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电影里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价值,在厦门市故宫小学,同学们通过一系列“影视课”更深入地领略了电影的魅力。

看电影也要学吗

五年③班 陈钰霖

兄弟班电影推荐(班队电影)(1)

影视课?看影视作品就是消遣,怎么还能成为一门课程呢?我带着疑问走进了课堂……

这是电影《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片段,画面一会儿是即将行刑的场景,一会儿又切换到组织救人的过程,观看电影的我们为能否成功营救捏着一把汗,情绪变得越来越紧张。

“同学们,你们的紧张感正是‘蒙太奇’带来的效果。”老师告诉我们,蒙太奇是影视作品中独特的艺术手法,用特殊的次序连接电影片段,会制造出不同的观影体验。

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镜头语言”。比如,《1917》中的长镜头,“一镜到底”地呈现出战壕里的场景,更完整突显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泰坦尼克号》中的摇镜头,以主角的视角表现了他的欢乐;《小丑》中的拉镜头,让观众感受到主角的孤单无助……这让我在看电影时又多了一种观察的视角。

课后,我按老师教的方法拍了一组转场镜头,以书包作为剪辑点,完成了夏秋瞬间转换的视频。看着自己的“处女作”,我真感谢影视课带我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知识与艺术创作领域。

读懂光效的魔法

六年①班 刘芯羽

兄弟班电影推荐(班队电影)(2)

看看,这两张图有什么不同?”老师呈现了两张风格迥异的图片,一张图上是一张阴暗的脸,另一张则是一张洒满阳光的脸。

一位同学举手道:“一张恐怖,一张温暖。”

老师接着问道:“为什么这两张图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阳光!是阳光!”我脱口而出。

“对!这就是光效。”老师说道,“这两张正是一部电影中正反两面角色的光效对比图。”

老师边放电影边为我们讲解。原来,光效不仅能表现出人物的定位,还能看出人物的心理状态,“昏暗”表现出悲伤,“明亮”传达出喜悦。没想到,小小的光源居然蕴含着这么多信息。我准备用影视课上学到的“手艺”,在自己的微拍作品中“玩”一把光效。

一言一语

对于影视课这门新鲜的课程,同学们的收获各不相同——

俯拍可以体现人的渺小,特写可以突出人物形象,仰拍可以体现人物的高大……影视课所学的拍摄技巧,也能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写作时,我会假想自己是导演,要详略得当地刻画人物的表情、动作,再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

六年③班 薛博予

上完影视课我才知道,《鲸鱼马戏团》中主角在灯火昏暗的黑夜里漫无目的地走着究竟在表达什么。原来,好的电影不仅有好的台词、好的剧情,更要有好的拍摄手法。

五年②班 郑哲瀚

一部电影就像一本书,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影视课打开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让我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六年①班 刘芯羽

老师说两句

孙少老师:在这个“读屏时代”,无论电影还是短视频,都在承载知识、传播信息。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仅能提升审美、滋养内心,还能将同学们带入不同的年代、文化背景、生活情境和社会环境中,让同学们跟随着主人公面临不同问题、解决不同问题,提升相应的认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责编| 高姿

来源|《学生周报》乐知版第2447期

排版| 江君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