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金蝉子的特征(可以说是西游记里的头号神秘人物)(1)

《西游记》算是四大名著里普及度最高的作品,在古代,要得益于神魔鬼怪道法佛学对民众的天然吸引力;到了现代,还要得益于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每年暑假各大地方电视台年复一年的重播——相比之下其他几部就没这个待遇了。

西游记中的金蝉子的特征(可以说是西游记里的头号神秘人物)(2)

人气高到一定程度,《西游记》里的一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桥段甚至成为了典故,有了单独的IP效应,比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等,师徒四人和一些经常出场的妖怪(金角银角红孩儿),也成了这部作品的标志。但话说回来,那些露脸机会不多的妖怪仙人,就有些泯然与众人。加上国内观众最熟悉的电视剧对原著做了很多简化,进一步降低了非知名角色的存在感。

可怜那转世后的唐三藏没有记忆,看到镇元子的人参果,只能大呼“善哉善哉”了……

金蝉子为什么这么惨,从唐僧取得真经后如来的原话能看出一二来:

“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不听说法,轻慢我之大教”,所以给贬了。联想到当时金蝉子还给镇元大仙“亲手传茶”,连小道童都旗帜鲜明地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怎与那和尚做甚相识”,这金蝉子怎么就亲手传茶给“道不同”的镇元子,还被对方挂念了500年?可见金蝉子应该不仅是“不听说法”,很有可能是思想开了更严重的小差,才惨遭如此厄运。

原著里还有一段细思恐极的细节。

唐僧收服了猴子之后,陆续收了八戒和沙僧,在这之前,观音其实都去提前通了气,和后面这两位也打过招呼,预告了“取经人”的到来,但电视里没表现这一段。观音去找沙和尚时,沙僧对菩萨大倒苦水,说过这么一段话:

“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

菩萨曰:“岂有不到之理?你可将骷髅儿挂在头项下,等候取经人,自有用处。”

唐僧转世十次,这里突然冒出不偏不倚九个骷髅,因此被一些有心者解读成是唐僧前九世的。若真这样那就太惨了,金蝉子喂了九次沙和尚,才换来一场次过河的机会。而且后来这9个骷髅,还真的派上了用场:

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那长老遂登法船,坐于上面,果然稳似轻舟。左有八戒扶持,右有悟净捧托,孙行者在后面牵了龙马半云半雾相跟,头直上又有木叉拥护,那师父才飘然稳渡流沙河界。

师徒们脚踏实地。那木叉按祥云,收了葫芦,又只见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

西游记中的金蝉子的特征(可以说是西游记里的头号神秘人物)(3)

看,这9个骷髅的存在意义,就是为了给金蝉子第十世的唐僧过河。如果这些骷髅真的是前9世的积累,唐僧又在组织的授意下收沙和尚为徒……那如来得多恨金蝉子啊。怪不得2000年初的时候,有一本很火的小说《悟空传》讲了金蝉子与如来势不两立的故事,在当时大受欢迎,这种感同身受的伏笔其实早就在原著里埋下了。

由于《西游记》原著的相关信息实在太少,关于金蝉子十世轮回的背景到这里就分析得差不多了。看得还不过瘾?那你应该来完美世界自研的《轮回诀》里瞧一瞧了。这是一款颠覆东方神话世界观,讲述了三界决裂、万神内战的故事。原本一片和平的天庭遭遇金翅大鹏为首的妖族入侵,天帝被打落凡间……而在这其中,金蝉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宿命般,又一次站在了如来佛祖的对立面。

那么在新的故事里,金蝉子还会再次堕入轮回吗?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进入《轮回诀》游戏官网获取更多情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