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比微信早一点点更新的第122篇文章

上周就在我犹豫不决到底要买哪种课后习题册时,班级家长群又有家长以“老师推荐、统一布置”的名义发起团购。上学期团购的是《每日6分钟》(语文)、《口算题卡》和《写字课课练》,前两者一学期用下来感觉还行。《写字课课练》书写纸张(很薄)、清晰度方面不行,被我用《好字行天下》取代了。

之所以能够取代,是因为老师不检查,教委规定了一二年级不允许布置书面作业(期末回随机拨打家长电话进行抽查)。对于习题册的团购是由某位家长牵头。老师每天在群里布置作业大多都以“自愿做XXX第几课,建议做XXX第几页”开头,所以实际上做与不做,做哪套题他们是不管的,全凭家长意愿。

这一次,我们团购的是《阳光课堂》系列,不但有课时作业,还有测试卷。我看了看前两课的内页展示,全彩版,一晃眼看着题目好像都差不多,没细想,也跟着买了一套课时作业。测试卷没买。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1)

前两课还好,到第3课问题来了。

每课练习就2-3大题,题量不多,可是昨晚的两道题几乎都是我来完成的!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2)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3)

这两题大标题有注音,孩子阅读无障碍。可题目下还有内容是没有注音的,里面不少字孩子不认识或认不熟。帮读完题目之后,孩子不明白题目讲什么,想让他们干啥。分析讲解了,他也没有解答的头绪。到最后,几乎就是我直接告诉他,这条线上填XX,那条线上填XX才完成的。整个过程儿子哈欠连天,我也颇感疲惫和无奈。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4)

我不知道这样的题目,家长不帮忙,有多少一年级的孩子能独立完成,尤其最后一题。我都需要想一下,而后再查字典才能完成。

作业的目的是复习巩固,而不是难为孩子,考倒家长。如果超过半数的题目孩子独立完成不了,无疑是走都还没有学会就开始要求跑了的节奏。这种作业再继续下去只会挫伤孩子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徒增厌学的情绪。

我回想了下上学期和这几天练习的过程。

上学期用的《每日6分钟》: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5)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6)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7)

每课1-2面,每天写一面,全是基础题。

刚入学时孩子还没适应,需要我给读读题目,解释一下。到了下半学期,题目即便有生字也难不倒孩子,他通常是扫一眼题型就能题干想表达什么意思,想让他们干什么。

所以到了后期,每天写之前我把题目都读一遍,规定好完成时间,要求他不会的先自己翻课本查找答案,找不到就先放放做别的题,最后再回头想想。实在做不出来就留着我看看。然后我就去做饭了,到点进来检查、讲解错题、订正,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惩罚的批评惩罚。

整个辅导的过程简单而轻松。

我仔细对比了两者的题型:《每日6分钟》的题比较直观、简单,适合认字不多的孩子。而《阳光课堂》属于拔高题,题目类型多往阅读理解上靠。对识字量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可能更适合幼儿园就识字好几百,或者从一入学做的就是题型难度比较大的孩子。

有了比较结果后,我开诚布公地跟孩子谈。询问他做这套题和上学期那套题的感受,再说说我对他目前水平的评价,分析两套题册各自的优缺点,并问他是否介意换一套习题册。最后,我们娘俩讨论的结果是:立马换!

可是,换哪一套合适呢?

《每日6分钟》并不是最优选择。因为开本太小,导致内页格子过小,书写体验差。

这也是我之前为啥一直犹豫不定到底要买哪套的原因。

我询问了几个没有团购《阳光课堂》的同学家长。他们多半是开学前就早早买好了其他册子,所以不再跟风团购。

几经查询、比较之后,我定下了《黄冈小状元》。它还有达标卷,我没买。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8)

这套题题型和《每日6分钟》差不多,属于直观题型,孩子一看就懂。每课最后一题标明了是培优题,即拔高题(此培优题难度也比《阳光课堂》的低),能做就做。它所占比例不大,整个卷面仍然以基础题为重。

而且每两课之后会有一个小总结、小巩固。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9)

再者,它开本大,不用担心格子太小写不下的问题。

这些都比较符合我们的预期。

再看看《黄冈》第3课题型。

小学生如何挑选练习册(开学伊始如何给孩子挑选合适的习题册)(10)

题量多了,但难度降了下来。就儿子目前水平,五、六两题回需要协助引导一下,剩下的可以独立完成。

经过这趟折腾,我的总结是:

1、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水平来挑选难度合适的题册。大致原则为:孩子能独立完成80%的内容最佳。

不是越基础就越好,也不是难度越大就越利于孩子提高。一切以孩子的水平为准。太简单的孩子很快就做完,容易骄傲自满,考试再碰到难一点的题目就备受打击。过难的则容易让孩子受挫,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做的时候心不在焉、磨磨蹭蹭,听的时候哈欠连天。

2、不要盲目跟风。即便是学校或者老师推荐也未必就适合你的孩子。

当然,如果学校明确说明,必须用哪套,那还是随大溜吧。毕竟每个地区、学校、老师都会有不同要求。

如果题目过于简单,家长要注意在平日的抽查复习中稍微增加些难度。

注意,是增加难度,而不是增加有难度的题册或题量。一年级该让孩子玩的时候,还是多玩点好。

如果题目过难,尽量协助孩子完成,同时对题册、对孩子的水平保持客观、理性的评价。即使不告诉他“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因为你们这套题确实有难度”之类的话,也必须清楚,自己的孩子目前是个什么水平,这套题他能完成到哪种程度。

保持客观、理性的秘诀就是——家长持续学习。持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尊崇自然发展规律,不至于在众多教育的声音中过度期望、盲目攀比、过分焦虑、迷失自我。

我的孩子是什么水平就什么水平,不和别人家娃比。只要他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就好。

努力迎头赶上的过程重于结果,过程导向比结果导向更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

3、跟孩子及时沟通,尊重他们的看法。

题册最终是让孩子来完成的,因此他们的意见弥足珍贵。

询问孩子的感受,仔细聆听他们的想法,换位思考去体会他们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并表现出最大的理解和同理心。

比如,虽然《阳光课堂》的语文册不适合我们,但是孩子对数学册没有异议,他觉得自己完成起来没难度。所以我们就不更换了。

每位家长对于题册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有些朋友是采取全面撒网、逐个排除法,即在上学期买回各种类型的题册,挨个让孩子试,或者自己翻看,逐个剔除,留下适合的。

见仁见智吧,世上没有完美的方法,没有完美题册,也没有完美的教育。

很庆幸,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市面上有很多题册可供不同水平的孩子选择,充分满足个性化需求。

也很郁闷,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了解孩子学习水平、甄别各种题册好坏的工作几乎全由家长来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