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的演员和他们主演的电视剧(北京人艺将再推新剧)(1)

濮存昕在话剧《海鸥》媒体见面会上 李春光 摄

  今年北京人艺的剧目安排,将突破历年来新剧目数量,有多部新作陆续与观众见面。4月6日,北京人艺今年第二部新排作品——契诃夫名作《海鸥》举办媒体见面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作为话剧《海鸥》导演,偕李越、李小萌、周佳钰、孙翌琳、曾泳醍、李劲峰、王雷、李珀、张晔子、刘倍伯、刘宸、李雪歌、连旭东、魏嘉诚等青年演员及主创亮相,现场解读这部作品在舞台样式、导表演方面的艺术特点。

经典名作碰撞“人艺创造”

  《海鸥》是契诃夫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部创作于19世纪末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1991年,时任莫斯科艺术剧院总导演的叶甫列莫夫应邀在北京人艺执导该作,濮存昕出演剧中的男主角特里波列夫。时隔三十余年,再次全新演绎这部作品,濮存昕介绍称,选择这个剧目是因为经典名作是世界文化遗产,其中的养分应该被全世界共享,“我们一方面在抓原创作品,另一方面也需要不断用经典剧目去提升剧院的创作品质”。从演员到导演,濮存昕也与这部作品有着不小的渊源,继执导新《雷雨》之后,第二次在北京人艺担任导演的他说,“自己用上了40年舞台创作的积累,将自己的艺术经验、总结与思考都放进了这部作品当中,让观众看到属于北京人艺的全新的契诃夫。”

舞台再现契诃夫的诗意与哲思

  “《海鸥》有无数个版本,这一版源自我们内心的直觉。”濮存昕说道。契诃夫剧中深刻的精神内涵,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对人类的爱与悲悯,都隐藏在生活中。他认为,契诃夫认识生活的角度永远值得学习,如何看待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真实的人性。真诚,是这次解读的关键词,每个人带着自己对世界最深刻的体验与感受,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作为一部外国经典,此次《海鸥》的剧本经过了二度处理,既在文学上保留契诃夫的语言魅力,同时又更加符合中文的听觉习惯,让观众感受到思维和语言上的双重亲近。舞台样式选用精练、简洁的风格,让古典和现代产生交汇。而其中“契诃夫式的思考将一直贯穿始终。契诃夫的诗意与哲思始终在叩击人的心灵。”

青年演员在前辈的积淀中成长

  用经典作品去培养演员、滋养演员是北京人艺的传统。此次全青年阵容的《海鸥》仍然延续了这一传统。排练厅里,观众熟悉的青年演员李越、李小萌等人每天都在进行试验和探讨,“生活在舞台上,做这个角色的事情。”是饰演特里波列夫(科斯佳)的北京人艺青年演员李越为自己提出的目标,“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而“在困境中寻找自我”的女孩妮娜则由北京人艺青年演员李小萌扮演,人物与自己心灵交融的部分给予了演员更丰富的内心体验。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中,这些青年人即将带来一场舞台蜕变。“前辈留给我们的积淀让我们生长。”濮存昕对于青年演员的表现充满希望。

  据悉,这部作品将于5月1日至26日登陆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在浪漫与忧伤间,带观众欣赏一场经典名剧与青春力量的碰撞。

作者:初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