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是中国的地标,是古代中国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迹,更是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长城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据说在外太空能看到的人类建筑只有中国的长城,大概一是因为长城建在山脊上,与周围地表形成明显反差,二是因为长城延绵万里,浩浩荡荡。然而中国古代有两座长城,一座是秦朝时修的长城;另一座是明朝时期修的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则是明长城。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区别是什么(秦长城和明长城)(1)

秦长城遗址

一、秦长城。早在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人就不断南下进行骚扰,匈奴人善于骑射,匈奴骑兵来无影去无踪,北方各国边境地区深受其害,于是秦、燕、赵三国开始在边境修筑长城来阻挡匈奴骑兵。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为防止匈奴和其他北方游牧民族继续侵扰,在连接以前秦、燕、赵三国所筑长城基础上,又用了九年时间,花费巨资,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郡(今吉林省中南部)的万里长城,秦长城从甘肃经宁夏到内蒙古之后,从狼山开始向东延伸,由包头市固阳县北部的西斗铺、银号、大庙乡一带,进入武川县大青山东部,延伸至河北,再从河北北上,最终修至东北。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区别是什么(秦长城和明长城)(2)

秦长城示意图

由于年代久远,秦长城经过几千年的风化,加上秦长城基本采用土石结构,有些地区直接用夯土建造,因此,今天我们见到的秦长城,大多数已经塌陷,有些长城遗迹,老百姓还以为是古代有钱人家的院墙呢。比较完整的秦长城遗迹,在内蒙古包头市境内,该段长城约有120公里,基宽4米,顶宽2米,外壁高度在4米以上,大多数修筑在山峦北坡,依山就险、因坡取势、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山地则用石砌或土石混筑。每隔一段建有古代烽火台和障城。

二、明长城。明朝是在推翻蒙古人的元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元朝灭亡后,蒙古人北迁的漠北高原,他们并没有甘心失败,而是不断派骑兵南下骚扰。明成祖朱棣继位后,为了加强北部边境的防御,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迁都北京,北京成为首都,自然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北方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了;二是修筑长城,以长城的险要和易守难攻来抵御蒙古人的骚扰。据史书记载,明朝修长城不只是明初,而是几乎贯穿整个明朝,因为明朝前期要抵御蒙古人的袭扰;蒙古分裂后还要预防蒙古瓦剌和鞑靼部的侵扰;明朝后期又有女真族的骚扰。所以明修长城从明洪武七年(1374年)修筑雁门关城开始,到天启七年(1627年)修筑平型关城停止,长达250多年。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区别是什么(秦长城和明长城)(3)

明长城

明长城和秦长城相比,在材料和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秦长城大多为土石甚至夯土结构,而明长城全部都是砖石结构。明长城每120米筑一堡,并置烽火台,在险要处,设置堡塞,凿壕堑,设暗门,派兵把守。

秦长城和明长城的区别是什么(秦长城和明长城)(4)

明长城路线图

明朝政府为了加强长城的防御作用,将长城沿线划分为九个防御区,称为九边或九镇,分别驻有重兵把守。要从修长城的性质而言,这种策略属于以战略防御应对战略进攻,看似屈从了,实际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战略,所以有学者坦言:“一个修长城的民族,不可能是一个崇尚侵略的民族!”这点我表示同意,您觉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