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日儾,西北人的日头语,方言,是指一个人软弱的意思。古人将“日”当作太阳与时间之外,丰富了它的含义。说文解字中说,太阳之精不亏,实也。说的是,光明盛实,太阳的精华不亏损。“儾”本身就是指软弱、怯弱无能的意思。日儾其实很好理解,意思也很明白,只是被一些人错写,成了“日囊”或“日馕”,也便多出了离题万里的不知所云。一个人的精气神萎靡到了太阳亏损或者日食的地步,折射出的是方言的精彩。

日晕三更雨的民间俗语(西北人为什么把软弱说成日儾)(1)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常把一些字写错,写得让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日儾(nàng),西北人的日头语,方言,是指一个人软弱的意思。有时候也单用,比如形容某人软弱,不能干,就说:“那个儾怂。”或者说:“唉,太儾了,总受人欺负。”

儾,在我们的汉字里本身就是一种存在,就是指软弱、怯弱无能的意思,古同“齉”,指鼻子不通气,有宽缓和被阻塞的意思。如鼻子齉,就是说鼻子不勇气了。常用的话语是:这两天好像是感冒了,鼻子齉得很。

日晕三更雨的民间俗语(西北人为什么把软弱说成日儾)(2)

但是,我们现在有一些写日儾,却很常见地把它写成了“日囊”或“日馕”。囊,1.袋子;2.像袋子一样的东西;3.用袋子装。最早是指猪胸腹部又肥又松的肉,囊膪(chuài);馕,我国新疆地区的一种食品,一种圆形面饼,我们大家都知道。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西亚各国。在历史上它还有其它称号。

《突厥语词典》称馕为“埃特买克”和“尤哈”。也就是说,那时候,“馕”并不叫“馕”,是它传入中国后,中国的汉语才给了它这么一个发音,并以“馕”来表现。据考证,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日晕三更雨的民间俗语(西北人为什么把软弱说成日儾)(3)

所以,“日囊”和“日馕”写法有些有些离题万里并不知所云的意思,是错误的。在汉语里,有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即很多形容词在被代换象征力量或动作的偏旁部首后,就会变成动词。“儾”也是这样的,“亻”被替换成“扌”,就有了别的意思,就成了动词。“攮”指用攮子或刀刺,也可以是一种类似于锥子的工具,一种短而尖的刀,称“攮子”。

日晕三更雨的民间俗语(西北人为什么把软弱说成日儾)(4)

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回到“日儾”上来了。此时,有了一个问题,“儾”单用时好理解,但为什么要加个“日”呢?让人好像又需要往下探求一下。也就是说,“日”和“儾”结合在一起,除了“儾”的怯弱无能之意,还会有什么丰富和特别的内容吗?

可以肯定的是,汉字“日”是没有繁体字的,最早见于商代。远古时期没有“太阳”这个词,太阳就是“日”。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所以一个昼夜也称为“日”。狭义的“日”为“白昼”,与“夜”相对。后又引申为时候、时代、日子。又因为“日”的唯一性,所谓“天无二日,人无二主”,所以“日”也用于比喻君主。除了君主之外,都与时间有关。

日晕三更雨的民间俗语(西北人为什么把软弱说成日儾)(5)

为什么说它没有繁体字呢?古人发明这个字时,有讲究,取其中间一横,就成了一个扁扁的四方形,这也是古人心中的四方。一横当然是代表太阳了,古代也有把它写成一点的,一横或一点可能表明太阳是个实体,而不是空心圆,而太阳不像月亮那样,有时圆,有时缺,所以一横或一点是个永恒的存在,光芒四射,照亮四方。

在这个象形的“日”字里,古人又在太阳与时间之外,丰富了它的含意。说文解字中说,太阳之精不亏,实也。说的是,光明盛实,太阳的精华不亏损。在这里,我们可以展开想象,一个人,软弱、怯弱无能到了像太阳亏损的地步,会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唯一可以形象的解释即是日食。你说,太阳日食时,太阳日儾不日儾呀?而若把这个词放在人的身上,来形容一个人的状态,其精华亏损、精血不足,没有精气神的样子,只能是日儾了。

日晕三更雨的民间俗语(西北人为什么把软弱说成日儾)(6)

与日儾对应的词是日能。西北人常说,你这个还日能得不行了,言下之意是有点讽刺意味地说你的本事很大,很能干。“能”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熊一类的野兽,这个意思后来写作“熊”。后来能假借为技能、能力的意思,又指有才能的意思。用作动词,指具备某种能力。能还表示主观上能够,其后常跟动词,如能行、能达到。由技能、能力引申,在现代物理学上也指能量。西北人说的“日能”中的“能”里,这些意思都有,像太阳一样能量无限,无所不及,光芒万丈。

这些都是很好理解的,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大西北,甚至整个北方乃至全国,“日”这个字分明还有另一种意思,是指夫妻之事、性事,甚至骂人的脏话。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它仍然有着太阳精华不亏损相关,也许是“日”之实、盛太“能”,人们把它由一个名词、形象词变成了动词,而这在古汉语中非常常见。

日晕三更雨的民间俗语(西北人为什么把软弱说成日儾)(7)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如:“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中的“穷”,是走到尽头的意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的“穷”,是看尽的意思;“恐事穷且得罪,乃再诣相府”中和“穷”,是的揭穿意思。还有“美”、 “丑”等等。它们不存在我们前文中说的,形容词被代换象征力量或动作的偏旁部首后就会变成动词的说法,直接用就是了。这当然属于汉语精妙无穷的丰富表达。

日晕三更雨的民间俗语(西北人为什么把软弱说成日儾)(8)

关于“日”被当成动词,最典型的一句话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日夫妻百日恩。释义为一旦结为夫妻,就有深厚恩情,出自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3回、《聊斋志异·张鸿渐》。在这里“日”几乎不存在时间的概念,多指夫妻因为肌肤之亲之后的深厚恩情。我们的语言啊,就是这样的丰富,当然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一件事情!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多学到的是一些文明用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