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信的三个原因(几乎所有的不自信)(1)

作者丨壹心理学院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那些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么感受?回复看了很扎心:

一直觉得我不重要从来也不会跟人提要求自己能做的事绝不麻烦别人经常怀疑自己,不敢做决定随和,很少拒绝别人,偶尔吃亏也总是默默接受被人夸和关注永远受宠若惊,焦虑,觉得自己根本不配不会主动喜欢人,主动也是暗恋,暗恋也不会表白怕失败,所以不敢努力,怕努力依旧失败

留言里,很多人都说自己几条全中:

我就是那个从小到大都没有自信的孩子,直到现在,也许永远。做事情总是畏畏缩缩,非常紧张。

更可怕的是,尽管我曾告诫自己决不能让我的孩子重蹈覆辙,可还是在无意识中复制了我的原生家庭,我明知道这样下去孩子将是我的翻版,可是却无能为力。

我是新西兰临床咨询师王亚南,在我5000小时的咨询时长中,我发现,类似以上不自信的外在表现,根源都来自于内在深入骨髓的低自尊:

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品质和价值”抱有负面的核心信念,自卑,认为自己不够好、能力不行、配不上美好的人和事物。

01

溯源:

你的过去是如何让你不自信的?

我们最无法回避的就是自己的过去,我们今天所有的看法、观点,都是从过去的经历中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的。而这种累积过程,往往是以一种被动输入的方式来进行的。

童年每一个你我,都像是一块海绵,不加区别地、被动地吸收来自环境的反馈信息,比如家庭成员、一起玩耍的伙伴、学校的老师同学等等,从而得到关于“我是谁”、“我表现的好不好”等等对自己的认识。

所以如果一个人成年之后,自我认知呈现出比较负面、消极的状态,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应该是在这样的互动中,吸收了过多的消极体验和感受。

这样的负面体验主要包括3种:被否定、被忽视、被发泄。

1、被否定

通常来说,如果一个人小时候的原生家庭,是过度挑剔和苛责的,那么他成年之后的自尊水平极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很难正常地发展起来。

在这样的家庭中,幼小的我们常常被否定、责备甚至惩罚,比如即使自己已经很努力还是得不到家长认可,总是被批评为什么拿不到第一名,总听到隔壁家的孩子就是比你好等等。

长此以往,我们就会觉得即使我再怎么努力,再怎么让步,也不能被接受,也不能被接纳,变得非常没有安全感。

为了生存,为了在大人眼中自己是一个很乖很好的形象,我们只能不断的去迎合,不断的修正自己。慢慢地,我们学会了压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最终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转而去认同那些否定他的人。

如果对方说我否定你、惩罚你,是因为你不好、你不乖、你笨等等,这些话就将被我们无意识地当作事实默记下来,开始以这样的眼光去看待自己。

2、被忽视

如果小时候我们体会到的各种感受,父母看不到或者不认可,我们就将体验到强烈的被忽视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对一个孩子的影响会更加复杂。

很多父母并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倾听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的要求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对的标准去做。

我的咨询室曾经接待过这一个孩子:

小孩本身比较内向、害羞腼腆,但他的父母认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吃得开,就一定要外向,一定要能跟别人搞好关系。他可能会命令孩子,你必须活泼外向,你必须见了人就要打招呼。

但孩子的性格本身并不是这样,所以他在见到别人的时候,常常表现不到父母所期待的样子,父母严厉的批评他,导致他心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

久而久之,孩子变得不再听从自己的感受,也不再去觉察自己的感受,心里产生了无数的困惑,最终都解释成“这一切都是我不好,是我达不到爸爸妈妈的要求”。

因此,我们小时候内心的感受,不能被最亲近的人看到,渐渐地,“我不够好、我不能被别人喜欢、我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这样的负面的认知就会在我们心里慢慢发芽。

长大后,也就无意识回避和别人沟通,觉得没有人能够听自己说话,也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自己也根本不值得别人花太多时间去了解自己,不值得被好好对待。

3、被发泄

我们可能都听过一句俗话,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句话听起来虽然是很感性的,女儿和妈妈可以说体己话,互相成为对方的情感支持。

但这一切,需要建立在女儿和妈妈都是情感成熟、心理成熟的条件下才可以。

有的照顾者因为自己并不具备很好的个人情绪管理能力,或者不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孩子会被当做情感垃圾桶或者情绪发泄对象。

有一对母女,孩子是妈妈常常可以聊天的对象,但问题在于,母女俩的这种“聊天”,大都是妈妈在生活当中的不满,情感上的困惑,对伴侣的不满,或者对家庭的抱怨。她有时候是跟孩子诉说,有时候是控制不住地向孩子发泄,更有时候会表达我之所以忍受这些都是为了你。

孩子显然并不具备这样的心理成熟度,还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那么当他看到大人在难过,他就会承受他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认为自己需要对大人的不幸负责,需要去解决大人的问题。 同时又觉得无能为力,产生自责、都是我的错等等负面感受。

不自信的三个原因(几乎所有的不自信)(2)

02

觉察:

潜意识的冰山让你连幸福都害怕?

在咨询当中,经常会遇到有人跟我说,我是一个特别善于遗忘过去的人,我一直都是面向未来的,并不是因为过去影响了我。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跟他解释,过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随着时间流逝,它就一定会减弱对我们的影响。它更像隐藏在海平面下面的冰山,在潜意识当中会发挥它的作用,塑造出一系列对我们自己的核心负面认知。

哪怕我们拼尽全力的去证明给周围的人和自己看,我不是这样的,我其实也有价值,但是都难以去对抗心里根深蒂固的核心负面自我认知。

即便努力达成一点小成就,我们对自己成功的认识也是非常脆弱的。很有可能别一句很挑剔的话,就会把好不容易取得的成绩、建立起来的一点点自信打回原形,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很失败的人,再也不敢去挑战任何的困难。

核心负面自我认知,还让我们在处理事情的起步阶段就做出一个负面的预期,带来额外的焦虑压力,更容易、把事情办砸。然后负面预期的实现会让我们更加怀疑否定自己。

这种“否定怀疑自己——负面预期——事情办砸——负面预期实现——否定怀疑自己”的恶性循环怪圈会一次次地重演。

低自尊在不知不觉中,很容易成为我们人生最大的限制,让我们怀着莫名的恐惧,甚至连好的机会和幸福都会害怕。

03

改变:

如何走出低自尊,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事实上,很多低自尊的人并不是不优秀,只是他们不认可自己的优秀而已。因此想要走出低自尊的阴影,最关键的就是去克服已经内化成思维习惯的“我不行”、“我不配”、“我就是个loser”这类负面的核心信念。

低自尊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惯性,想要改变低自尊的状态,看似复杂,却也简单。那么:

  • 如何摆脱对自己的负面评价?
  • 如何走出童年经历对我们的影响?
  • 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如何和习惯性不快乐说再见?

归根结底,是要用新的思维习惯去取代低自尊的认知怪圈。

当然,一种思维习惯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想要重建也绝非三言两语所能达到的,真正走出低自尊,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方法下,系统地练习从而找回自信的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心理学可以为想要改变的大家提供非常有效的方法指导和思维工具:

评估——破除——重建

1.【评估】→准确评估自己的自尊水平,制定合适自己的改善计划

2.【破除】→通过课程匹配训练,彻底破除低自尊的负面信念

3.【重建】→保持健康的自尊水平,既不过度自卑,也不过分自恋

以上内容,整理自国际机构BACB认证的行为矫正师王亚南老师付费精品课程《21天走出低自尊,成为一个自信的人》笔录。

课程已经帮助3100 人,逐渐找到自信↓↓↓

不自信的三个原因(几乎所有的不自信)(3)

↓ 点击链接,立即参加 ↓

21天全面提升自信自尊,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点击了解更多,成为自信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