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

民国时期,中国有个杰出的散文家、诗人——朱自清,他用一支笔,尽情挥毫自己的所思、所感,使《背影》、《荷塘月色》、《春》等一篇篇美文跃然纸上,为后人所敬仰;现在,山东诸城也有个朱自清,他拿着一把刻刀,将自己的所见、所想,一一雕刻在小小的桃核上,将世间的美好,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2)

在诸城,说起核雕,朱自清可谓首屈一指,精湛的雕刻技术让人拍手称赞。但是单看外表,他五大三粗的形象让人很难将他与精致小巧的核雕艺术品沾上边。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糙爷们”,从17岁开始,已经手拿刻刀20年,将无数个其貌不扬的小小桃核,雕成了造型多样的核雕艺术品。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3)

早上8点30,朱自清已经忙碌起来,这次他要雕刻的是客人预定的十八罗汉。根据客人的要求,朱自清精挑细选了9个大小匀称的小桃核进行雕刻。桃核的每面雕一个罗汉,已经雕刻了3个桃核,大致雕出了6个罗汉的雏形,虽然与最终成品相差甚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粗略地看出每个罗汉憨态可掬的形象。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4)

朱自清的工作室叫“松溪斋”,在这间屋子里,一张古旧的小方凳,一盏黑色的小台灯,就是朱自清自制的简易工作台,上面放着几个等待雕刻的桃核。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5)

朱自清盘腿坐在小工作台前,右手食指和拇指用力捏紧小桃核,左手拿着刻刀,沿着桃核上面天然的纹路,慢慢地雕刻。这边浅一刀,那边深一刀,时而转动桃核变换位置,时而转变刻刀雕刻方向,桃核上的碎屑一点一点地掉下来。离得近,仔细听,还能听到刻刀“蹭蹭”的雕刻声音。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6)

朱自清介绍说,要想雕刻出好的核雕,首先要有好的原材料,越大的桃核雕刻的事物越多,也就越精贵。最好是将吃出来的桃核储存3年以上,使其核上的组织稳定下来,这样雕刻起来更方便。雕刻时,要先将桃核的边角打磨光滑,由于桃核的纹路和厚薄不同,雕刻的内容和手法不一样,所以为了方便,朱自清自制了几把不同的刻刀,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以备不时之需。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7)

开始的时候,朱自清还聊上两句,拿着桃核,用刻刀沿着桃核的纹路比划着:“看,这个地方高点,要刻脑袋,这个地方可以刻手,要这么放,顺着下来······”在他的心中,已经将罗汉的形象细致的描绘了出来,然后再用刻刀,沿着心中的影像,将它一点一点雕刻在眼前的小小桃核上。慢慢地,朱自清不再说话,眼神专注的放在正在雕刻的桃核上,沉浸在自己特殊的“绘画世界”中。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8)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9)

10点,朋友的来访将朱自清拉回现实。于先生是朱自清相交多年的好友,两人因核雕相识,因核雕走近,交情颇深。朱自清曾送给于先生一个核雕:正面是一个威严的关公,反面是一匹奔跑的赤兔马,寓意驱灾避邪、万事马到成功,于先生一直戴在身上。都说人“养”玉,朱自清说,人也“养”桃核,将刻好的桃核长期戴在身上,桃核也会渐渐变得剔透起来,使原来雕刻的形象更加的圆滑漂亮。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0)

于先生说,朱自清是个不太爱凑热闹的人,有时候朋友想找他出来聚聚,就会打电话给他:“快来,我这里又新得了一个大桃核····”电话里噼里啪啦将桃核描述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朱自清按捺不住好奇心,无论真假,总是被“钓”得走一趟。当桃树上的桃子都摘得差不多的时候,朱自清有时也会邀上几个朋友到各处的果园里捡桃核。桃树底下蚊子多,那时又正是蚊子咬人最凶的时候,虽然大家都被叮得满身包,但是每个人都乐此不疲。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1)

朱自清家里,最不缺的就是桃核:大的、小的,桌子上有、窗台上有、袋子里还有,有买的、有自己捡的、还有朋友送的。朱自清拿出两个小铁茶叶盒,里面盛满了桃核,每一个都干干净净的,他说,这些都是母亲给他捡的。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2)

朱自清说,小的时候,蹲在村口玩,聚在一起的老人们偶尔卷上一支烟,吧嗒吧嗒地抽着,悬挂在长长烟杆上摇摇晃动的小桃核,总是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从17岁开始,他便摸索着用桃核雕刻一些小物件;再长大点,上了大学,没课的时候,就到文玩市场溜达,开阔自己的眼界;后来工作了,这种吸引力最终从爱好成为了他现在赖以生存的活计。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朱自清不断地学习,2011年的时候,他更是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核雕第五代传人——王绪德为师,潜心向他学习核雕技艺,王绪德为他写的“永续相传”四个字,一直挂在朱自清的房间里。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3)

下午,朱自清不再雕刻桃核,而是拿出以前雕好的桃核刷油。他拿出小刷子,沾上橄榄油后,一点一点刷到刻好的核雕上,每一个都仔仔细细。他说,刷上油后的桃核会更漂亮,也更容易储藏。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4)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5)

为了使核雕更美观,朱自清有时候也会为它们“穿衣打扮”,在不破坏核雕的情况下,用电钻在桃核两端小心翼翼地钻上孔,将针穿上红线,从孔里钻过去,绑好,一个经过装饰的桃核就美美地呈现在了眼前。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6)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7)

除了雕刻桃核,黄杨木和核桃也是朱自清经常雕刻的对象,有时候也会应朋友的要求雕刻一些其他材质的物品,雕刻工具大同小异,雕刻手法不尽相同,但是雕刻出的一个个人物,却都活灵活现,嬉笑怒骂尽在眼前。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8)

在中国,桃木自古以来就有“镇灾辟邪”的说法,作为桃木果实的核心,桃核辟邪的功效就被放大,直至现在,仍作为一种美好的向往被传承下来。为了使自己雕刻的核雕更有寓意,朱自清经常看书来增加这方面的灵感,所以在工作室略显窄小的空间里摆放的书架上,就摆满了各种书籍。偶尔雕刻灵感匮乏的时候,朱自清就拿起书架上的书翻一翻,寻找灵感的同时又放松身心。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19)

雕刻桃核是个细致而又漫长的过程,有时候甚至需要花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才能雕刻出一个令朱自清满意的作品。想要雕刻出好的核雕,除了熟练的雕刻技艺,还要求雕刻者有足够的耐心。从学习雕刻开始,朱自清的手上不知道被刻刀划上了多少深深浅浅的伤口,直至现在有一些疤痕依然清晰可见。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20)

对于雕刻桃核这件事,朱自清认真而专注。由于雕刻时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所以大多数时候,朱自清选择在晚上雕刻。天黑以后,打开小工作台上的台灯,盘腿坐好,慢慢进入状态。朱自清说,有时候一抬眼,玻璃窗上就会映入第二天朝阳的霞光。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21)

核雕火星老师简介(诸城人的一天96期)(22)

下午5点,儿子放学回家,到“松溪斋”找朱自清请教功课,朱自清收拾起工作台,打开教科书,认真教儿子学习。屋子外悬挂着的贴了“福禄寿喜”的纸灯笼,已经陈旧出古色古香的味道。而屋子里,柔柔的灯光将父子俩的身影投射到墙壁上,与“永续相传”四个字交相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