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解析忠孝仁义 礼义廉耻 诚信 天下为公 等词解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学仁义礼智信内涵?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国学仁义礼智信内涵(国学解析忠孝仁义)

国学仁义礼智信内涵

国学解析

忠孝仁义 礼义廉耻 诚信 天下为公 等词解析

一个伟大的国家,必须要有一种适合国情民意的主流思想。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的神圣义务。“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是公民的道德准则,也是公民的生活规范。 爱国主义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社会大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最基本、最重要的传统美德。爱国主义,也是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 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自觉,爱得自然,要深深地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生活,了解人民心声,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百姓疾苦。 忠,于今而言,既不拘于时空,也不拘于地域,推之古今而公行,放之四海而皆然。 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古时所讲的‘忠',是忠于皇帝。我们在民国之内,照道理上说,还是要尽忠,不忠于君,要忠于国,忠于民,要为四万万人去效忠。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要高尚得多。”(《孙中山选集》)。 显然,孙中山先生是指应将忠的对象转化为为祖国为人民,所言甚是,实为真理。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居庙堂而不忘百姓,享富贵而关爱贫贱。 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 忠义报国,义炳乾坤,敬业奉献,克勤于邦,造福于民。 孝,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文献资料殷商甲骨卜辞之中已有“孝”字,这充分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百行孝为先,家有老人是吉兆,孝无穷,及时贵,孝顺父母,孝顺长辈。 《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 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是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适应性而言。 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官吏与百姓、君与臣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 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是源于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古今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之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极其深刻地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关系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些,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 不仅如此,在几千年以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然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的价值。 孔子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 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救患难、施恩惠、行方便、让便宜、常仁爱、多善慈、人敬之、天佑之,福禄随之。 义,孟子进一步阐释综合了“义”。 孟子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孟子·离娄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义无苟求,利益同分享,平等互利,合作双赢是原则。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礼,道德规范也。 礼,待人以礼。礼贤下士,文明礼貌,遵礼守法。 礼,讲规矩,遵法纪,讲礼貌,守本份、、、、、、《礼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廉,廉洁奉公。 廉,反腐倡廉。 廉,包拯“拒礼为开廉洁风” 耻,风俗之美,在于民皆有耻心,知耻,乃教之大端。 耻,人之有所为,有所不为,赖知有耻心。 “行己有耻” “知耻近乎勇”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廉耻,清白分辩,不苟取曰廉,廉者不贪之谓也,故士官之薪曰俸,曰廉俸,不贪污,不妄求,谓之廉吏,是可为人表率者也。” 礼义廉耻,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出自《管子·牧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 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智,明察事物的能力。指能够客观地认识、估价别人,正确地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 能够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有大智慧的人。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人,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智大慧者。 信,讲诚信,守信任。 信,诚实,不欺骗。 信,说话算数,一言九鼎。 信,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意为对待人们要诚实讲信用,不搞鬼鬼祟祟的把戏和阴谋诡计。 《礼记·中庸》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诚”是天的根本属性,努力求诚以达到合乎诚的境界则是为人之道。又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 亚圣孟子也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离娄》上)。又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尽心》上)。认为反省自己以达到诚的境界,就是最大的快乐。 荀子虽“不求知天”,但也把“诚”看作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方法和境界。 诚信,分开来说的话:诚,真实,诚恳;信,信任,言而有信。所以说:诚信,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天下为公,《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篇下》 天下为公,是孙中山、廖仲恺先生等的指导思想。意思有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天下为公,后来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也指天下公平之意。 一个博士,尽管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知识及其技能,但是其充其量只能说是接受了职业培训,仍然不一定称得上接受了良好教育。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人的心灵,使人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仅仅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 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拥有渊深的知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性情、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春风 2016年4月原稿 2021年9月校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