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一个和尚叫契虚,他本是姑臧李家的少年,父亲是玄宗时的御史。

契虚从少年时就喜欢佛教,二十岁那年,他不顾父母亲朋的劝阻,剃度之后,来到了长安的佛寺中出家。

后来安史之乱,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向西而逃,来到了蜀中。契虚在长安寺中待不下,就逃进了太白山,每天采集松针而食,从此再也不吃一粒米饭。

有一天,有一个道士乔君,相貌清瘦,须发皆白,来拜访契虚,对他说道:“我观道兄颇有仙骨,日后当羽化成仙,飞登仙界。”

比较玄乎的民间故事(契虚大师想要成仙)(1)

契虚谦虚道:“道长过奖了,小益尘俗未尽,怎么可能飞升仙界呢?”

乔道长哈哈大笑:“贫道并非妄语,大师如此想前往仙都一游,亦并非难事。”

契虚就请示怎么才可以到达仙界,乔道长说:““大师可在商山的客栈中准备吃食,遇到背竹筐的商贩,就在商山里请他吃饭,他要是问大师要到哪里去,你就说想到稚川一游,然后这个商贩就会指点你如何到达!”

契虚听了,半信半疑。

比较玄乎的民间故事(契虚大师想要成仙)(2)

后来郭子仪、李光弼率大军打败了安禄山,唐玄宗从蜀门回到长安,天下慢慢恢复了稳定。待道路通行之后,契虎就打理了行装,前往商山,在旅店中,他备上了甘美洁饭的饭食,等待着那个背竹筐的商贩。

仅仅几个月,他就遇到了同样打扮的商贩上百人,这些人吃了饭,什么都没有说,就离开了。

时间久了,契虚也开始怀疑乔道长的话,想要回到长安。

当天下午,有一个少年商贩同样在契虚这里吃过饭,就问契虚:“不知道大师想前往何处!”

契虚说:“贫僧想到稚川一游,已经好几年了。”

听到稚川这个地名,小商贩吃惊地说:“大师要到稚川,要知道那可是仙界,岂是凡人可以轻易到达的?”

契虚说道:“贫僧自孩提之时,就好神仙之道,后来遇到了一个得道的仙长,他戏我到稚川一游,不知道该怎么行走?”

商贩说:“稚川很近,大师真愿与我一起前往吗?”

契虚认真地说:“贫僧只要能到稚川一游,虽死不悔。”

看到他这么诚心,商贩就与契虚同行,二人来到了蓝田,做好了准备,当天晚上就登上了玉山,他们越过山涧,跨过大山,行走了八十多里地,来到了一处洞穴处,有一股溪水从洞中蔓延而出。

商贩与契虚一起搬石头堵住洞口,不让溪水流出来。他们一直忙了三天三夜晚,才堵住了流水。二人来到洞中,洞中黑暗不可辨物,二人点着火把,摸索着走了十几里,才发现出口。

走出山洞,外面风和是丽,山青水透,一副世外桃源的样子。契虚叹道:“真是仙境啊。”

哪知道小商贩却摇摇头,还远着呢。

他们又走了几百里地,登上了一座高山,这座山攒峰迥拔,石径危峻,看着那羊肠一样的小道,还有那深不可测的悬崖,契虚大师的腿都软了,怎么也不敢向前。小商贩笑着说:“仙都已经近了,大师现在后悔可是太可惜了。”

比较玄乎的民间故事(契虚大师想要成仙)(3)

他拉着契虚大师的手,二人一起来到了山顶,这里地势平坦,站在上面看着下面的平川,已经是邈然不可见。他们走了百余里,发现了一处洞穴,里面是一处深潭,水中有石径,有一尺多宽,蔓延百余里,商贩带着契虚顺着这条石径走了许久,才走出洞穴,来到了一处大山下。这座山郁郁葱葱,高数百尺。

眼看前面已经没有了道路,小商贩不慌不张,他撮口成哨,徐徐长啸。随着他的啸声,突然有一阵秋风从林中吹起,惊起了一群飞鸟。没多久,就发现一根巨绳从山顶垂了下来,

商贩将自己的竹筐绑上去,请契虚坐在里面,闭上了眼睛。契虚只觉得竹筐慢慢升起,耳边清风徐徐,过了半日时光,小商贩拍了拍他:“大师,可以睁眼了。”

契虚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在山顶,发现有城池宫阙,在云端掩映生辉。小商贩指着那处宫殿说道:“这里就是稚川了。”

二人来到宫殿中求见,只见里面站着数百个仙童,分次而列。有一个仙人问小商贩:“这位大师是谁,难道是凡俗中人吗?”

比较玄乎的民间故事(契虚大师想要成仙)(4)

小商贩行了一个礼,说道:“这位大师立下夙愿,要到稚川一游,我看他心志甚坚,就领他来了。”

他们来到一处宫殿,上面坐着一个头戴簪冕的人,相貌雄伟,凭玉几而坐。身边环卫着一群侍卫。

小商贩让契虚上前拜见,悄悄地说道:“上面的是稚川真君。”

契虚上前行了一个大礼,真君让契虚来到他的面前,问道:“你可绝了三彭之仇吗?”

何为三彭之仇?契虚不明白对方所指,喃喃不知如何应对。

真君叹了一口气:“即是如此,这稚川大师留不得。”

比较玄乎的民间故事(契虚大师想要成仙)(5)

他让商贩领着契虚登翠霞亮,这是一座建在半空的亭子,檐槛矗立在云层之上。上面有一个人袒露着身体,长着有数十尺长,身上黝黑却细腻异常,双目透彻清莹。拜见了此人后,契虚悄悄问商贩:“这位是何方仙长,他为何总眨着眼睛呢?”

商贩说:“此人乃杨外郎,他本是隋朝皇族宗室,在南宫作外郎,正好遇到隋末天下动乱,就逃到了山中,现在已经得道成仙,他不是在眨眼睛,而是在用神目彻底地看东西,他的神目可以看透三界之事。”

契虚说:“可以让杨外郎睁开睛吗?”

商贩说:“这有何难?”他将契虚的话传给了杨外郎,杨外郎微微一笑,再也不眨眼了,只见他神目如电,就像日光一样强烈。他的眼一看契虚,契虚顿觉自己的灵魂都被看得一清二楚,顿时后背都出了汗,毛发悚然。

他们又看到一个人躺在石壁之下,商贩说:“这个人叫乙支润,他也来自人间。”

拜见了杨外郎,他们二人向回走,契虚问商贩:“刚刚真君问我可曾绝了三彭之仇,不知这是何意?”

比较玄乎的民间故事(契虚大师想要成仙)(6)

商贩说:“彭乃三尸的姓,三尸就在人的身体里,监视人的犯罪行为,每到庚申时 ,就会向玉帝诉说人的罪过。所以修道成仙,先要绝了三尸。不然,心志再坚定也没用。”

契虚明白了绝三尸的意思,就回到了人间。

他在太白山下盖了一间草庐,住在里面,也不吃粮食,餐风饮露。到了贞元年间,他搬到了华山山脚下居住,有一个荥阳郑氏弟子叫郑绅,与吴兴人沈聿一起从长安出发,向东出关,来到了华山脚下,正好赶上天黑,又下了大雨。二人正好看到了契虚的草庐,就借宿了一晚。

由于契虚已经不需要吃东西,所以草庐中没有厨房,也没有粮食,郑绅对他不吃饭却身体康健的情况很好奇,就问契虚大师怎么回事。

契虚就将稚川一事告诉了郑绅,郑绅很是惊叹,他从关东回长安,又经过华山,就又来拜见契虚,哪知道草庐已经化作了废墟,白云悠悠,而契虚大师不知道到了何方,也许他已经羽化成仙,前往稚川了吧。

郑绅寻仙不遇,回到长安之后,就将契虚的事情写成了传记,起名就叫《稚种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