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飞行的书卷

时间:2022年10月28日

地点:颐和园须弥灵境

须弥灵境是颐和园(清漪园)万寿山后山的主要建筑群,亦称“四大部洲”。所谓“四大部洲”是指古印度佛教借鉴婆罗门教形成的宇宙观,就是小说西游记搬过来的所谓东海中的东胜神洲、西海中的西牛贺州、南海的南瞻部洲、北海的北俱芦洲,代表四方大地。乾隆时清漪园前山的主体建筑群是大报恩延寿寺(现在的颐和园排云殿建筑群),后山的主体建筑群则是另一组藏式佛寺——须弥灵境。

颐和园须弥灵境复原图: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1)

这两组建筑形成两条接近平行的中轴线,但彼此隔着万寿山山脊,一个朝南,一个朝北,相互背对着。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2)

自2010年末以来,须弥灵境封闭整修。但直到2022年了,貌似一直不开放?我之前拍摄了很多须弥灵境的视频,前一阵有人还问我怎么进去的?说颐和园须弥灵境不能进去游玩,那是对颐和园地形太不了解实际之前一直是可以从山顶绕下去的,你如果翻越万寿山顶,就会发现上半部分很多小路并没有封闭

我之前发布的部分视频:

颐和园秘境:从智慧海通向四大部洲的神秘通道

游颐和园秘境之——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

颐和园四大部洲有四座喇嘛塔:黑,红,白,绿四种颜色代表了啥?

另外,今年实际已经开放了。你如果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过苏州街桥,再往前过“慈福”牌楼,拾级而上,须弥灵境第一层石狮子前围成的一个广场,这个广场内部确实被围起来了,不能进入旁边站着很多颐和园“黑导游”,也会告诉你须弥灵境不开放,但是会推荐你雇佣他们做你的导游,给你讲解颐和园各景点历史。

视频:须弥灵境第一层广场门前实拍

视频:第一层左右各有石狮子和宝塔实况,不能进入。但景区标了指示箭头“游览方向”,只是一般游客不注意,错过了

你如果看到大门紧闭就走了,那只能说你没啥探索精神!当然,我不是说让你翻越围栏进入。但是,难道你不会往两边走过去一探究竟吗?比如,我就往左走过去,发现也是围墙,有一大片空地。但是我一直走到空地尽头,就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尽头处有石阶可以拾级而上!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3)

既然没封闭,怕啥?那就可以上去啊!当然,广场前往右拐,也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因为广场前左右箭头都标明了“游览方向”。也就是说,现在四大部洲,除了最下方广场里面估计没修好是封闭的,其他地方全部开放了!

视频:从广场两侧可以拾级而上进入四大部洲

另外,从两侧登上第二层,回头下窥,第一层内部建筑也一目了然!这样,我这次是从下往上走,把须弥灵境又走了一遍。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4)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5)

视频:站在须弥灵境第二层,两侧各有石阶。可以下窥第一层内部,然后从两侧进入第二层内部游览

不过,须弥灵境内部建筑大门紧闭,是没有开放的,只能在各建筑之间游走。里面游客极少,可能主要还是很多人听信了黑导游没开放的说辞。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清廷在热河避暑山庄的外围陆续修建了十二座庙宇,统称“外八庙”,凝聚了汉、藏、蒙各民族建筑艺术,规模宏大,风格各异,其中的普宁寺尤其宏伟壮观。这座佛寺的前半部分和一般汉族寺院一样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半部分则直接以西藏地区著名的古寺桑耶寺为蓝本,中间修筑大乘阁,周围按照佛经中关于“四大部洲”的说法设置其他建筑。

视频:第二层内部实拍(第二层围墙处,还可以下窥第一层)

清漪园须弥灵境,几乎与承德普宁寺建于同一时期,二者主体部分的格局也很相似,均为汉藏混合的台式建筑群,都是在一级级的台基上依次修建殿宇建筑,前后分别以大型佛殿和楼阁为中心,体现藏传佛教的特色。须弥灵境整个建筑群座南朝北,平面性形状略呈丁字形,北部为汉式南部为藏式,由北向南依次升高,总长约500米

视频:第二层实拍几乎是空无一人

须弥灵境汉式殿堂部分因受地形的限制,省去了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只留下正殿和配殿。其北侧修建一座入口牌坊——“慈福”牌楼,第一层石狮子和石塔前围成一个广场,未开放;第二层平台为两座面阔五间的二层配殿——宝华楼和法藏楼;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6)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7)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8)

第三层台地上,构筑一座九开间重檐歇山顶大殿,上悬“须弥灵境”匾额,殿内供奉佛教诸神几十尊。不过,根据我的推测,目前屋内应该是一无所有。所以,所有殿内参观并未开放。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9)

游玩颐和园攻略(游颐和园须弥灵境最全攻略)(10)

视频:这是第二层后方平地,往前走,正中有石阶上去可以到达第三层

在须弥灵境南面的金刚墙上就是藏式建筑部分,以香岩宗印之阁为中心,四周围绕藏式碉堡式建筑和喇嘛塔,这些建筑沿着陡峭的山体交错排列。藏式建筑仿照西藏的桑耶寺(主体建筑为乌策殿,大殿四周环布四大部洲、八小部洲、日殿、月殿,外有围墙环绕,四角建有绿、白、红、黑四色舍利塔)。

须弥灵境的中心建筑香岩宗印之阁是一座三层的巨型楼阁,象征着须弥山——是印度神话中的神山、世界的中心。四大部洲是围绕在香岩宗印之阁周围台地上碉房式建筑,分别象征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

在四大部洲之外又有八小部洲,八小部洲就是四大部洲前后左右八个体量小些的碉房式平台及平台上的平顶小殿。在香岩宗印之阁的东南侧和西南侧各有一座碉房式平台,就是日殿和月殿——象征着出没回旋于须弥山两侧的太阳和月亮。

在香岩宗印之阁四角各有一座造型不同、颜色各异的佛塔,天洁塔代表佛教密宗“五智”中的“大圆镜智”;吉祥塔代表佛教密宗“五智”中的“平等性智”;地灵塔代表佛教密宗“五智”中的“成所作智”;皆莲塔代表佛教密宗“五智”中的“妙观察智”,与香岩宗印之阁代表的“法界体性智”组成佛教密宗的“五智”。

整个建筑群的南端是一段半圆形的围墙,象征着世界的终极——铁围山。

有必要指出的是,上述佛教宇宙观,当然只代表古代印度人想象中的世界。吴承恩的西游记,在宇宙构想中,天国是按道教观构想的;大地是按印度佛教宇宙观构想的——即四大部洲;而宇宙诞生及毁灭时间上,是根据邵雍的理论建构的

以下是网络对佛教宇宙观的揭批:

考证佛教宇宙观——鬼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