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1)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

zhuangao@lifeweek.com.cn

在我们认识结缘的那个年代,“闺蜜”还并不是一个流行词,其实我们更习惯于说“死党”,友谊关系年代深远以后——也因为我们都刷完《老友记》——我们对彼此的称呼变成了“老友”。现在再说这些,真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2)

少女时代我们一起追过无数的明星和偶像剧,相携吃瓜,看到哪一集《康熙来了》比较好笑都是第一时间互相报告,后续无穷无尽的感想像春蚕吐丝,我们倾尽所有地挖掘和分析内心,互通那些曲曲折折的心路发展历程。

我们是在中学食堂,对着墙上悬挂的电视机紧紧追看的《男才女貌》,那是陆毅凭借《永不瞑目》大红以后又一部比较有影响力的剧。林心如在《还珠格格》第一部还没长开,在那部里已经光彩夺目地好看又没有侵略性,代表我们小城女孩能想象的一切上海白领的样子。冯绍峰当时在剧里只能演女主角林心如的前任——一个为了前途背叛爱情的渣男,现在已经变成马景涛前妻的吴佳妮在剧里戏份少得可怜,但是一出场站在女一女二旁边,颜值根本不输,辨识度大大地有。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3)

终于说到了女二,很多人心头的“白月光”女神曾黎,96中戏班公认的班花,她一开始扎一条小马尾辫,跟林心如饰演的“苏拉”是上海大学历史系的应届毕业生,她们毕业了,还找不到工作,故事就从这对闺蜜开始———但闺蜜在故事里注定会被写到“反目成仇”这一步。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4)

我曾经对这个设定非常愤恨不已,觉得整部清爽的剧就是从这里开始走向庸俗,心高气傲认定现实世界里一定不需要这种油腻俗套来打造起承转合。丝毫没想过有一天我们的剧本里会有更惨淡的结局,没有反目成仇,没有高潮跌宕,只是乏味不堪,只是烟消云散。

友谊开始的时候,我们多么向往大学时代和谈恋爱,周围能听到的所有大学的故事都被我们津津有味地互相咀嚼,不断扩散,那是梦想、幻想、理想交织上演的少年时代,青春因为那种分享紧密相连,因为那种幻想而不断闪光。

前段时间还看到一位博主在微博上怀旧起胡兵瞿颖的《真情告白》,那几乎是我们初中时代最喜欢的偶像剧,光想想就觉得两眼冒尖光。有一个周末我去她家,在她家的客厅里一起看VCD,只来得及看了前几集,一直没有看到我隐隐约约期盼的胡兵瞿颖穿灰色长风衣拥吻定情的那个经典羞羞镜头——未来还未展开,学业刻苦生活不留其他缝隙,靠幻想和友谊那一点点光就可以一路长长点亮下去,那时候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后来进了大学,不同的大学。现在想来那是命运的垂怜,距离不一定产生美,但是产生空间,那时候我们不懂但受惠于那种空间,友谊或者说亲密关系才得以继续成长。买电话卡煲电话粥和写沉甸甸实打实的信——真是那个年代那种年纪才有空做的事。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5)

前两天我回看《康熙来了》,有一集新婚的林依晨回忆她和先生牵手之后两个月才拥吻,另一个嘉宾苦苓大声惊呼“你们的岁月真奢侈!”——我们的岁月也好奢侈,终于抵达大学但却并没有真正的恋爱可谈。一段暗恋可以很多年,一段恋爱还未展开就折翼,在那些岁月里共过的陪伴如此情真意切,也是我们曾经想象的“友谊万岁”应该有的样子。当我回望我并不会觉得后悔害羞或者失落,我好像很早就天然地懂得“珍惜”的道理,只是珍惜过后还是会消散,我也懂得这个道理。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6)

奢侈的光都是青春独有,无用而浪费似乎是宿命。后来的人生就奔驰得飞快,各自立业成家,然后生孩子当妈妈——陡然就翻山越岭了。生活被填充得细细满满,幻想匮乏。人生的匮乏也一路轰隆隆,匮乏到我们一点缝隙也不愿意留给对方了。

不再联系的起因其实是我,但说起这个我却竟毫无愧疚之心。她发了一大段办公室龌蹉给我,当下我就读了,但我厌倦了扮演那种顺理成章的角色,义正辞严地站在同一战线,同仇敌忾地怒骂领导,出一些我自己也胡乱说不清楚的招数,对抗我们根本不可能对抗的领导。我对社畜的人生感到无尽悲凉,却已没兴趣说出口。过了几天我发现我忘了回复,或者我惊醒于我已懒得扮演的角色,也有一些惶恐,就这么拖下去,拖到一个时间点,试图想靠插科打诨恢复关系,但肯定也没有很努力。

我们的关系就这样崩了。有一天读到李静睿写《哈利波特》的书评“奥利凡德对哈利波特说,永远是魔杖选择巫师,而不是巫师选择魔杖。故事也是这样,虽然读到最后,甚至希望伏地魔拖两本再死,但它已经自己走到了结局。”我在哈哈大笑之余,想到一年前的那次断交,深信也是友情自己走到了结局。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7)

这段旅程的结束并不是取决于我对这段关系的厌倦,可能主要是我对自己现状的厌倦。也许就像塞林格曾经宣称的,“我厌倦于自己没有勇气做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我厌倦于自己没有勇气及时说出“不”。不想回复、不想聊这些、不想搞清楚,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开心不开心都要说个痛快的样子。

分手那一刻说到“不信任”,我下意识提到,虽然我们每天都联系,但她怀孕四个月了才跟我说。我除了愕然,也只能迅速收起一切情绪调整进入一个“关心者”的样子,但有什么东西被收起来,而不是合理化解。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8)

她立刻有力地批判,怀孕初期她有多辛苦,每天为了孩子担惊受怕,而我只想着八卦她。“我没有八卦你。”想了很久,我也没有委屈巴巴地说出这一句。时空、情境和立场都不允许。也许我也并不想委屈巴巴,那甚至带有撒娇的成分。就是在那一刻,火车轰隆隆开下去,轨道上铺满了分道扬镳的剧情,我就是知道,火车只能独自开下去了。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9)

但这不是她的错,一桩公案,如果换成她来陈述案情,我也未必能面对自己的丑陋不堪。肯定没有什么对错之分,想清楚这一点,是我对老友以及自己莫大的温柔。我再也不是年少不知天高地厚的了,那种对世界和亲密关系缺乏想象力恰恰说明孩子的白纸一张。我只是迅速而有力地确认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有不得了的臭脾气,然后守护自己的金字塔,慢慢它就变成我独一无二的真理了。慢慢就不再对自己失望了,变成一个接受复杂的成年人。

几天前我重新翻开茨威格《昨日的世界》,扉页上引用莎士比亚那句话深深打动我:让我们安然若素,与自己的时代狭路相逢。和闺蜜分手这一年来我差不多做到了:安然若素,与自己狭路相逢。

本文为读者投稿。

如果你对社会热点话题有敏锐的感知力与丰富的写作经验,欢迎自荐为《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号自由撰稿人;如果你在艺术时尚、影评娱评、美食体育、旅游地理等任一领域有所专攻,欢迎随时给《三联生活周刊》微信投稿。

撰稿人申请与原创投稿皆发至:zhuangao@lifeweek.com.cn,此邮箱长期开放。投稿需从未在任何公开平台发表过(包括个人微信公众号)。

一经投稿,即默认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修改及发送。20天内未收到回复可另投他处。

来稿请写明联系方式,标题注明“自荐撰稿人”或“投稿 稿件领域”。

稿件字数2000~3000字为佳。

一经采用,我们将提供有竞争力的稿酬。

期待你的文字。

闺蜜从18岁相识到现在(20年闺蜜变路人成年的代价)(10)

B站解读☞UP主:三联编辑部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

新刊出炉!点击下图,一键下单

「理想婚姻存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