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一座已逾1800年历史的古城,在新时代“活”了。

亭台楼阁间,雕梁画栋宛若穿越千年;青石长巷里,店铺林立重现商业盛景;春节假期中,民俗巡游、灯火祈福、秧歌表演、沉浸演绎等“文化大餐”缤纷呈现……在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古城(又称“秀容古城”)已成为这片土地的新名片。

新春走基层为了这份乡愁坚守(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1)

春节期间,忻州古城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忻州古城的“活化”,并非朝夕之间。由于历史原因,古城肌理遭到破坏,风貌不存边界难辨,旅游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开发。2017年,忻州市开始启动古城保护改造“活化”工程,包括秀容书院、泰山庙、关帝庙、财神庙、城门楼、城墙等相继修复改建完成。

新春走基层为了这份乡愁坚守(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2)

忻州古城正成为山西文旅的一张新名片。石荐文 摄

如今,集遗产保护、文化展示、传统商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古城焕活新生,老城区内百姓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穿越时代风云的古城,从曾经的“三关总要,晋北锁钥”,华丽转身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辉映节点。而与古城命运相伴的老、中、青三代人,则成为最好的见证者。

收获:“让典籍飞入寻常百姓家”

大年三十清晨,70多岁的张六金打开办公室电脑,熟练地浏览网页、检索信息、整理文稿,对古籍进行白话处理。

秀容书院博物馆坐落于忻州古城内,张六金在这里负责文史研究。

新春走基层为了这份乡愁坚守(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3)

近年来,张六金对忻州地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父辈是‘走西口’时候的买卖人,我生在忻州,长在内蒙古,年轻的时候主要在农业领域做研究工作。” 张六金喜欢格律诗,并进行了20多年的创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土的眷恋和热爱,驱动他开始研究忻州民俗和地方文化。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成立后,他成为了这里的文史研究员。

秀荣书院,从最初传统儒学的学堂,几经历史变幻,如今已成为中国百强中学忻州一中,是忻州教育历史的典型代表。文化传承与教育紧密相连,张六金的文史研究工作,也深刻影响了家风与家人。

“我的外孙女受我影响,也喜欢文史研究,考上了历史学的研究生。她现在在山西省晋祠博物馆工作,我们平时也常沟通业务呢。”张六金说。

新春走基层为了这份乡愁坚守(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4)

让古籍“活起来”,是张六金心中的新期盼。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去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完善古籍工作体系、提升古籍工作质量,并通过“挖掘古籍的时代价值”“促进古籍的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等方式加快古籍资源的转化利用。

“这两年,我开始对本地的典籍、文献进行整理,再做白话文处理,最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发布和展示。这里过去的故事有了更多受众,这是新时代讲好忻州故事的好办法。”对张六金来说,古稀之年最大的收获,便是让古籍穿越时空,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信心:“做好四荤四素,加快招兵买马”

大年初二中午,48岁的王国栋开门迎客,在后厨、前台和餐厅来回穿梭,满脸尽是笑意。

七盔八碗是地地道道的忻州味道,七种凉菜,八种热菜,都盛在碗里,肉菜飘香,承载儿时回忆。如今,“七盔八碗”也成为了忻州古城的名店,王国栋是这里的老板。

作为土生土长的忻州人,王国栋曾历任当地多家知名酒店的餐饮总厨,2019年,王国栋和朋友来古城里游玩,亲身体验熟悉的民俗文化,也敏锐嗅到了商业气息。

新春走基层为了这份乡愁坚守(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5)

在古城创业的王国栋,生意越来越红火。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2020年6月,王国栋的“七盔八碗”正式开业。店铺选在古城泰山庙巷里的一个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传统手艺配上新式营销,“七盔八碗”很快成为了古城的网红店。

“不少外地游客专门来尝店里的菜,我也会给他们推荐忻州和山西其他的景点,只有游客留下了,大家的生意才能越来越红火嘛!”这两年,王国栋给店铺注册了公众号,也开通了抖音平台,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新春走基层为了这份乡愁坚守(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6)

王国栋的“七盔八碗”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品尝。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王国栋坦言,疫情对餐饮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但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和古城给予商户实实在在的补贴,让他坚持了下来。

“信心越来越足!元旦期间,客流就已经明显回升。春节这几天,包间都提前订满了。照这个势头,我又要招兵买马、补充人手了。”说话间,又来了一大家子客人,王国栋起身前去招呼,换上了一口标准的“忻州普通话”。

希望:“来古城,留下来,继续再来!”

大年初四晚上,28岁的张如亭在古城运营中心的办公室里,对白天古城的直播素材进行整理分类。伴着灯火通明的夜色,张如亭仿佛已融入古城夜晚的如织人流。

新春走基层为了这份乡愁坚守(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7)

春节期间,张如亭通过直播平台宣介忻州古城。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2015年大学毕业后,张如亭在湖北找了一份工作。一次偶然的返乡游玩,改变了她的职业轨迹。

“我生长在忻州,但从没来过城南。那一次我站在城楼上,看到近处的古城、远方广阔的土地,第一次感觉到我是一个忻州人,应该为这里做点什么。”2018年12月,张如亭应聘来到古城运营中心,负责策划和宣传工作。

时值忻州古城一期修缮工程尾声,张如亭的第一个任务是策划宣传好古城“文创市集”活动。从前期的招募推广,到后期的运营宣传,张如亭帮助诸如剪纸手艺人、烙画师等传统文化传承者走向台前,也让自己对这份工作增添了一份使命感。

“我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7月古城东大街开街。当天来观赏游玩的游客远超预期,网络接近满载,因为没有通讯车,我打车去古城外的网吧,才发出了当天的新闻稿。”在张如亭看来,古城的变化,更是忻州人的变化,各行各业因为古城产生了新的联动,“边建设、边运营”带来了新的商机,这里的人们更开放、更自信、更有希望。

新春走基层为了这份乡愁坚守(新春走基层穿越古城)(8)

通过自己的工作,张如亭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走进忻州古城。人民网记者 孙阳摄

“2023年,文旅行业一定会迎来新的复苏。我们已经排好了节日假期等重要节点的工作表,我希望大家来古城,留下来,继续再来!”张如亭告诉记者,这几年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面对人生的选择,可以做到更坚定。

在忻州古城秀容书院博物馆门前,挂着这样一幅楹联:上联为“村男于耜 村女于裳 古风犹及今时见”,下联为“城外山河 楼中书卷 一般不厌百回看”。

古风今犹在,不厌百回看。如今的古城,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而它的美,在景,在市,更在于新时代奋斗者的热爱与坚守。

“讲述奋斗故事 感悟时代脉动”系列报道:

新春走基层|年货送到家 快递不“打烊”

新春走基层| 河南长垣:烧锅美酒飘香味 黄河小村换新颜

新春走基层|新发地批发市场:24小时运转守护万家“烟火气”

送遗失“宝贝”回家过年 乘客失物变化折射时代变迁

春节我在岗:工程建设施工忙 服务保障不停歇

组图:年味浓年事忙 百姓乐享热闹幸福年

组图:“新春节日装”让返乡列车暖意融融

新春走基层|山东龙堌:聚力乡村产业 助力村民就近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