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可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与我们现代的高考非常像,但是古代人考科举比我们现代人高考可难太多了,下面以距离我们最近的封建朝代清朝为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清朝的科举制度,看看古人科举考试有多难。

古代科举都很难那难度到底在哪(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1)

清朝科举考试的种类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童子试和正试,其中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只有通过童子试考试过关的才可以参加正试,正试包括乡试、会试、殿试。

古代科举都很难那难度到底在哪(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2)

首先来说一下童子试。

童子试的第一场是县试。县试没有年龄限制,每年的二月由县令主持考试,县试考试之前跟现在的高考一样,也有报名的程序,需要填写姓名、籍贯、祖上三代的履历。其中有三种人不能参加考试:倡优(古代指从事歌舞杂戏的艺人)、罪犯、丁忧(父母死亡三年之内的人),除了这三种还有一种身份比较特殊的人也不能参加考试,就是当年主考官的孩子。除此之外,要想参加考试还有有五个保人给你证明,证明你是遵纪守法的公民才可以,五个人当中有四个可以是同村的人,还有一个必须是通过了童子试有正试资格的人,也就是秀才保举你才可以。县试考试时间是在农历二月,一般是考四到五场,第一场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第二场也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第三场考诗和赋;第四、五场考对四书五经的理解。

古代科举都很难那难度到底在哪(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3)

第二场是府试,由知府所在的县主持考试,考试时间在农历四月。府试的考试内容与县试一样,但是保人由五个变成了六个,多加一个秀才。

府试通过以后就可以参加第三场院试,院试由中央派来的学政也就是学部的官员来主持。考试一共考两场,第一场考八股文两篇、试帖诗一首还要默写《圣谕广训》,第二场考八股文一篇、试帖诗一首,也是要默写《圣谕广训》,《圣谕广训》(清朝官方颁布,并运用政治力使之广为刊行的官样书籍)就是记录皇上说的一些重要的话,是考试的必考项目。

院试考试合格的学生叫做"生员",民间老百姓一般叫做"秀才"。考到这里,你就有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了。

古代科举都很难那难度到底在哪(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4)

下面再来说一下正试,正试考试也是分为三场,乡试、会试、殿试。

第一场是乡试,乡试每三年考一次,考试时间是每年农历八月,因为在秋天,所以也叫"秋闱"。乡试一共考三场,时间分别是初九、十二、十五日。初九第一场考试,考生初八晚上就要到考场,每人一个封闭的小房间,考生进去之后就上锁,房间里只有一个油灯或者蜡烛,只有一个小窗户,考生吃喝拉撒全在屋里,一共待三天。考试内容,第一场考八股文七篇、第二场考论一篇、第三场经史时务策五道。乡试考中的学生叫"举人",乡试的第一名叫"解元"。

古代科举都很难那难度到底在哪(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5)

第二场是会试,在春天考,所以也叫"春闱"。会试考试内容与乡试场次和考试内容区别不大,都是八股文、论和五道。会试再考中的学生叫"贡生",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第三场是殿试。殿试由皇帝主持,内阁负责拟定题目,皇帝从拟定的题目里面挑选出几道题,发给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然后考策问,每篇文章一千字以上,考试时间清朝前期不固定,后来固定到旧历的四月二十一。乾隆之前殿试考生的所有试卷都是皇上判,名次都由皇上确定。乾隆二十六年之后殿试的前十名由大臣判定完试卷后选出来,然后给皇上看,皇上负责给前十名排顺序。前十名确定完之后,四月二十五日发榜,称为"传胪",二十六日榜单公布,贴在紫禁城城墙外边。

古代科举都很难那难度到底在哪(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6)

殿试前十名中,前三名为一甲,第一名是"状元",如果乡试和会试都是第一的话就叫"连中三元",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人凤毛麟角,想要连中三元可以说是难于登天。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赐进士及第。第四名到第十名为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古代科举都很难那难度到底在哪(古代科举考试有多难)(7)

总的来说,古人要想通过科举考试考中状元实在是难于登天,就连考中秀才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