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出身书香世家,从小饱受儒学思想熏陶,性格刚毅豪猛,百折不挠,虽是一介书生,却活得像个斗士一般。

诗如其人,他的诗亦如他这个人一般豪爽健朗,昂扬着向上的力量,白居易评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也。

一语中的,这点评恰到好处,白居易还真是厉害,总能撮其要,而刘禹锡自此也就得到了一个“诗豪”的雅称,且沿袭千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简洁明快,昂扬高举,刘禹锡其诗格调激越,和他这个人一样,自带气场,有催人向上的力量。

他的咏史诗亦十分为人称道,在其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四首诗中,怀古诗就占了三首,《蜀先主庙》是唯一入选的五律,久被传诵。

刘禹锡必背50首诗最短(刘禹锡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律)(1)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唐 刘禹锡《 蜀先主庙》

简译

刘备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他的气概无人能敌,虽历尽千秋万代,其威风凛凛的形象至今依然。

刘备打下了西蜀的基业,与吴国和魏国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势,恢复五铢钱币志在振兴汉室。

刘备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辅助,从而开创了蜀国基业,可惜他生的儿子却没有他这般贤明。

最凄惨的还是那蜀宫中的歌姬,蜀亡后被迫在魏宫歌舞,可即便如此刘禅也并不觉得羞愧。

刘禹锡必背50首诗最短(刘禹锡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律)(2)

赏析:

先主即刘备,彰武二年(222年),刘备兵败夷陵,退居白帝城(重庆奉节),次年病逝永安宫,谥昭烈帝,后人在白帝山上建庙以示纪念。

因为参与王叔文变法,刘禹锡两度遭贬,前后二十四年之久,这首《蜀先主庙》作于其任夔州(重庆奉节)刺史时,也就是长庆元年(821年)到长庆四年(824年)期间。

赞誉英雄,鄙薄庸碌,以史戒今,有所作为,这是刘禹锡此诗的立意,也是主旨,全诗语言精警凝练,风格沉着超迈,是其五律中传诵较广的一首。

刘禹锡必背50首诗最短(刘禹锡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律)(3)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首联先写先主庙堂之气势逼人,从而怀想其生前的英雄气概,起笔不俗,气势非凡。 据《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所载,曹操曾对刘备语:“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流,不足数也。

首句的“英雄气”即是暗用此典,祭拜先主庙,对先主塑像,感其一生功业,肃然起敬,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这一联颇具气势,“天地”是无所不在的宏观宇宙,“千秋”则是纵向的时光无涯,是盛赞先主之英雄气概万古长存。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颔联写先主生平事迹和卓越成就,以及其一生的远大理想和志向。

刘备为汉室后裔,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本郡做官,奈何他幼时失父,家境贫寒,不得不与母贩履织席为生。

汉朝末年,权宦当道,汉室倾颓,天下大乱,刘备虽处低微,可其志向高远,素有振兴汉室之愿。

所以,从讨伐黄巾军开始,他就开启了自己的从政生涯,招贤纳士,知人善用,转战南北,最终与曹操、孙权形成了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

五铢钱是汉武帝在公元前118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篡汉时罢废,东汉时光武帝又恢复此钱,此诗借指刘备振兴汉室的雄心。

刘禹锡必背50首诗最短(刘禹锡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律)(4)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颈联首句写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从而创建了西蜀政权,并于公元221年称帝建都。

次句写业败国破,刘备一生风光无两,可惜儿子刘禅却无才无能,不仅没有守住他打下的江山,还将其白白地拱手相送。

创业艰难,守业更难,刘禅没有守住这份基业,虽然与其自身的愚钝脱不了关系,但也不能为刘备教子无方作开脱。

知人善用,择贤任相,这是刘备的过人之处,但疏于对儿子的培养教育,从而导致其子的昏庸无道,以史为鉴,教训是深刻的,世人应引以为戒。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尾联写蜀亡,炎兴元年(263年),魏降邓艾兵临成都,刘禅在老臣谯周劝谏下开门纳降,蜀汉政权彻底覆亡。

刘禅降魏后,被迁至洛阳,封为安乐县公,据《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载,司马昭请刘禅赴宴,席间令蜀妓歌舞,旁人都感悲怆,独其喜笑自若。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尾联即是对刘禅安于享乐麻木不仁的鞭挞,也是对刘备身后基业消亡的无限感慨之叹。

前两联写兴盛,后两联写业亡,盛衰对比鲜明,动人心魄,令人警醒,从而写出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起到警醒垂戒的目的。

刘禹锡必背50首诗最短(刘禹锡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律)(5)

写在最后: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今徐州)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出身世宦,聪明勤奋,在诗歌创作方面深得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和指点。

仕进顺遂,21岁进士及第,同年又登博学鸿词科,23岁再登吏部取士科,30岁即迁监察御史,与同在御史台的韩愈、柳宗元结为挚交好友。

他人生的转折缘自永贞革新,因为改革触犯了权贵的利益,变法遭到了打击和破坏,终是难以为继,顺宗让位,王叔文被处死,刘禹锡等被贬蛮荒。

虽处江湖之远,可刘禹忧国忧民的情怀却一如既往,彼时的唐王朝权宦专权,朝堂昏聩,国势衰颓,已是日薄西山之景,实在是令人堪忧。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刘禹锡这首《蜀先主庙》即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通过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来警示当世,从而起到垂戒的目的。

刘禹锡必背50首诗最短(刘禹锡唯一入选唐诗三百首的五律)(6)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