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大地之树

2022年8月21日,航拍水位干涸的鄱阳湖进贤段水域滩涂裸露,现“大地之树”自然景观,从树冠到枝丫栩栩如生,令人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1)

西藏的那曲市尼玛县的达则措很多人可能去过,但它南面这棵“大地之树”你不一定见过。它会让你永远相信,什么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2)

雅鲁藏布江,藏民族的母亲河。中国最长的高原河流,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它自由分岔的支流,构成了世上独一无二的“大树”形状。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3)

​2022年9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钱塘江入海口滩涂退潮后出现“大地之树”自然景观,这是海水受潮汐影响,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沉积地貌,仿佛写意的水墨画卷。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4)

No.2

大地之树的秘密

改变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而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以及生物等外力所表现出来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作用。

外力在不同的情况下,会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力,以流水为例,在流水流速较快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侵蚀性,在河流的上游地区,由于流速很快,下蚀作用明显,常形成V型谷;而在流水速度较慢的时候,通常会表现出沉积性,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较慢泥沙沉积,多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景观。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5)

钱塘江“大地之树”

钱塘江入海口滩涂退潮后出现“大地之树”自然景观,这是海水受潮汐影响,在上涨、回落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沉积地貌,仿佛写意的水墨画卷。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6)

​鄱阳湖“大地之树”

在鄱阳湖湖底出现“大地之树”景观,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也就是流水作用的结果。

在鄱阳湖湖水快速下降的过程中,情况就有点类似海水落潮时的状况,由于湖底泥沙存在高低起伏,那么在地势较低的区域,湖水流速更快,表现为侵蚀性,就会把湖底的泥沙随水带走。而湖底泥沙被流水侵蚀,就会使这一部分湖底比两边更低,从而使得流速更快,因而加剧了湖水下落时的侵蚀性,从而形成循环作用,最终形成了我们见到的“大地之树”。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7)

西藏“大地之树”

在自驾西藏阿里环线的必经之路上,有这样一棵树,它的树干在国道南侧,树根在国道北侧,只有站在高地远远地望着,才能看到它的真容。或是用无人机拍摄,才能拍到它的全貌。

它就是“大地之树”,位于那曲市尼玛县达则措南,距离尼玛县城30公里处,国道317 (2442)里程石墩旁边。

这棵“大地之树”是由于潮汐作用在河口海滩,形成的一种特殊“潮沟”地貌,河流是大地的脉络,经久的侵蚀和潮汐的冲刷,形成的自然景观,美得一塌糊涂。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8)

No.3

大地之树吉或凶

前段时间,鄱阳湖出现一绝——“大地之树。”大地之树是因为过于干旱,导致部分水蒸发,从而将鄱阳湖的底部裸露,出现大地之树。

这种情况,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

于是,有人就会担心,这次出现大地之树的景观后,是不是有什么预兆?其实这不是吉也不是凶,是正常的一种自然象。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9)

潮汐是指海浪受到地球,月球,太阳三者之间的引力作用,在退潮与涨潮之间来回切换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周期性现象。一般来说,白天的海浪周期性运动现象称之为“潮”,晚上海浪周期性运动现象称之为“潮汐”。

“大地之树”的学名叫“潮汐树”,从名字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它的形成和潮汐息息相关。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10)

潮汐树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形成潮汐树的沙滩必须很松软,土质稀疏且含沙量很高。

第二,必须有外力“水”的作用。

在长期的侧蚀和朔源侵蚀的作用下,被水冲击的地方越来越深,最后便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三大生命之树(神乎其神的大地之树)(11)

图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