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自当奋力交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桐乡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奋力书写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桐乡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奋力书写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

桐乡市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奋力书写决胜高水平全面小康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新时代的“赶考”之路上,自当奋力交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浙江桐乡始终牢记“建设好乌镇、发展好桐乡”的殷切嘱托,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断提升百万桐乡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前列。

“近年来,建设数字桐乡、风雅桐乡、美丽桐乡、平安桐乡,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在前列,桐乡全市上下一直在努力。”近日,在作客由省农业农村厅、浙江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推出的全媒体主题访谈《奔向全面小康》中,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说,一直以来,历届桐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该市人民,抢抓机遇、奋发进取,为推动桐乡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9年,桐乡农民人均年收入达3.8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59:1,为全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在桐乡这片土地,广大农民朋友感受到了“稳稳的”幸福,触摸到了最真实、最幸福的小康生活。

创新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富十法”

让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少”

连日来,桐乡市石门镇墅丰村的耀宇家庭农场内,前来购买土鸡的顾客络绎不绝。“这些鸡是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利器’。”耀宇家庭农场相关负责人解释道,这些鸡都是村里21户低收入农户委托农场饲养的,售卖所得在扣除养鸡成本后,将发给低收入农户。

“考虑到农户自己饲养会增加经济负担,且部分农户没有饲养的能力,我们商量后决定委托耀宇家庭农场统一饲养。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环境整治的压力,还为今后的销路铺平了道路,可谓两全其美。”墅丰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此番售卖,预计低收入农户将获得总计20万元的回报。

洲泉镇于今年7月启动的“飞地认养促增收”项目,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据该项目,由金家浜村、屈家浜村、湘溪村在册的低收入农户统一出资认购猪苗,并委托华腾牧业进行“飞地”饲养,同时利用“华腾致富猪肉”品牌效应解决销售问题,在扣除必要养殖成本后所有收益归低收入农户,项目预计可为每户低收入农户增收3000元以上。

除了“飞地认养众筹法”“送鱼授渔并举法”,桐乡还创新用工模式,积极鼓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级抱团劳务公司、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公益岗位,直接吸纳低收入农户“转移就业”,保障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业,提高收入。

疫情期间,大麻镇永丰村为解除外地种粮大户的后顾之忧,确保春耕备耕,村经济合作社雇用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参与到托管服务中,此举不仅提高了低收入农户在疫情期间的劳动收入,也有力保障了春季农业生产。“春耕备耕期间,大麻镇提供了5个托管服务岗位,共计给低收入农户增加了2万元的收入。”大麻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统计,今年截至目前,桐乡共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公益性岗位580个,推动低收入农户增收500余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田保姆、代管家”社会化服务体系,桐乡还引导生产理念先进、有固定销售渠道的农业企业与生产面积小、地域分散、缺乏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抱团合作,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购销,摸索出“农业企业 基地 低收入农户”全产业链帮扶模式。如石门镇的“大米抱团”模式现已覆盖石门9个村1.3万亩农田,依托桐乡市石门湾粮油农机发展公司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170余户,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15万元以上,将低收入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中来。

桐乡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桐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新推出了低收入农户“奔富十法”(即飞地认养众筹法、送鱼授渔并举法、一地三金统筹法、抱团登高增效法、消费帮扶互利法、转移就业扶志法、创业贴息助推法、寻根问源破难法、兜底理赔保障法、一户一策连心法),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小康,为助力嘉兴打造“重要窗口”中最精彩板块增添靓丽的“桐乡三农”风采。

让数字经济成为最鲜明特征

奏响“数字桐乡”发展的最强音

9月底,云匠数字建造技术研究院在位于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的桐乡数字经济小镇正式开业。云匠数字建造技术研究院这家新型研发机构的入驻,不仅是桐乡数字经济小镇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将有效助推桐乡乃至嘉兴传统建筑业向工业化、数字化建造转型。

“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传统建筑业变得不再传统。”云匠数字建造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研究院将重点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数字建造高地,打造成为桐乡乃至长三角地区数字建筑领域研究的标杆。

自从去年9月26日桐乡数字经济小镇开园以来,小镇在承载世界互联网大会红利、发展数字经济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逐渐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黑土地”。截至目前,桐乡数字经济小镇累计入驻企业106家,项目涵盖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字文化等领域,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超10亿元。

桐乡数字经济小镇的高质量发展,是桐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这几年来,桐乡积极抢抓乌镇峰会的巨大红利,大力打造“数字桐乡”,全力让数字经济成为桐乡最鲜明的特征。

桐乡市相关负责人说,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以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数字桐乡”为重要方向,取得的最直接成效是桐乡及乌镇的知名度、美誉度越来越高,桐乡乌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符号。如今,大家一想起乌镇、想起桐乡,就会跟互联网这个词紧密地联系到一起。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自从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落户以来,桐乡的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呈现出从少到多、从有到强的发展趋势,相关的经济指标增长快、增幅大,比如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产值近三年年均保持50%增长,数字经济企业也从6年前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的300家增加到目前的2300多家。

与此同时,桐乡在发展数字经济过程中,还实现了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的互促共进。

在桐乡,当下,不仅是数字产业在桐乡风云际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更与本地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经济发展新的亮点。新凤鸣集团的5G智慧工厂内,数百台机器不断“吐”出一卷卷长丝饼,15台通过5G网络接收指令的搬运机器人有条不紊地把货品搬运到指定位置。这一幕被摄像头拍摄后,以8K超高清影像同步传输到公司的生产调度中心。通过5G的运用,传输速率加快,机器人的搬运效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得益于智能工厂的布局,新凤鸣集团的涤纶长丝产能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城市与乡村美美与共

不断刷新“美丽桐乡”的颜值

骑力村,是一个地处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西南端与海宁交界的村落,也刚好落在了桐乡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线——千乘桑菊同福路和镇级美丽乡村精品线——桥缘沙渚连心路上。深秋时节,漫步其间,别有一番风味。

步入由红砖、灰墙“堆砌”而成的骑力村历史文化馆,工业风扑面而来,老旧却又摩登;近观从1974年建成的老礼堂修缮而成的文化礼堂,可以感受到古旧的门楣、泛黄的砖石,在唤醒村民记忆的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这是美丽乡村精品线建设中的“骑力新貌”。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也是“美丽桐乡”的底色。据了解,去年,桐乡高标准完成规划布局,出台了相关行动计划,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最强的政策支撑。今年,桐乡继续推进美丽乡村精品线和历史文化村建设,加快“果菊飘香子恺路”和东田村等5个省级历史文化村建设步伐,新启动了4条市级精品线和11条镇级精品线,这是美丽乡村开工规模和覆盖面最大的一年,也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

美丽乡村精品线是桐乡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品质提升中冲击最强、感受最深、亮点最多的核心工程。

的确,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这两年,梧桐街道的桃园村、乌镇镇的横港村等,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网红村”,美丽乡村精品线“醉里吴越千金路”“水乡寻梦研学路”等,不但吸引了客流,也赢得了很高的美誉度,引得周边游客争相前来“打卡”,美丽乡村建设“百花地面、风雅桐乡”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桐乡,不仅乡村变得更美了,城市也变得更美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自然变得更足了。

步步是景、处处皆画的桐乡市“两河一湖”景观绿道贯通工程于今年国庆期间全线贯通开放,这条全长约20公里的滨水生态绿廊,串联起康泾塘、北港河和凤凰湖,市民从康泾塘到凤凰湖,可以漫步这条“网红绿道”。据了解,“两河一湖”景观绿道贯通工程主要是对康泾塘两岸(振兴路南门桥南侧约100米至二环北路)、北港河和莲花桥港两岸(复兴路至二环东路)进行景观绿道、夜景照明、桥下空间利用等改造提升,以“诗织风雅乡 彩绘桐河水”的理念打造“一环、五区、十景”,两岸总长约20公里,总面积约44.6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

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加快打造国际化品质城市,需要高质量的投资、高质量的项目作为支撑。桐城委(桐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从2018年的“411”工程,到2019年的“861”工程,再到2020年的城市品质提升“十大攻势”,桐城委(桐城集团)连续三年保持着每年超100亿元投资、超100个项目的开发建设速度。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三年里,“一盘棋抓开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逐渐彰显,桐乡市图书馆新馆、系列伯鸿城市书房、“两河一湖”景观绿道贯通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建成,进一步提升了桐乡城市形象,让桐乡市民更加有获得感。此外,桐乡市全民健身中心暨李宁体育园、振兴路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等正处于火热的建设之中,建成后将让桐乡市主城区品质迎来新的跃升。

不仅要物质小康更要精神小康

“风雅桐乡”让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富足

奔向高水平全面小康之路上,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的小康,更要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这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桐乡,随着“风雅桐乡”的打造,人们享受到了越来越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

城市书房不仅是个人的精神驿站,更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在桐乡,伯鸿城市书房实现了镇(街道)全覆盖。

濮院镇伯鸿城市书房(滨河大道站)处于镇中心繁华路段的滨河大道与凯旋路交叉口,驿站建筑总面积约100平方米,环境典雅时尚、文艺气息浓郁,俨然临街一景。书房内,简约淡雅的读书氛围与闹市相隔,且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周边分布着多个小区,居民走几步路就可到达。有居民说,“这里处处洋溢着文化气息”。的确,书房藏书涉及党建、历史、文学、儿童读物等20余个类别4000多册,能满足不同阅读爱好者的需要。

有居民说,“这里处处融入着现代智慧”。没错,书房配有门禁系统、监控系统、图书自助借还系统,具备智慧化图书借阅功能,可实现无人值守自助图书馆模式。此外,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

刚一推开大麻镇伯鸿城市书房的大门,书香气息即刻萦绕在读者的心头,映入眼帘的是琳琅满目的书籍,让人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设计别致的阅读空间和舒适的桌椅,处处彰显着建筑细节,现代化的装修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简约淡雅的读书氛围,又营造出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

在桐乡,一大批高品质的文化礼堂正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文化是“魂”,也是“根”。顺着文化礼堂这根藤蔓,村民可以触摸到乡土的温度。自2013年开始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以来,桐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由盆景到风景,并于去年实现了文化礼堂全覆盖。

“虽然已经实现全覆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建设‘文化礼堂、精神家园’是一个长期过程,还有不少问题短板,我们要有归零出发的心态,要有从头抓持续抓的决心。”桐乡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建设好“精神家园”,保证文化礼堂门常开、人常在、活动常办,接下来,各主体要提升建设品质,重点做好精品礼堂建设、薄弱文化礼堂改造提升、特色礼堂打造三项建设提升任务;要推进活动常态,确保文化礼堂常态开放,实现文化服务活动常办,突出价值引领,传递向上向善向美的正能量;要打造特色亮点,突出抓好村级文化专管员队伍、村级业余文体团队、志愿者管理队伍三支队伍,强化群众自主管理机制和共建共享机制,形成一批“切口小、点子新,务实管用、可看可学可推广”的创新品牌,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礼堂的生命力。

把“三治融合”的发源地变成示范地

“平安桐乡”让全面小康社会的基石更牢固

此心安处是吾乡。平安,是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基石。今天的桐乡,平安,如此清晰可见;平安,如此真实可感。

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省建设平安浙江工作会议上,“平安桐乡”传来好消息:“平安桐乡”创建实现“十五连冠”,考核成绩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嘉兴第一,为历史最好成绩。桐乡市领导代表桐乡领回一星平安金鼎。据悉,一星平安金鼎,是现阶段浙江的市、县(市、区)在平安建设方面能拿到的最高奖项,含金量相当高。

一直以来,桐乡坚定不移地把平安建设当做“一把手”工程。去年,桐乡市委、市政府将“平安桐乡”建设纳入全年重点工作,作为“四个桐乡”之一强势加以推进,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打造三治融合“桐乡经验”升级版为依托,从战略、战役、战术角度,深入实施平安建设行动,取得了扎实的成效。

作为“三治融合”的发源地,近年来,桐乡努力用活用好“三治融合”,全力将“发源地”打造成为“示范地”。

比如,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巧用“三治”理念,进一步细化网格治理单元,全面推行“微网格”建设,形成“区街—村(社区)—网格—微网格—户”的五级治理体系,推进网格划分更精细、网格队伍更多元、职责任务更明晰、服务管理更精准。在实际工作中,区街村(社区)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切实发挥微网格参与社会治理的作用,做实、做细、做好百姓事。

桐乡不断探索实践“三治融合”在基层治理中的新模式。2019年,桐乡市获批成为全国115个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之一,并开展了“三治融合”积分管理试点工作,一年下来,“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已在菊乡大地遍地开花。

今年5月,桐乡专门出台了《桐乡市“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实施办法》,各镇(街道)、村(社区)两级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积分管理办法,将积分与全域秀美、金融惠民、个人诚信、先进评比挂钩,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通过积分管理,引导群众参与“微治理”,极大提升了广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力促进了文明城市创建、平安桐乡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

“拿券吃面,很有面子。”河山镇堰头村是桐乡最早开始试点开展“三治融合”积分制管理的行政村,从去年开始,该村便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准确率,向村民发放面券,以此作为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

“我们争取通过2至3年的努力,实现桐乡全市‘三治融合’积分管理全覆盖,使其成为特色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桐乡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