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没有接触过会计的人而言,学习《会计学原理》普遍会觉得有些困难,其中复式记账法(也叫借贷记账法)又首当其冲,因为整本教材主要讲解的就是会计各科目复式记账的规定。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及记账规则(会计学原理轻松学)(1)

在自考《会计学原理》学习时,也有不少初学习者为此感到困扰。

为了帮助大家更有效地学习掌握复式记账法,并且能够具备一定的自学《会计学原理》的能力,这里给大家介绍本人摸索并经实践证明很有效的一种掌握记忆复式记账法的方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学习《会计学原理》时事半功倍。

我们先来分析下一般我们学习时的学习过程与解决问题也即使用时的过程:

学习过程:从面到点。

使用过程:从点到面。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及记账规则(会计学原理轻松学)(2)

口诀掌握复式记账法让会计学原理变轻松

在学习时是掌握各个会计科目类,然后是每个会计科目类里面的二级科目明细,然后是该科目在借贷中的增减所在位置。

而使用时是先判断题目中会计所属的会计科目明细,然后确定该会计科目明细属于会计科目的哪个类,然后根据这个类在借贷中增减的位置,按照会计分录的书写规则及格式书写就可以了。

因此从学习的过程来看,一定先掌握会计科目各类及每个类下的会计科目的下级明细目录,然后确定该会计科目类增减所在的借贷位置。

只有掌握了学习过程的内容然后才能够使用,因为使用是掌握的逆向。

如果想掌握的好,第一需要从业务题中找出具体的会计科目,第二需要反映出该具体会计科目属于会计科目的那个大类(总科目),第三该科目类增减在借贷中的位置,第四,按照会计分录格式和书写规则书写记录就可了。

必须掌握的关键的内容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及记账规则(会计学原理轻松学)(3)

会计六要素借贷内容

说明:

1. 表示的是“增加”,“—”表示的是“减少”。

2.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业务时需进行三步分析,涉及哪些账户、是增加还是减少、根据账户性质判断记账方向。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这种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应借应贷方向及其金额所做的记录,称为会计分录。会计分录有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切记这里的借贷只是记账符号,用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符号

3.可以总结出记忆口诀为“资费借增”。由于借贷是成对出现,所以只需要掌握“借”,“贷”也对应的就出来了。比如资本的“借”是指增加,那么资本的“贷”就对应的是指减少了。另外“资费借增”是指“资本”“费用”的“借”指“增加”,那么会计六要素中的其他四要素对应的“借”就全是指“减少”了。这样就很容易地根据口诀写出会计六要素对应的借贷所指了。

4.账户结构

(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如果有余额在借方。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是:账户借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贷方记录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3)费用成本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账户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消收入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4)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期末余额。如果因某种情况有余额,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只需要掌握“资费借增”,然后熟悉会计六要素对应的会计科目就可以直接用来运用了

在面对题目时,首先是看出材料中涉及的是哪些会计科目,其属于会计六要素中的哪个要素,然后根据材料看该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然后根据口诀确定用借还是用贷表示,之后就可以直接用借贷记账法记账了。

复式记账法的原理及记账规则(会计学原理轻松学)(4)

下面通过例子来具体介绍:

例:工厂购进材料价款50000元,货已入库,其中用银行存款支付30000元,尚有20000元未支付。此例中,“工厂购进材料借款50000元,货已经入库”,这样工厂就有了价值50000元的原材料,而会计科目“原材料”属于“资产类”科目。由于原材料已经入库,所以原材料是增加,也就是资产类科目增加。根据会计科目类增减所在的借贷的位置,资产增加记在“借方”。同时这购买原材料的50000元是怎么付的呢?用银行存款支付30000元,也就是说银行存款减少了30000元,而“银行存款”这个会计科目也属于“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减少在借贷记账法中记在“贷方”。另外还有20000元未支付,也就是说20000元是企业的“应付账款”,而“应付账款”这个会计科目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负债类会计科目在借贷记账法中负债增加记在贷方,所以应付账款20000元应该记在贷方,表示负债增加。

这样:借方 原材料 50000元 贷方:银行存款 30000元 应付账款 20000元

然后按照会计分录的书写规则及格式记录下,就为:

借: 原材料 50000

贷:银行存款 30000

应付账款 20000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如何根据例子理解呢?

在掌握上面所说的学习过程需要掌握的知识时,看例题时应该这样看,才能理解:

如:

借:固定资产 80 000 

原材料 10 000

银行存款 10 000

贷:股本 100 000

根据题目看如何写借贷属于理解,同时根据已经书写出来的会计分录也可以理解。

固定资产属于“资产类”账户,在借方表示资产增加,也就是说“借:固定资产 80000”是固定资产增加8000。同理“借: 原材料 10000”也就是原材料增加10000,同理“借:银行存款 10000”也就是说银行存款增加了10000.这样能看懂,才能真正理解“借贷”只是记账符号,根据会计科目的不同,借和贷是分别指代不同的意思(也就是表示会计科目是增加或减少),这是理解的关键。

这样我们看例题或者题目答案时可以反过来从题目中验证,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比如银行存款是否在题目中是增加了1000)

掌握了这个思路,就可以拿起《会计学原理》教材,然后可以看例题了,

一方面根据上面介绍的方法,先看题目,然后找出会计科目,然后根据该科目的增加或减少确定借贷,之后写出借贷记账法的内容,再之后就可以与题目的答案相比较,看是否一致。如果一致就说明已经掌握了该知识。如果有出入,就可以核对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的异同,这样可以查缺补漏,找出自己掌握的漏洞或不足之处。

也可以不看题目,直接看结果,也就是复式记账法的内容,然后根据记账的科目与所在的借贷位置确定该科目是增加还是减少,这样就能根据记账的内容掌握会计科目的变化也就已经知道了题目了。

通过正反两个相逆方向的练习运用,我们就能很轻松地掌握复式记账法了。是否感觉很容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