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论:

阿基里斯是希腊神话里有名的勇士,他和乌龟赛跑。乌龟1秒只能前进1米,阿基里斯1秒内可以前进10米。阿基里斯要追上乌龟的位置需要花0.9秒,而在这期间,乌龟就前进了0.9米。当阿基里斯再去到乌龟所在的9.9米处时,乌龟在这段时间里又向前爬了。因此阿基里斯虽然越追越接近,无限接近乌龟了,却又永远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1)

北野武2008年拍的《阿基里斯与龟》的名字就是来源于阿基里斯悖论。这部电影被看做是北野武“分身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与他的前两部《双面北野武》和《导演万岁!》组合在一起,分别调侃了自己作为演员、导演、画家的身份。豆瓣评分8.3分。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2)

影片讲述的是富商之子持仓真知寿从小便痴迷绘画,在家境败落父母自杀后,他依然梦想成为一个画家。成年后的真知寿为了达到画廊老板为代表的画评人的认可,逐渐迷失了自我,追求各种极端的方式作画,结果却如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一样,真知寿最终也无法达到实现画家梦想的故事。

在导演北野武眼中,“努力就会成功”是一碗有毒的心灵鸡汤。一方面艺术世界是残酷的,想要出人头地很随机。另一方面艺术的表达需要融入个人的情感,当一个人没有了感情,光靠努力是无法创造出艺术的,更无法打动人心成为真正的艺术家。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别被成功束缚,迷失自我,重要的是放下执念,实现自我的回归。

本文将通过解析主人公真知寿对画画从理想、信念到执念的一生,从探讨以下的问题来感受影片带给我们的启迪意义与美学感受: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3)

一、影片名“阿基里斯与龟”的三层解析

正如芝诺的悖论,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与龟》这个片名从表层到隐喻,承载了导演对于主题的三层解析。

1、表层:叙事层面的解析

真知寿从小就下定决心成为一名画家,所以即使经历家道中落父母自杀,也依然坚持画画。成年后的他带着自己的画找到画廊的老板,想要卖出去。但画廊的老板认为他的画没有创造力,需要去学习。

就这样,从青年到中年,真知寿追寻着画商说的一个又一个的建议,在创造手法上一次比一次极端,但却始终达不到画商的不停变化的标准。在不断的追寻中,真知寿成了阿基里斯,而龟就是画商嘴里的标准。他把龟的每个起点当成了自己的终点。这是电影在叙事方面的表层表现。

2、第二层:表达层面解析

真知寿把自己困在创作技法的束缚中,随波逐流。他失去了童年那种纯粹的创作灵感与追求,一心期望获得认可。他让拳击手在手套上沾上颜料,击打妻子身体来作画;用颜料涂抹赤裸的全身,用自己身体去作画;让妻子把自己按在水中,用"接近死亡"的瞬间求得灵感的眷顾。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4)

在第二层中,阿基里斯是束缚,而龟是真正的艺术。真知寿陷在研究艺术走向的束缚中,迷失了自我,他被一些外在力量驱使与异化,距离真正的艺术梦想越来越远。

3、第三层:现实层面的解析

中年的真知寿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偏,陷入非常态的狂热中。他没有工作,全靠妻子的出去打工赚钱为生。对唯一的女儿也不管不问,导致还在上学的女儿需要放学后去夜店打工来养活自己。后来女儿沦为了妓女并早逝。而妻子也从理解到放弃,离开了他。

第三层的阿基里斯是艺术,而龟是生活。就如卖关东煮的老人所说:对饥饿中的普通人来说,毕加索的画也许连一个饭团也比不上。无论艺术如何追寻与超越,也永远只能放在生活之后。因为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艺术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

二、隐藏在悲剧命运底色下的狂热与孤独,是自我迷失与回归的主题表达

影片描绘了真知寿从少年到中年的人物命运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人物的内心从平静到癫狂在恢复到平静,是自我迷失到自我回归的主题表达。

1、悲剧与狂热下的自我迷失

真知寿不管是在父亲生意破产上吊,还是母亲因绝望跳崖中,都没有悲伤地流过一滴泪,反而镇定地去描绘了死去的母亲因为血迹斑驳的脸。

成年后,真知寿与一帮艺术青年积极的尝试着各种艺术实验,因为同伴意外身亡,艺术青年们才发现现实的悲凉,有人接受不了这种现实,转头从天桥上纵身跳下。而目睹同伴自杀惨状的真知寿,依然是那种毫不动容的脸。

女儿早逝,前去认尸的真知寿没有一丝悲痛,他给女儿苍白的嘴唇上涂抹口红,并用口红涂抹女儿的全脸,就是为了所谓的“创作灵感”把女儿的脸拓印下来。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5)

这些抽离情绪的表现其实是导演对真知寿内心的细腻的刻画,既表达了真知寿对画画的执著、渴望、狂热,也是对他在艺术道路上自我迷失的表达。通过对真知寿极端冷漠的反常态的夸张,也将主人公心底的那种悲剧、癫狂完美的展示了出来。

2、死亡尝试后的自我回归

经过女儿的事情后,妻子骂真知寿“疯了”再一次离开。而妻女离开的悲凉让真知寿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他尝试了第一次自杀。但自杀失败了。失败后的真知寿回到自己的房间,面对着这家的自画像,展现出不知何去何从的迷茫。他把房间都刷成了红色,在满满的红色空间中,真知寿给自己做了一幅实物的“遗像”。配合着荒凉的背景音乐,整个画面让人真切的感受到真知寿的绝望。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6)

真知寿把所有的画都付之一炬后,拿着一枝向日葵走进了一个木屋里,他点燃了木屋中的干草,在烈火中画起了向日葵。但他不是梵高,拿生命作为祭献也画不出惊世名作。这次的死亡尝试让真知寿完成了洗礼,真正看清了世界,实现了自我的回归。

在影片中,北野武对主人公采取了一种中立的态度,没有对他的疯狂行为做过多的谴责,也没有对他的遭遇鸣不平。他通过对艺术、死亡、命运的三重描写,表达了真知寿对枷锁下的迷失及反抗,并最终实现自我的回归。

三、从造型、符号化具象、色彩方面展现影片的美学及意义传达

影片通过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美学特点,把主人公真知寿人生命运的扭曲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实现了主题构成的叙事与表达。

1、怪诞的人物造型

步入中年后的真知寿,在追逐艺术的过程中越发的扭曲。为了达到画商口中的创造力,真知寿把自己全身涂上黄色颜料,浑身赤裸着站在画布面前,这种用身体作画的疯癫行为让人叹息,同时主人公的无助感也通过造型准确的传达给了观众。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7)

真知寿被烧伤后,浑身被包裹成了一个木乃伊,只剩下右眼看世界。这种夸张极端的造型象征了一个等待破蛹而出的蚕蛹,而真知寿也正是在此时看清了自己的内心,找回了自我。

影片中人物的造型充满了戏剧性的色彩,极具表现力,同时也是人物心理状态的隐喻,达到了主题构成的表达。

2、画家帽的符号化象征

真知寿在少年时期获得了画家大师赠与的一顶画家帽。在父亲离世后,真知寿在被母亲送往叔叔家时,因忘记拿这顶帽子而返回家中。从此,从少年到中年,真知寿一直戴着这顶“红色画家帽”。这顶画家帽是真知寿成为画家的渴望的具象化表现。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8)

然而家庭破产,父母双亡的悲剧命运终结了真知寿原本的人生轨迹,“红色画家帽”成了束缚真知寿的枷锁。直到最后他被包裹成蚕蛹,画家帽消失了,也意味着真知寿打破了枷锁,实现自由人生的回归。

3、风格化的色彩运用

北野武在影片用了玫红色、蓝色、橙色、绿色来将真知寿的一生划分开,分别是少年、青年和中年。最后在电影结束再次使用了蓝色来为电影画上句话。

其中,玫红色是真知寿的少年阶段,这段时间里也是他最纯粹、最富有创造力的阶段,没有世俗的烦恼,心中对艺术的热爱全部体现在了画面上。

蓝色代表了青年时期的激情与追寻,真知寿开始学习艺术的技巧,并积极探寻艺术实验。

橙色是真知寿和幸子结婚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但象征幸福的家庭生活阶段很短。

绿色是真知寿的老年阶段,在这一阶段,导演使用了颜色上的反衬,用本来表示希望的绿色来反衬真知寿的这一阶段的疯狂行为。

最后的蓝色代表了从新出发,走出追赶龟的束缚,回归到自我的生活中。

阿基里斯为什么跑不过乌龟(在悲剧底色下的狂热中探讨自我的迷失与回归)(9)

四、结语

《阿基里斯与龟》这部影片通过主人公对于梦想的追寻演变成对成功的执念的过程,对现实社会中的病态进行了揭示:人们为了追求外界的认可,往往会迷失自己。

梦想是伟大的,但以成功为目标的梦想一旦成了全部生活,那背后带来的就是无垠的深渊。当我们变成阿基里斯,一直靠近但始终追不上的龟时,我们生活中的孤独与绝望就再也无法逃离。

在追寻梦想的路上,放下执念,回归到自我认可才是一种正确的梦想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