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吃什么#

又到荔枝成熟时

六月,酷热的羊城,荔枝也陆续红红火火地上市了。

剥开鲜红的、有鳞状突起的外壳,里面是晶莹剔透、凝脂般的果肉,丢进嘴里轻轻一咬,甘甜的汁水迸满口腔,满满的幸福感。在所有的水果当中,荔枝是我的最爱,没有之一。

荔枝产于中国,是岭南四大佳果之一,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品种繁多,不同的品种上市时间不同,从五六月开始,可以一直吃到八九月,从最早成熟的"三月红"、"妃子笑",到七八月尾声的"桂味"、"糯米糍",有四五个月的时间都能吃到鲜美的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 日啖荔枝三百颗(1)

荔枝原来其实是叫"离支",最早关于荔枝的文献是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文中写作"离支",割去枝丫之意。约从东汉开始,"离支"写成"荔枝"。

唐朝白居易作有《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对此,明代李时珍也认可,《本草纲目·果三·荔枝》:

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原来,古人早已认识到,荔枝好吃,但是保鲜困难。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

传奇挂绿,一颗55.5万

荔枝品种繁多,有三月红、玉荷包、白糖罂、妃子笑、黑叶、桂味、挂绿、糯米糍、淮枝、尚书怀等等。

其中“挂绿”是最有名的,2002年,在增城市举行的挂绿荔枝拍卖会上,一颗挂绿荔枝竟然以55.5万元的高价拍出,创下了单颗荔枝价格最贵的世界纪录,从此挂绿在荔枝界响彻头名。

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 日啖荔枝三百颗(2)

增城挂绿是广东增城的特产,它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种。果实成熟时红紫相间,一绿线直贯到底,“挂绿”一名因此而得。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颗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其果肉细嫩、爽脆、清甜、幽香,特别之处是凝脂而不溢浆,用纱包裹,隔夜纸张仍干爽如故。

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 日啖荔枝三百颗(3)

明末清初屈大均《荔枝诗》咏到:

“端阳是处子离离,火齐如山入市时。

一树增城名挂绿,冰融雪沃少人知。”

清诗人李凤修咏到:

"南州荔枝无处无,增城挂绿贵如珠。

兼金欲购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盘盂。"

一粒挂绿一粒金,足见其珍贵程度,被称为“荔枝之王”。

出产这颗荔枝的母树位于广州增城挂绿广场,物以稀为贵,挂绿广场一共就只有十颗挂绿荔枝树,而这一颗母树据说已经有400年的历史。

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 日啖荔枝三百颗(4)

在清代,挂绿为宫廷贡品,仅供皇帝品尝。据记载,在清朝末期,果农因无法忍受官吏的压榨,将挂绿荔枝树全部砍掉,只有位于增城西园寺(今挂绿广场)的这一棵免遭此难,“西园挂绿”弥为珍贵。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我们南方人,想吃荔枝的时候上街随时可以买到,只挑最新鲜的买,隔天已色变的根本就不入眼。当然了,如今物流、保鲜技术发达,北方的朋友也是可以做到想吃就吃的。

可是想当年,杨贵妃为了吃几颗荔枝,跑死了多少马。

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 日啖荔枝三百颗(5)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据《新唐书·后妃·杨贵妃传》载: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又有《唐国史补》:

"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

宋代大文豪苏轼在《通鉴唐纪》中也写道:

"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

涪州即今重庆涪陵。所以,杨贵妃吃的荔枝很可能不是来自岭南,而是来自蜀地,也就是贵妃的家乡。

当然,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属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能一一求诸史实。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荔枝在五六月份成熟,这个季节,玄宗和贵妃已经不住在骊山的华清宫,而是住在长安。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当年被贬岭南,在惠州第一次尝到荔枝,就爱上了它,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自此以后,吃货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

《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

《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

《食荔枝二首》其二:"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二句最为脍炙人口。

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 日啖荔枝三百颗(6)

但其实,这句话是苏轼初到岭南,听不懂南方鸟语,对粤语的误解。

正解是"一啖荔枝三把火"

“啖”在粤语中是“一口”的意思,比如“锡一啖”就是“亲一口”;而在国语中,“啖”是“吃”的意思。

这句粤语的意思是:一口荔枝就有三把火,吃多了容易上火,而不是叫你一天吃三百颗荔枝。

一斤荔枝大约有二十颗,"日啖三百颗",整整十五斤啊,苏兄,你若是真这么吃,很快就可以去见"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王弗了。

当年我怀孕,荔枝上市时,嘴馋得紧,但是家人愣是不让我多吃,就是因为这“三把火”,害我差点没得“孕期抑郁症”。

荔枝虽好吃,但也不能贪吃。

荔枝吃多了会引起"荔枝病",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利刃"。

"荔枝病"是大量食用鲜荔枝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荔枝病"患者会产生突发性低血糖、头晕、心慌、脸色苍白、易饥饿、出冷汗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抽搐、呼吸不规则、脉搏细弱,甚至突然昏迷等症状。

一旦得了"荔枝病",如果病情不重,只需要停止食用荔枝,并喝些糖水休息片刻便可有效缓解症状,倘若病情严重,建议送往医院给予葡萄糖补液,医生将会针对低血压、抽搐等症状给予对应的治疗。

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 日啖荔枝三百颗(7)

食用方法和禁忌

  1. 在吃荔枝前后适当喝点盐水、凉茶或绿豆汤,或者把新鲜荔枝去皮浸入淡盐水中,放入冰柜里冰后食用。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虚火,还具有醒脾消滞的功效。
  2. 教大家一个小妙招,万一吃多了上火,可以用荔枝壳和果核煎水喝,能解荔枝热,就像北方朋友吃饺子时的"原汤化原食"是一个道理。
  3. 不宜大量进食,无论吃何种水果,都建议适可而止,每日摄入量在200-400克即可,像荔枝等糖分高的热带水果,成年人每天尽量不要超过300克,儿童一次不要超过5枚。
  4. 不宜空腹食用,最好是在饭后半小时,或是在两餐之间食用,以避免空腹食用对人体带来的损伤。
  5. 糖尿病人慎吃。因进食荔枝而引起低血糖者,要适量补充糖水,症状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进行治疗。

【结语】

又到荔枝成熟时,今年应该是大年,荔枝丰收,朋友们又可以大饱口福了,不过记得健康更重要,千万不要贪吃哦!

日啖荔枝三百颗广东 日啖荔枝三百颗(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