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1)

假亦真时真亦假。人们总是喜欢对身边的万事万物进行对错的区分,其实对或错也只是评判标准不同,诚如一句话,历史只属于战争的胜利者。对于人心来说,有时其实更难分辨其真假。

在西游记之中,也有一段专门区分真假的故事,那便是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这一故事情节算是整部西游记的转折,因为孙悟空自打真假美猴王之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再滥杀无辜开始变得温顺。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2)

也有人说自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的实力也变弱了,几乎谁也打不过。无论怎样,读者对于真假美猴王的故事可谓十分感兴趣。

这一故事之中的两位主人公一位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另一位名为六耳猕猴,有些细心的读者发现这六耳猕猴并不是在这一故事之中出场,而是在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门下学艺时便早已出现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3)

此"六耳"并非六耳猕猴

话说孙悟空自打出生之后,一路顺风顺水,成为了花果山的猴王,每日带领猴子猴孙们可谓无限快活,但通人性的孙悟空深知人终有一死,所以日渐对死亡感觉恐惧。在伙伴的建议之下,孙悟空决定寻找菩提祖师学习长生不老。

这一寻便是十年的海上漂流,但黄天不负有心人,孙悟空如愿以偿拜在了菩提祖师的门下。

但菩提祖师起初并没有传授悟空本领的意图,反而安排其每日负责一些日常杂活,这一干又是七年。前前后后算下来,孙悟空已经外出学艺十七年之久,对于一无所获的境地自然十分着急。

但孙悟空生来机敏非凡,领会到了菩提祖师对自己打出的暗语,半夜三更之时与菩提祖师相约于庭院之中。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4)

原来是菩提祖师打算传授孙悟空本领,本就焦急的孙悟空自然不能错过这次机会,在原著第二回之中说到:"此间更无六耳,止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永不忘恩!"大家注意,孙悟空此时说了"六耳"一词,这也是大家普遍认为六耳猕猴早在此时便以登场的原因。

但是其实作者表达的此"六耳"并非六耳猕猴。结合此段落的前后语境,孙悟空为的是求一门长生功法,自然是需要单独传授,同时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恳态度,便讲出了"六耳"一词。

实际这"六耳"指的是第三者的意思,并非后续故事之中所提到的六耳猕猴。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5)

六耳猕猴何许人也?

与其说六耳猕猴在孙悟空拜师学艺的时候出现过,不如说六耳猕猴是一直存在于孙悟空心中的另一面。

西游记本就是一部修心的故事,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孙悟空心性的变化是整部故事的核心线索。

作者也常将孙悟空比做心猿,而在六耳猕猴被打死之后便再也没有用过心猿比做孙悟空,实际也间接的证明了孙悟空与六耳猕猴本就是人心性的两面,一面是纯粹的佛心我,另一面是充满怨气的凡心。

反观故事情节,六耳猕猴出现在孙悟空打死强盗之后,唐僧再次因为孙悟空滥杀无辜将其逐出取经队伍,先前在三打白骨精故事之中,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但对比两次被驱逐后孙悟空的态度便会发现大有不同。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6)

第一次,孙悟空化了三个分身,列位与唐僧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行了大礼表示对师傅的尊重。

而第二次孙悟空则产生了这样的内心独白:这和尚负了我心。这一次孙悟空是彻底寒了心。真可谓在伤口上撒盐更加难以愈合,最信任之人对自己一次次的误解或许就是世界上最令人心寒的事情吧。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7)

也正是此时,六耳猕猴出现,抢了唐僧的行李,并且打晕了唐僧,这其实就是孙悟空心中心性的另一面所化而成的具象。

如来佛祖在辨别真假美猴王是说了这样一句话:"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这一句话更加作证了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二心的观点。

所以,这六耳猕猴或许早就存在于孙悟空的心中,只有去除六耳猕猴这个心猿,孙悟空才能与如来座下的佛陀们一般"俱是一心"。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8)

如来善意的谎言

既然是孙悟空心性的另一面,那么也就证明六耳猕猴压根不是三界之中的生物。那么如来何来六耳猕猴之言呢?这一切其实都是如来为了确保西天取经计划得以继续进行所编造的一个谎言而已。

虽然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但是如来先前有过欺骗孙悟空的行径,自然也会有这一次的谎言。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9)

在原著第五十八回之中,如来这样对观音说到: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

观世音菩萨面对自己上级对自己的教诲自然不能反驳,也瞬间明白了如来的意图,如来不能将六耳猕猴是孙悟空二心的真相说出,因为一旦说出,唐僧必然会对孙悟空心生间隙,西天取经必然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才编造出四类不入册的猴类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西游记中的悟空真实实力(悟空在菩提门下学艺时)(10)

在这当初谛听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为何会提示孙悟空前往如来处求解呢?如来能做的事情三清甚至玉帝就不能做到吗?

也正是谛听听明白了,孙悟空如若到了道教之处,真相也必然会公之于众,西天取经便无法正常开展,这样的过错能知晓万物万事的谛听是不会犯的

真是应了开头所说:真亦假是假亦真。人心虽然没有对真假之分,但亦有善恶之别,在当今社会之中,在不触碰道德底线、越过伦理道德的前提之下,跟随心性会生活的更加洒脱,但跟随心性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舍弃了许多。

比如洒脱带来的异样眼光与平淡生活,这些都是生而为人要承受的压力。所以有得必有失,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心境,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