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田不然

最新一集《都挺好》,作精之王苏大强,离家出走,在洗浴中心嗨过了头,晕倒在地。他不负众望给家人添了堵:苏明玉由此与送他去洗浴中心的男朋友闹分手,顺带和二哥日常刚了一波。

一片鸡飞狗跳中,身心恢复的苏大强开开心心去看了房子,虽然被人捷足先登,气得够呛,但老人家心态好,赶快对着儿子狠狠diss儿媳妇吴非,成功甩锅,操作风行水流,生动诠释了啥叫归全反真。

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独一无二的珍奇形象,苏大强老师身上,完美地集合了一个男性所有可能拥有的肤浅与没品,让人不禁感慨自然造化之神奇。 他领衔的苏家男团,与网文中的霸道总裁、古装剧中的陌上公子,偶像产业里爱豆,构成了文娱产业男性形象的四极。

但苏大强不是一天炼成的。大学学茅盾《子夜》的时候,老师让划重点,主人公吴孙甫,是“20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娱sir当时听了十分震惊,都不偷吃鸡蛋灌饼了,中国男人形象还有骑士王子呢?不都是电视剧里怕老婆和窝囊废么?茅盾老师你这么写,考虑过大女主们的感受吗?你是要向历史和人民谢罪吗?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1)

苏大强,雄性精神去势的究极形态

“去势”的意思就是阉掉。从殷商开始,人们体贴地把家畜们阉割掉,从而让它们在被品尝时口感更好,日常管理时也更加温和,鸡鸭鹅狗由此充分实现社会价值。

而所谓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为了活下去,总得牺牲点什么,想来想去,牺牲节操最容易,中医说肾好的人胆子大,于是大家半推半就地就精神去势了。内圣外王虽然不好修炼,但唾面自干还是立竿见影的。

苏大强就是这样一个物种。早年时期,因为超生被贬到了图书馆工作后,大强老师彻底丧失了和老婆平等对话的资格。在既无法展现男子气概成为家庭主心骨,又没法提供足够口粮的情况下,苏大强选择成为一个乖巧的家庭“局外人”:我不给老婆添堵,老婆你也别嫌弃我是个废物——我多乖啊。

但要是说苏大强老师的选择,是基于男性“责任感”而带来的羞愧,那真的太误解他了,他就是鸡贼。他通过乖巧心安理得的做个废物。而“不负责任”的底层逻辑,又赋予其猥琐狡猾招人恨的气质:老婆重男轻女,欺负女儿,他只会躲到厕所,日后被指责时,就发动大招否认三连:“家里是亏待了你了,可那也不赖我啊”,“我这辈子不也是受气吗?”。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2)

“ 他充满一种极端孤独、无权利、软弱的感觉,而同时满身是想要统治的欲望。 他受到疑虑的煎熬,同时,他不断的追求某种能给予他安全,和使他解脱疑虑之折磨的事物。他恨他自己,他恨生命,由这种恨,产生了想要被爱的迫切愿望。”看艾瑞克·弗洛姆《逃避自由》,会发现,苏大强老师竟然和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有异曲同工之妙。

更妙的是,就如司马懿熬死了曹操,苏大强也成功熬死了老婆,成功上位,试图继承“老大哥”一样的老婆的政治遗产,却无奈一家人天天菜鸡互啄。

精神去势的他就好像一个撒娇打滚要抱抱的宠物,一旦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猫猫狗狗咬床单随地大小便一样的行为:要喝手磨咖啡,躺在大儿子膝头要去美国,天天在二儿子家离家出告黑状。

性格欠缺健康的不只有苏大强自己,整个剧集的线索,便是苏家人如何走出女主人阴影的过程。 女主人的影子好像鬼魂,诅咒一般对家庭成员实行夺舍,在鸡飞狗跳中轮回闪现 :苏明玉被父亲评价 “你太像你妈了”,而老二苏明玉则被嘲讽,“娶这老婆可以啊,在家又做老婆又做家长的,不容易”。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3)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4)

阉割是一点一点阉出来的

苏大强是一步步作出来的,影视剧里的父亲形象,也是一步步阉割出来的。

1983年, 虞戡平执导的《搭错车》上映。靠捡破烂为生的哑巴老兵,收养了弃婴“阿美”,二人在贫穷之中的休戚与共让人深深动容。很多年后,已经走红的阿美迫于合约无法和养父见面,只能靠一曲“酒干倘卖无”寄托思念,收音机这头依旧潦倒的哑叔在歌声中哑叔溘然长逝。但这无损于他的尊严,他早已靠勤劳坚韧收获了人之为人的气度。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5)

这种光环同样惠及知识分子,1990赵宝刚的《渴望》中,男主人公的父亲王子涛,为人宽宏,一言一行体现着教养的作用。

但八九十年代,源自五四时期文学叙事的“封建大家长”形象,同样活跃在屏幕上。典型的是1988年首播的《家教》,同样是高级知识分子,倪院长强势操控四个儿女婚姻,导致了他们的人生悲剧。他出于感激,将大女儿作为“礼物”许配给工人金源华,后者宛若变态一样天天监视着自己的妻子。而另一个女儿倪梦湖,则被父亲与丈夫联手反对学习服装设计的梦想。神奇的是,在剧中,倪院长的形象竟然颇为正面。

受到家庭摧残的80后、90后,通过舆论对父权进行复仇,是两千年之后的事情。他们把传统文学中的“悍妇”形象发扬光大,用来挤压“父亲”在家庭中的话语空间。 “父亲”的形象最重要意义,就是被泼辣的母亲碾压,他们对待老婆的态度说不清是溺爱还是畏惧,但窝囊的评价是在所难免的。

脾气大的父亲如《断奶》里的安笑国,但那基本上就是个“恶毒丈母娘”符号的具象化,不光不阳刚,还龟毛小气,看着非常倒胃口,只能激起人们对婚姻的恐惧。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6)

安孝国

和古装剧中“大女主”类似,2010年后,在诸如《婚姻包围中》《辣妈正传》《婚姻保卫战》《虎妈猫爸》中,我们从男女主的关系里,已经可以看到他们暮年时的“尊卑”的地位。而在最开始出于体现男性“包容”的设计考量,已经化作男性无能的例证,他们只会作为和事佬打着太极。 爱家庭、对家庭“做了贡献”,是他们最后的遮羞布,也是他们能被妻子、儿女和观众接纳的唯一原因。

《裸婚时代》里,如一头“老山羊”般顺从的童建业,作一下、再软一点,基本上就和苏大强差不多了。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7)

谁炼就了苏大强?

在最浅层的讨论中,通常把上述变化的原因归结到女权,认为是女性渴望平等的结果。

但这解释不了网络文学中“总裁文”的经久不衰,很多“总裁文”的男主,在前期中对女主施行的强迫性性行为,人身威胁,各色暴力等,已然突破法律底线,但仍然会赢得大批读者欢心。

另一种声音认为,这是荧幕男性形象从“英雄化”到“世俗化”的回归。但同样地,如果渴望世俗化,为什么爱豆经济却愈演愈烈?在“世俗化”过程中,为什么包含着男性的“阴柔化”与“无能化”,并愈来愈无能乃至苏大强的令人作呕?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8)

一部原因可以在《雄性衰落》里找寻,书中第一部分,作者菲利普·津巴多列举了当代男性的“六宗罪”,分别是学业不佳、过分依赖、高强度社交综合症、游戏成瘾、肥胖、把爱情交给色情网站的“性欲滥用”。

作者提到的社会现象和中国保持着高度相似:很多“ 阉割性质的新词汇被发明出来”,“例如‘男人娃’(man-child)或者‘男贵宾犬’(man-poodle),用来形容那些情绪气质上还不成熟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小伙子。 ”“好莱坞电影业也不甘落后,镜头紧紧跟住这些弱爆了的大男孩,把他们的无能当笑话演......然而在这些电影里演对手戏的女性角色,却都是秀外慧中、才貌两全的成熟女性,有着脚踏实地走向成功的生活。”

但另一部分锅还要中国的文娱产业自己来背,它现在足够肤浅以至于只会按照脸谱化来进行人物刻画,并据此认为自己掌握了观众所不具备的“专业性”。伦理剧、古风文古装剧、霸道总裁文、偶像产业,四大娱乐样式在演化中逐渐养成了四类男人,以供大家消遣。

而这四种娱乐样式,至今没有一种,构筑了男女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如玉君子、霸道总裁自然是要仰望的;爱豆本质是一个商品,客官们花钱买个消遣;至于苏大强们?那个是用来甩锅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diss原生家庭。

苏大强不洗澡语录 充满统治欲望又心安理得做废物(9)

霸道总裁

所以我们很难出现《摩登家庭》里Phil 那样的逗比父亲,也没法出现《幸福来敲门》里乐观努力的黑人业务员老爸。因为我们作品中的父亲们男人们,从出厂上,就只配置了情绪态度没配置性格脑子。

所以中国文娱产业里的男性形象,有舔狗而无情种,有惧内而无绅士,有男神而无恋人,有父权而无父亲。作妖有余,气概不足。

但是,我们仍然对中国文娱产业报以信心,只要不谈自己,义愤填膺该有还是有的,毕竟营销号天天遭diss:你为什么天天挑拨男女对立制造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