事、让周围鸡飞狗跳的顽童,比如《济公之降龙降世》里的少年济公(李修缘),很难说人物设定上与哪吒有什么区别;如果主角是成年人,那一定要设置成不被正邪两派所理解。而不管什么故事,都恨不得把“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几个字直接打在银幕上。难怪有网友吐槽:“哪吒过后,所有动画都像哪吒。”

不只是整体的故事架构,在某些情节上,这些影片也缺乏创造力,比如《新神榜:哪吒重生》中哪吒为了当地居民能够喝上水,关掉了反派工厂里的水阀,结果反派发现之后更加变本加厉地惩罚当地居民。这种“好心办坏事”、结果让受苦的人更加受苦的桥段,简直可以进博物馆了。

就这样,原本应该充满新鲜感的电影,变成了各种烂熟套路的大杂烩,观影的乐趣自然要打折扣。作为一部单独的电影,这样的作品很难说有多吸引人,更不要说承担一个“电影宇宙”开篇的任务。

没有“然后”了

颠覆和解构经典,做一部电影没什么问题,但是想要用这种方式构建一个多部作品的电影宇宙,则不太现实。

所谓解构与重新演绎,指的是对已有经典作品的结构和套路做翻转和扭曲。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有着普适性的叙事方式。比如星战系列看起来有些老套的正邪对立、反抗与压迫的故事模式,就具备扩展性。面对这样的故事,你可以问天行者卢克击败了维达勋爵之后会怎样,也可以问维达勋爵是怎么样从绝地武士堕落成现在这样的。这些都给星战宇宙的延伸提供了足够的可能性。

而现在这些神话电影,很多时候过于强调个体与苍生的对立,系统对人性的束缚这一类主题。这样当然可以吸引不少年轻观众的兴趣。但是这样的主题,作为系列电影是不合适的。因为这种主题最后几乎必然以打破现有格局为结局。而一个破坏性的结尾,该怎么写续集呢?

比如《白蛇Ⅱ》,为了把《白蛇》原本已经讲完的故事继续讲下去,强行新造了一个“修罗城幻境”的设定,并以此开启新的故事。姑且不说这样的故事和作为背景的白蛇传,以及之前的那部《白蛇》电影没什么关系了。单就这部《白蛇Ⅱ》来说,也看不到能够顺着它的故事接着往下讲述的可能性。

故事模式如此,人物也如此。比如《哪吒》中不良少年一样的哪吒,《白蛇Ⅱ》里追求自我的小青,都与传统神话故事中的形象有着几乎一百八十度的翻转。更不用说几乎所有西游动画都在尽可能放大孙悟空的“妖性”。这样的形象,在他们充当主角的那一部电影里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想要把这些追求自我、棱角鲜明、带着反叛精神的人物放在一起,去构建一个电影宇宙,那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构建一个电影宇宙,需要的不仅是故事和人物的事情。想要让构建出的世界真实可信,需要在各种细节上下足工夫。比如星球大战系列中各个种族的形象和风土人情,以及大到死星,小到千年隼号和X翼战机之类的个人飞行器,再到光剑、激光枪之类的武器,都是经过仔细设计、建模的。这样对细节的考究,让星战的世界具备了足够的真实性。这是让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星战宇宙,并且可以不断获得新的乐趣的保证。

而现在这些神话电影,在这些方面做得还有些偷懒,甚至有些随意。对当下流行元素不加思考的滥用更是让电影看上去像是用各种碎片东拼西凑出来的。比如《白蛇Ⅱ》中吃鸡游戏一样的桥段,《哪吒重生》里章鱼博士一样的敖丙,而《俑之城》中的地犼来袭看着就像是从电影《长城》里过来客串的一样。

这种打着原创的旗号,实则把各种现成元素强行凑在一起,而不去考虑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和合理性的做法,带来的只有满满的违和感。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利于一个完整世界的构建的。

构建一个电影宇宙,和制作一部质量过硬的电影,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毕竟,所谓的电影宇宙,也是由一部接一部的电影组成的。而对于现阶段的国产动画电影来说,当务之急是下工夫打磨剧本,完善故事、人物和各种细节,制作出一部质量过硬、让人看了之后忍不住想要问“然后呢”的电影。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海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