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材(小学生五种阅读能力探析)(1)

一、小学生五大阅读能力思考

1、开展课内外大量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的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更好了解“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对学生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的影响,同时,为教学实践与实验开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合理化建议。

3、将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能力目标达成一致,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4、取消纸质考试新思考。一、二年级阅读能力考核加大了口试的题量,学生回答问题,体现的是“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和“创意运用能力”。

如“阅读能力检测”:听读小能手

——二年级阅读能力考核

操作方法:

教师录好音频,以序号命名。学生随机选取序号听一段朗读材料后口头作答,依次闯关。

评价标准:

第一关:能用简短的话说出录音材料中语段的主要内容。如:小白兔在拔萝卜。

第二关:给出录音材料中出现的语段的句式,会自己仿说句子。如:太阳一出现,雾就散了。妈妈一来,我就要回家了。

第三关: 能说出对录音材料中人物或事件的感受或想法。如:我喜欢小白兔子,它很勤劳……

每过一关可得一颗星,集齐三颗星即获得“听读小能手”称号。

阅读能力检测不仅是阅读力,理解力,还有感悟力,表达力等的综合体现。第一关概括“主要内容”,就是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第二关“仿说句子”,就是考查学生“创意运用能力”;第三关“说出感受或想法”就是考查学生“形成解释能力”和“作出评价能力”。

推荐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材(小学生五种阅读能力探析)(2)

二、小学生五大阅读能力特征

(一)五个阅读方面:①获取信息方面,②整体感知方面,③形成解释方面,④作出评价方面,⑤创意运用方面。

(二)五大阅读能力:①获取信息能力,②整体感知能力,③形成解释能力,④作出评价能力,⑤创意运用能力。

(三)五大阅读能力分级

1、小学低段五大阅读能力

获取信息:能够初步从文本中多处获取直接陈述的事实或细节。

整体感知:阅读文章,能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各段的意思,初步把握段落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形成解释:能初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在文中的意思,能初步对文中的关键词句、情节、形象、思想感情等作出简单解释。

作出评价:能初步基于文本,对内容、形象、情感、语言作出判断。

创意应用:能初步借助文中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借助单一的明显的信息,初步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

2、小学中段五大阅读能力

获取信息:能初步提取与内容、情感直接相关的显性信息,根据需要初步筛选信息。

整体感知:阅读叙事性文章,能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概括、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大体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说明性文章,能初步抓住说明要点。

形成解释:能知道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和段落的意思;能对文中的情节、形象、思想感情等作出简单解释。

作出评价:初步对内容、形象、情感以及表达方法产生的效果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看法。

创意应用:能初步借助文中的表达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利用文本中的多个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小学高段五大阅读能力

获取信息:能从文本中完整找出多个信息,并根据需要进行筛选。

整体感知:阅读叙事性文章,能够完整把握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说明要点;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了解诗人的情感。

形成解释:能初步利用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段以及情节、形象、思想感情等作出符合文意的解释;能知道文中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

作出评价:初步能对内容、形象、情感以及表达方法产生的效果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看法。

创意应用:能借助文中的内容、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推荐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材(小学生五种阅读能力探析)(3)

三、小学生五大阅读能力分析

一 年 级

(一)获取信息。一年级获取信息以直接获取为主,兼顾阅读能力的提升。课文中常出现的体例是以“找到句子,读好句子”为主。而且,这些句子很容易找到,这样的编排要求,让学生可以直接找到文中的相关信息,即文中重点语句,便于读好。

如:课文《我多想去看看》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课文《彩虹》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课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课文《要下雨了》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故事里有哪些动物,再分角色读一读。

(二)整体感知。对于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一年级学生是比较难的,让一年级学生有初步了解,目的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要求是简单的,但要有这个意识。要求学生阅读文章,能够在把握课文主要自然段的基础上(关于文章主要自然段,一年级上册教材有所体现),了解文章各段的意思,借助插图等能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

如:课文《要下雨了》课后思考题二、想想燕子、小鱼、蚂蚁下雨前都在干什么。课文《小猴子下山》课后思考题二、结合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课后思考题二、朗读课文。说说小壁虎都找谁借尾巴,结果怎么样。

(三)形成解释。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尤其是开始入学,原有的知识几乎为零,所以一般人认为是零起点,“形成解释方面”无从谈起,但到了第二学期,无论是从起点看,还是教材要求看,都应该有所体现,所以,一般是低起点的“形成解释”,只能简单根据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简单积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段等作出简单的解释。

如:课文《小壁虎借尾巴》课后思考题一、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一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样猜出来的。课文《树和喜鹊》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想一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很快乐。

(四)作出评价。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应该较为简单一些。统编版教材中,在课文的课后思考题里也有所体现。更在体现不仅能够作出评价,还要能够说出简单的理由。

如:课文《四个太阳》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你会为每个季节画什么颜色的太阳,试着画一画,并说明理由。

(五)创意运用。一年级学生创意运用能力的体现是比较简单的,主要包括词语的有效拓展,内容的简单延伸,还有简单的综合性运用。

如:课文《小猴子下山》课后思考题三、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掰扛扔 摘 捧 抱

课文《棉花姑娘》课后思考题三、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

识字课②《姓氏歌》课后思考题二、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泡泡语说:介绍自己姓什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你姓什么?我姓张。你姓什么?我姓方。

什么张?弓长张。 什么方?方向的方。

二 年 级

(一)获取信息。二年级学生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之上,有所提升。既巩固了一年级所学到的获取信息的方法,形成相应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又有所提升。按照课后思考训练题的要求,不仅可以直接找出句子,说出文意,还可以借助图片获取相关的信息。

1、从文中获取信息。课文《找春天》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太空生活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2、从句子中获取信息。课文《雷雨》课后思考题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再把句子抄写下来。

泡泡语说:加点的词用得真好!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下来。

②一只蜘蛛从网上下来逃走了。

③一条彩虹在天空。

3、从图与文中获取信息。课文《邓小平爷爷植树》课后思考题二、默读第3自然段。借助插图,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

(二)整体感知。二年级学生,阅读文章时,能够把握主要自然段,大体了解文章中主要自然段的意思,能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简单了解文章各段的结构。

如:课文《千人糕》课后思考题一、默读课文。借助插图,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课文《雷雨》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课文《羿射九日》课后思考题一、默读课文,不要指读。课后思考题二、根据表格里的内容,讲一讲这个故事。

起因: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人类的日子很艰难。

经过:羿射下了九个太阳,留下了最后一个。

结果:大地上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

(三)形成解释。二年级学生的“形成解释方面”是在一年级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可以初步根据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简单积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段等作出一些简单的解释。

(一)词语方面。 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后思考题二、猜猜下面词语的意思,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泥泞 年迈 晶莹 寻觅

(二)句子方面。课文《小马过河》课后思考题三、您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2、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3、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4、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课文《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绝句》课后思考题二、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文意方面。课文《画杨桃》课后思考题二、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青蛙卖泥塘》课后思考题二、说一说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四)作出评价。二年级学生的作出评价,主要还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评价的。既然能够作出评价,首先了解文章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判断,然后根据情况适当地作出评价。

如:课文《小马过河》课后思考题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恰当的语气。课文《大象的耳朵》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问句。

(五)创意运用。二年级学生创意运用能力的体现,除了对词语,以及内容有了简单的创意之外,而且是在能够形成简单解释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思考训练题的设计为创意运用提供了依据与源头。

如:课文《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后思考题二、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看看课文插图,仿照例句说一说。

1、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2、房子旁边——————。

3、山坡上————————。

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选做题:生活中还有哪些辨别方向的办法?可以请教周围的人。

课文《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课后思考题二、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

1、这世界还相当有秩序……

2、很久很久以前,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推荐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材(小学生五种阅读能力探析)(4)

三 年 级

(一)获取信息。三年级要求能初步提取与内容、情感直接相关的显性信息,根据需要初步筛选信息。具体说,能根据需要从文本中找出相关信息,能根据需要从相关信息中加工出新的信息。也就是说,三年级不仅要具有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还要具备整合相关信息的能力。

1、直接整合信息。课文《花钟》课后思考题二、默读第1—2自然段。分别说说这两段话的大意。课文《赵州桥》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这段话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

2、间接整合信息。

课文《蜜蜂》课后思考题一、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密封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课文《剃头大师》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二)整体感知。三年级学生阅读叙事性文章,能初步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概括,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大体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般标准:①阅读文章,能够把握主要自然段的意思。如能把握主要自然段的意思。②阅读文章,能粗知文章大意,大体把握文章中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和结构。③阅读文章,能大体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各段的意思,大体把握段落之间在内容上的联系,能够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

如: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从哪几方面写了天空和大地。课文《海底世界》课后思考训练题一、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课文《陶罐和铁罐》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课文《童年的水墨画》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课文《纸的发明》课后思考题一、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加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三)形成解释。三年级学生能初步联系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段等基本符合文意的作出解释;能联系事件或例子,归纳出基本的共性或观点;能知道文中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

如:课文《肥皂泡》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课文中有一些句子不容易读懂,如,“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在课文中找一找,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课文《火烧云》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说说课文写了火烧云的哪些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到的。

课文《鹿角和鹿腿》课后思考题三、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1、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重要的。

2、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课文《剃头大师》课后思考训练题二、一边默读一边想,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1、“剃头大师”和“害人精”分别是指谁?为什么这样称呼他们?

2、“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四)作出评价。三年级学生是在二年级作出简单评价的基础之上,能初步对内容、形象以及表达方法产生的效果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有自己的简单的看法。基本标准:①对文本情境的初步评价。②对文章的“空白”处及开头、结尾处想象与表达。③对优美句段的评价与学习。

如:课文《剃头大师》课后思考训练题三、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略读课《池子与河流》文前提示语:寓言故事也可以用诗的形式来讲。分角色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种?

课文《陶罐和铁罐》课后思考题三、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课后思考训练题二、默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再借助表格复述这个故事。

时间 急性子顾客的要求 慢性子裁缝的反应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又过了一天

(五)创意运用。三年级学生能初步借助文中的表达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利用文本中的多个信息初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创意运用内容基本标准:①学习运用优美句段的能力。比如:仿写优美句段的能力。②处理信息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比如:利用信息处理和解决相关问题(详细复述故事)。

如:课文《荷花》小练笔: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后思考训练题二、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选做题: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讲给同学听。

略读课《枣核》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课文《火烧云》课后思考训练题三、读读下面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

红通通 葡萄灰 半紫半黄

金灿灿 茄子紫 半灰半百合色

课文《肥皂泡》课后思考训练题三、读句子,体会丰富的想象,再想一想:这些轻清脆丽的小球,还有哪些美丽的去处呢?

1、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2、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3、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

推荐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材(小学生五种阅读能力探析)(5)

四 年 级

(一)获取信息。四年级学生能提取与内容、情感直接相关的显性信息,根据需要筛选信息。要求①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信息。②能从文本中找出多个信息。③能整合文本的信息。

1、直接整合信息。略读课《芦花鞋》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2、间接整合信息。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 )→( )→( )→( )→出洞

略读课《芦花鞋》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

(二)整体感知。四年级学生阅读叙事性文章,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中部分内容的表达顺序,能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部分说明要点。整体感知能力方面可以从教材中精读课文课后思考训练题,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体现出来。

如:课文《猫》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猫的可爱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琥珀》课后思考题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课文《乡下人家》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略读课《我们家的男子汉》文前提示语: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结合课文中的小标题,说说为什么称这个孩子为“男子汉”,作者对他有着怎样的情感。还可以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

(三)形成解释。四年级学生能初步联系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段等符合文意的作出解释;能联系事件或例子,归纳出共性或观点;能知道文中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

如:课文《天窗》课后思考题三、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与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扫荡”给了您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结合课本,说说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的。)

课文《白鹅》课后思考训练题三、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把鹅和鸭的步调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把鹅称作“鹅老爷”,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课文《海上日出》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课文《绿》课后思考题二、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说说“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说一说王葆为什么想得到一个宝葫芦。

(四)作出评价。四年级学生能够对内容、形象、情感以及表达方法产生的效果有简单合理的看法;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如:课文《母鸡》课后思考训练题三、《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课文《“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诺曼底号”遇难时,哈尔威船长是怎样做的?你从中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略读课文《黄继光》文前提示语:课文讲述了抗美援朝特级英雄黄继光的事迹。读一读,找出课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他怎样的英雄气概。再读读其他英雄人物故事,和同学交流。

课文《白鹅》课后思考题二、课文里有许多表现鹅高傲的词语,如“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找一找,分类抄下来再体会作者是如何把“高傲”写清楚。

叫声:——————————

步态:——————————

吃相:——————————

(五)创意运用。四年级学生能够借助文中的表达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文本中的多个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如:课文《乡下人家》选做题:你眼中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课文《巨人的花园》小练笔: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

课文《宝葫芦的秘密》课后思考题二、奶奶给王葆讲了哪些故事?选一个,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

略读课《在天晴了的时候》文前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结合自己喜欢的诗句,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用诗的形式,写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推荐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材(小学生五种阅读能力探析)(6)

五 年 级

(一)获取信息。五年级能提取与内容、情感、形象等相关的多个显性信息,根据需要准确筛选、提取信息。要求①能提取与内容、情感、形象等相关的多个显性信息。②能根据需要准确筛选、提取信息。

1、提取多个显性信息。课文《手指》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课文《牧场之国》课后思考训练题三、作者笔下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2、准确筛选、提取信息。课文《跳水》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

略读课《童年的发现》文前提示语: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您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二)整体感知。五年级学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标准:①阅读叙事性文章,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进行概括,能理清文章表达顺序,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②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说明要点,进行概括;③阅读诗歌,能把握诗意,能体会诗人情感。

如:课文《威尼斯的小艇》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田忌赛马》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田忌赛马的故事。课文《草船借箭》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景阳冈》课后思考训练题二、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喝酒→( )→( )→( )

课文《跳水》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讲讲这个故事。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三)形成解释。五年级学生形成解释的基本标准:①能利用文中内容和自己的积累,对关键词语、重点句段以及情节、形象、思想感情等作出符合文意的解释;②知道文中使用的语言表达形式。而在一些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中,两个要求都有所体现,则是一些综合运用的体现了。

如:课文《跳水》课后思考训练题三、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想的?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学交流。 课文《杨氏之子》课后思考训练题二、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课文《祖父的园子》课后思考题二、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你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课文《草船借箭》课后思考训练题二、读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课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他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四)作出评价。五年级学生能够对内容、形象、情感以及表达方法产生的效果,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并联系文本内容,生活实际说明理由。

如:课文《景阳冈》课后思考训练题四、对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课文《刷子李》课后思考训练题一、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略读课《金字塔》文前提示语:默读下面两篇文章,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略读课《红楼春趣》文前提示语:《红楼梦》中的许多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宝玉、黛玉等在大观园内放风筝的故事。读读课文,能大致读懂就可以。读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五)创意运用。五年级学生创意运用能力方面:借助文中的表达形式,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②选择文本中的多个信息,有效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如:课文《手指》小练笔: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课文《军神》课后思考训练题四、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内心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讲这个故事。课文《手指》课后思考训练题三、作者笔下的大拇指和食指分别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和同学交流。

课文《威尼斯的小艇》课后思考训练题四、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描写威尼斯时,三位作家的表达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大运河穿过威尼斯,相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

……

————选自朱自清的《威尼斯》有改动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

————选自法国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有改动

四、小学生五大阅读能力策略

(一)四年级略读实践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能力点:1、获取信息能力;2、整体感知能力。“文前提示语”涵盖两个方面:其一、人文要素。情感体验,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二、语文要素。抓住课文中作者把春水叫作“桃花水”的关键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

3、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感受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出示春光明媚的三月桃花水图片,借助清新明快的导语,将学生带入学习情景中,板书课题,顺势利导,让学生借助课前导语提示,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运用方法,自主阅读

(能力点:1、获取信息能力;2、整体感知能力。)

出示思考题:自读课文,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找关键语句圈画批注,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实现个性化阅读。

(三)交流感悟,体会情感

(能力点:1、形成解释能力;2、作出评价能力;3、创意运用能力。)

1、认读词语,说一说每组词语或短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绮丽的朝霞明洁的丝绸(颜色)

第二组:草如茵柳如眉如雾如烟(比喻)

第三组:应和 低语 谈心 叮当(声音)

引导学生感受词语或短语表达的妙处,读出词语或短语蕴藏的美。

2、关键语句知文章。

交流: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3、品读语言,感受美好。

点拨: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里读出来的?

品读语言,感受春水滋润万物,装点大地的美景。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背后所蕴藏的作者的喜爱之情。

4、仿照文中句子练写一组排比句。

从明镜里仿佛看到了( );看到了( );看到了( )。5、师生合作朗读,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跟着桃花水,一起奔跑,一起唱歌。

在这里,我们流连忘返,我们听到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我们看到了三月桃花水的光芒。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竖琴奏出来春的乐章,明镜照出了春的明媚,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四)类文整合,积累语言

(能力点:1、获取信息能力;2、整体感知能力;3、形成解释能力;4、作出评价能力;5、创意运用能力。)

这有声有色有情的桃花水,让我们深深地陶醉!刘湛秋笔下的《四月,柑子开花的时候》和吴然笔下的《抢春水》又带给我们怎样的芬芳和喜悦呢?

学生默读《抢春水》和《四月,柑子开花的时候》,画出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三篇文章,品味统一作作家不同文章及不同作家作品的语言特色,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独特与美好!

(五)布置作业

(能力点:创意运用能力。)

这节课我们聆听了春天的声音,欣赏了春天的美景,体味了作者的喜悦,课下请把你眼中的春色记录下来吧。

推荐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材(小学生五种阅读能力探析)(7)

(二)五年级“略读实践课”《月是故乡明》设计例谈

略读课文《月是故乡明》文前提示语: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如果有兴趣,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一、教学目标

(能力点:1、获取信息能力;2、整体感知能力。“文前提示语”涵盖两个方面:其一、人文要素。情感体验,对故乡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其二、语文要素。“抓住直抒胸臆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默读课文,找出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

2、找到直抒胸臆的语言和细节描写,从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一)学习《月是故乡明》,总结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能力点:1、获取信息能力;2、整体感知能力;3、形成解释能力;4、作出评价能力。)

教师课前与学生交流古诗中关于月亮的意象,引出季羡林先生的文章。

1、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

——数星星、点篝火、望月亮、梦月亮。

2、作者这些年有哪些经历?

(1)作者背井离乡,在世界各地见到过许多美妙绝伦的月亮,但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的小月。

(2)作者居住的朗润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是赏月的胜地,但作者心中所想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3)再读文中的回忆和经历,思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故乡往事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与怀念。

(4)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对比)通过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通过对比,写出了故乡的小月亮在作者心中的地位,足见作者对故乡月亮的怀念,对故乡的怀念。

教师总结:通过讲季羡林小时候在家乡玩耍时所见的美景,离乡后所见之月逊色于故乡之月,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故乡的思念。

(5)联系最后两段,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方法,让我们直接感受到他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方法总结:抓住直抒胸臆的句子,仔细品读能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拓展阅读《故乡月》

(能力点:1、获取信息能力;2、整体感知能力;3、形成解释能力;4、作出评价能力;5、创意运用能力。)

根据刚才学到的“抓住直抒胸臆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方法,拓展阅读丛书文章《故乡月》。先快速阅读,不回读,不停顿,读完后交流:

1、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以故乡的月亮为线索,回忆了童年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体会到的?结合批注读一读相关的句子。

常常漂泊在外的我,思乡的感情深了,故乡的月才是最大最圆也最亮!

——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按照“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和创意运用”五个阅读维度的基本要求,我们可以从教材课文中找到着力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意识,才能够明明白白懂语文,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推荐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教材(小学生五种阅读能力探析)(8)

(三) 五年级“自由阅读课”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主题学习②》)

——《杨志卖刀》《孟德献刀》《三顾茅庐》《小圣施威降大圣》《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一、学习目标

1.从聚焦人物、感受形象入手,运用测词句意思、跳读、借助相关资料、联系影视剧等多种方法阅读古典名著。(提升获取信息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

2.分享自已的阅读感受,并能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表演精彩部分。(提升形成解释能力和作出评价能力)

3.增加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的兴趣。(提升创意运用能力)

二、学习过程

(-)明确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交流分享课前阅读的《杨志卖刀》《孟德献刀》《三顾茅庐》《小圣施威降大圣》《孙行者一调芭蕉扇》五篇文章。

(二) 小试牛刀,激发兴趣

(获取信息能力)

出示五篇文章的相关插图或资料,大家猜故事名称。

(三)了解内容,整体感知

(获取信息能力和整体感知能力)

1.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五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他同学补充完善。(整体感知能力)

2. 出示五篇文章中的人物描写,猜猜是谁。(形成解释能力)

他霍地躲过,拿着刀枪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

——杨志

“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ー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

——曹操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诸葛亮

他慌了手脚,就把金箍棒捏做绣花针,藏在耳内,摇身一变,变作个麻雀儿,飞在树梢头钉住。

——孙悟空

头裹团花手帕,身穿纳锦云袍。腰间双束虎筋绦,微露绣裙偏绡。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凶比月婆容貌。

——铁扇公主

3. 你是运用什么方法大致读懂这五篇文章的?

(形成解释能力)

——猜测词句意思、联系影视剧等方法。

(四)聚焦人物,感受形象

(作出评价能力)

这五篇文章表现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学生结合故事情节,说一说印象最深刻的人物的性格特点

1、《杨志卖刀》

杨志:为人耿直、有勇有谋、谨小慎微、武艺高超、为民除害。

2、《孟德献刀》

孟德:有勇有谋、临危不乱、随机应变。

3、《三顾茅庐》

诸葛亮:满腹经纶、智计超群、持守谨慎、三思而后行、不贪恋富贵功名、知恩图报。

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有政治抱负。

4、《小圣施威降大圣》

孙悟空:机敏、坚毅、勇敢、无畏。

5、《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铁扇公主:性格刁蛮,倔强泼辣。

(五)拓展延伸,创意运用

(创意运用能力)

建议大家利用课下时间观看这五个故事的视频,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