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闲来无事,随便打开音乐播放器,想要享受一下安静时光带来的惬意。

听着听着就听到了一首很有意思的歌曲,歌曲名叫《生僻字》,讲真的这首歌是非常有意思的,抛开旋律不说,单单是歌词就很让人长知识。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1)

其中有这样一些字:

茕茕孑立 沆瀣一气

踽踽独行 醍醐灌顶

绵绵瓜瓞 奉为圭臬

龙行龘龘 犄角旮旯

娉婷袅娜 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 不稂不莠

那么请问各位学识渊博的仁兄,您是否能读出这些字,当然我是可以读出来几个字的,比如说立、一、气、独、行、龙、不……

当然为了认识其它的字,我还特意多听了几次这首歌,虽然这些生僻字有些还是不会写,但至少也混了个脸熟,不会再一脸懵圈觉得自己孤陋寡闻了。

而从这些字,我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中国方块字的独特魅力,无论这些字有多么复杂,无论这些字又有多么简单,都能写在一个田字格中,方方正正,特别美观。

如果能写得一手好字,那也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尤其是正在读书的学生,字写得好,那就能挑起出黑板报的重任,自然也能受到老师的加倍的关注,很遗憾,当年的我就因为字写不好,而屡次受到批评。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2)

但这并不影响我在书写汉字时那种满满的自豪感,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距今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者。

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也都应该为汉字而自豪,但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却在一本书中直言:汉字有三大缺陷,进而导致了汉字根本没发在全世界普及。

那么罗素口中究竟说的是什么缺陷呢,我们一起来看。

罗素与中国的情谊

在外国叫罗素的人有不少,出名的也不少,但是像我们本篇要说的这个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这般优秀的却不太多。

罗素是英国人,头上顶着很多“家”,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3)

罗素出生于英国一个贵族家庭,两岁丧母,四岁丧父,此后一直跟随祖母一起生活,这样的童年说来也够悲剧的。

但是罗素却非常有上进心,他从没有因为家庭的不幸而自暴自弃,他自幼十分聪明,对于哲学、文学、数学等等学科都有着极大的兴趣,甚至在他11岁的时候,便就宗教问题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等到他二十多岁的时候,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其名气的学者,先后到访过不少国家讲学,尤其是在美国剑桥大学讲学的时候,还反驳过康德和黑格尔的哲学观点。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4)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罗素一直在研究学术,发表了不少令人震撼的作品,逐渐成为了一个全能的博学大家。

1950年的时候,罗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与中国的渊源早在他获奖之前便开始,具体可以追溯到1920年,这一年,他不远万里来到了对他来说极其神秘的中国。

罗素对汉字的认识

罗素一生爱好和平,在第一次大战爆发之后,他便高调发表了反战演讲,可是当时欧洲正乱作一团,没人会因为他的几句演讲而放弃战争。

面对这种情况,罗素依然高度演讲,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平息战争,可惜的是,他没能阻止战争,反而获得了牢狱之灾。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5)

1920年,罗素受到了邀请,来到中国讲学,他在这里呆了近一年的时间,而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令他十分着迷。

罗素访问中国的时候,也正是我国近代文学相当璀璨的时刻,此时鲁迅、胡适、林语堂、茅盾等人撑起了中国文坛,他们用手中笔挥斥方遒。

但是由于闭关锁国了太久,对于外国人来说,并不是太清楚西方的文化,以至于罗素到了中国之后,并没有受到热烈的欢迎,相反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胡适对罗素还不是太感兴趣,认为他的学识并没有想象中的出众。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6)

对罗素来说,受不受重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接触到了东方的文化,中西方文化上的异同,在罗素脑海中激烈碰撞而产生了火花,在这段时间里,他感受了中华民族的力量,但同时也以旁观者的身份,意识到了当时中国存在的问题。

他在回国之后写成了和发表了《中国问题》这本书,书中除了讲述了当时中国与列强的关系、中国人的性格、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讲述了他对汉字的认识和他认为汉字存在的缺陷。

罗素眼中的汉字缺陷

罗素想要接触中国文化是离不开中国汉字的,无论多难,他都得去研究,但历经近一年的时间,他终究还是门外汉,因此他对汉字提出了三点缺陷:

其一,他认为,汉字的笔画太多,写起来实在是太费事。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7)

众所周知,我们汉字有繁体字和简体字之别,而现在我们大部分人看到和书写的文字一般都是简体字,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汉字并不难学。

但是对于西方人来说,想要学习汉字,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而想要完全理解其中的精髓更是难如登天,而在罗素来中国的时候,当时的文字还不像现在这般简化。

其二,他认为,汉字和拼音的排序没有规律,难以普及。

先不说罗素,即便现在不少中国的学生在学习拼音和汉字也是不容易的,英文只有26个字母,而在汉语拼音中声母有着21个,韵母有24个,两个加起来有45个,而更为要命是声母和韵母变化重组,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完全不同的汉字。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8)

其三,他认为,汉字太深奥了,一音多字,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很难准确翻译成英文。

这点倒也能理解,就好比同样的一句话,放在不同的语境中,很可能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意思,我们举例说明:

比如说在夏天,妈妈叮嘱你“能穿多少就穿多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提醒你要少穿衣服,但是如果在冬天,妈妈再次叮嘱你“能穿多少就穿多少”,很显然,这里的意思就是提醒你要尽可能的多穿衣服。

诺贝尔为什么不颁发数学奖(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直言)(9)

所以,罗素以一个西方人的视角提出汉字具有的这三个缺陷,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并不客观,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汉字是根本没有缺陷的,是一个可以一直传承的文化瑰宝。

而现如今,世界各地都在用中国汉字,汉字也逐渐走向了世界,走向了普及,我想当时的罗素一定预料不到这点,毕竟他想不到百年后的中国会如此强大。

对此,您认同吗?

参考文献:《中国问题》等。

(图网,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