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之前为什么不迁都南京(揭秘明朝定都南京的深层次原因)(1)

南京,在很多比较了解历史的朋友看来,是一个毫无疑问的短命王朝专属的首都,这么说虽然不太好听,但是事实确实如此。公元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到1421年朱棣在内战中获得胜利,迁都北京顺天府,南京作为首都的时间,整整五十多年,那么,朱元璋为何要选南京为首都呢?

明朝建立起初的几十年,虽然国内的白莲教等起义从未停止,但是王朝刚刚建立,人心思定,内部的起义显然难以成大气候;北方的敌人,依然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当时的蒙古人,虽然已经北逃戈壁滩,但是他们依然称自己为元,而朱元璋对于元朝的统治也是承认的,因为他曾宣称,自己是从元朝的手中接掌的天命。

明朝灭亡之前为什么不迁都南京(揭秘明朝定都南京的深层次原因)(2)

北元虽然逃到了北方大漠,但是北元的军事力量依然不小,而且作为前朝的延续,如果北元反攻重新入主中原,依然是名正言顺,所以威胁是时时存在的,并且是最大的威胁。北元,成了朱元璋最先需要考虑的一点。

明朝和宋朝大为不同,单是从领土上,宋朝始终不曾占据燕云十六州,但是明朝却是将其牢牢握在手中的,此外,西至西域,北至辽东,明朝的边境线比宋朝的要长得多,如此看来,聪明的朱元璋最终选择将国都定在了南京,似乎一点儿都不聪明,但是真的如此吗,也许并不是,接下来我们说说原因。

明朝灭亡之前为什么不迁都南京(揭秘明朝定都南京的深层次原因)(3)

首先,我们必须要说的就是经济,经济,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假如经济情况糟糕,那么国家外部军队无粮无饷,国家内部则会民怨沸腾,国库空虚,盗贼四起。明朝时期,在经历了两次经济人口南移之后,东南沿海一带已经成了中国的经济中心,粮食以及各种货物的最主要的产区,而江浙一带的盐业纺织业,又居于中国的首位,假如将国都定在此处,那么首都的各种花费就不愁了,但是假如将首都定在了北方或者西北,那么光是这些物资来回的运输,就耗资巨大,实在是不划算。

第二点,还得说经济,明朝建立之初,虽然终于统一了,但是全国的经济形势并不好,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明朝选择将国都迁到北方,那么首先就得营建新都,这就是一项巨大的花费,而且需要征用的徭役,又会是天下人民的大负担。那么北京呢?当时的北京城有原先元大都的旧址,这不是不用重新建造吗,可是在朱元璋看来,明朝作为一个新的朝代,必须与元朝有所区别,假如定都北京,那么一定需要对元朝宫室进行改造,使其焕然一新,以区别于元人,但是毫无疑问,这又是一笔巨大的花费。

明朝灭亡之前为什么不迁都南京(揭秘明朝定都南京的深层次原因)(4)

第三点,留恋故地,大明王朝建立之初,朝廷的一班勋贵,几乎全是清一色的江淮人士,在这些人看来,假如朝廷北迁,那么自己也必将远离自己的祖宗地;关于这一点也很好理解,中国文化素来有安土重迁的传统,又有衣锦还乡的文化,假如这些江淮人迁到了北方,那么再富贵,又岂不是如同锦衣夜行?假如他们北迁了,那么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宗族的他们,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这些人很多也是明里暗里反对皇帝北迁的。

第四点,太子的不幸离世。虽然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将国都定在了南京,但是马上得天下的他凭着自己的军事眼光,始终认为南京不是一个军事上最好的选择,因此,他迁都的心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他选定的几个新都城有,凤阳,长安,洛阳,北京,开封。洪武二十四年(1391),他派太子朱标前往长安和洛阳巡视,看看到底哪里适合作为新的首都,太子朱标奉旨前往,不料太子回来没多久,就因病去世,而此时,已经六十五岁的朱元璋已是风烛残年,并且开始越发的迷信了,于是他将这一切都归为天意,从此之后,再也不谈迁都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