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看到网上讨论求解这么一道题目: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1)

通常,这类题属于二项式定理的系数和问题,一般采用赋值代入的方法来解,解法如下: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2)

但这道题没法使用这类方法,因为系数的下标间隔是3,那怎么求呢?我们来看另一道类似的题目及其解法,题目如下: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3)

证明过程如下: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4)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5)

这里,使用了对1的立方根赋值的方法来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不是证明题,而是计算求值: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6)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7)

除了系数比较“整齐”的,还可以计算系数“不整齐”的,如下: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8)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9)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10)

这种使用1的立方根赋值的方法,在幂级数中也经常使用,比如下面这道英国的题目: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11)

这道题目可以使用解微分方程来求解,这里使用幂级数赋值方法: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12)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13)

赋值法求多项式的系数之和公式(从二项式定理中的赋值求系数的和到幂级数的赋值求和)(14)

所以,可以认为前面求组合数的方法其实就是这种幂级数求和的特例。笔者觉得看到这里,大家应该也知道开头那个题目如何求解了,可以尝试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