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阎罗王,大家一定都想到他是地府冥王,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半神半鬼之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神祇。

十殿阎王包拯(阎王的原型竟是北宋包拯)(1)

阎王形象

“阎王”又称鬼界之王,我国民间道教信仰的鬼神,为阴曹地府的最高统治帝王,主要工作是管理生灵的阳寿和阴寿,拥有掌管着三界万物生死存亡的至高权力,既是鬼,又是神。万物众生的阴阳之命由其生死簿管,不归阎王管的只有永不超生的孤魂野鬼,其次是其他国度的鬼,以及上仙正神。

十殿阎王包拯(阎王的原型竟是北宋包拯)(2)

印度教中的阎王

阎罗王身边下属有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钟馗、孟婆、地公、游星、城隍,无数阴兵鬼将等。

十殿阎王包拯(阎王的原型竟是北宋包拯)(3)

牛头

阎王掌管人的生死和轮回。在佛教传说里面,人死后要去阴间报到,接受阎王的审判。 梵语 Yama-raja, 藏语 gsin-rje。又译夜摩耶摩、焰摩、焰魔、琰摩、剡魔、阎摩、琰魔。在梵语焰摩 Yama 上,再加 raja(王),而成焰摩王、阎罗王、琰魔王、阎王魔、或阎摩罗社、琰魔逻阇、焰摩逻阇、阎魔罗、阎魔罗王。阎王又简称阎逻、焰罗、剡王。或称焰摩天、死王。

佛教阎王

阎罗王被迷信是鬼世界的审判主,诸鬼中的大王。梵语中的另一译名“双”,据说是因阎王兄妹两人共同统管鬼世界之故。兄阎王治男鬼,妹阎王治女鬼,是统管女鬼的“女王”。但中国佛教僧人对信徒绝对不提这个“女头头”,这是因为“女人”在佛教中地位低微,惟恐女人在佛教中起“革命”。“双世”意为阎王自身苦乐并受,自身难保。“遮止”意为阎王令人不再造恶,予以遮止。“静息”意为罪人听王示语,便知己罪而静息。“平等”意为业镜平等,其罪自能彰显。玄应音义二十一:“焰摩”或作阎摩,声之转也,旧云阎罗,又云阎摩罗。此言缚,或言双世也,谓苦乐并受,故云双世,即鬼官总司也,又作夜磨卢迦,亦作阎摩罗社。阎摩,此云双,罗社,此云王,兄及妹,皆作地狱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双王”。

十殿阎王包拯(阎王的原型竟是北宋包拯)(4)

丰都鬼城

道教神话

道教将地府分为十殿,每殿有一王主持。主持者,尊称“冥京十王”、“十殿阎罗”。

太乙救苦天尊为治理九幽地狱鬼魂之事,化身十方救苦天尊,又化地府十殿冥王,他同时也是地狱的最高统治者,各宗教中认为业果最是难已消除与阻断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敌不过业力之说。但太乙救苦天尊却可以将业果与地狱业力的象征——血池化为莲池,座下九头狮子的吼声,能够打开九幽地狱的大门,也就是地狱的最深层。

十殿阎王包拯(阎王的原型竟是北宋包拯)(5)

民间形象

中国民间传说中,包拯成为了公正的化身。有的人认为他死后成为阎罗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件。有的则认为他“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就是说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成为阎罗王,在阴间断案。人死后,灵魂到阴间接受包拯的审判,如果确实是受人陷害,包拯会把他放回阳间活命;如果的确有罪,则被送入地狱受罚。

十殿阎王包拯(阎王的原型竟是北宋包拯)(6)

民间传说中,“四大阎王”一说认为阎王有四位:除包拯外,还有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另一说则认为阎王有三位,分别是:包拯、范仲淹和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