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打油诗(记者边界乡镇行)(1)

邵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艾 哲 通讯员 彭 彪 实习生 肖 波

在邵阳县以东、以南的区域,无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天真可爱的少年,提起罗城,几乎无人不晓。

罗城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三:一是罗城的集市,二是罗城的渔鼓,三是罗城的名字。

曾几何时,“爸爸,我也要跟着您去罗城赶集”是许多少年儿童的梦。如今,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罗城乡发生了哪些变化?9月5日,记者走进罗城,感受山乡巨变。

繁华集市:活跃经济便黎民

罗城集市历史悠久,当时,周边群众都会到罗城老街一带赶集,最初是逢5日、10日赶集,一月下来也不过是6天。但每次赶集都热闹非凡,祁东原三口湾乡的村民、巴口的村民逢集必赶,他们把自产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带到集市,大大弥补了罗城生活物资短少的缺陷;另外,郦家坪方向的村民也会把枣子一类的农产品供应集市。

解放后,人民政府特意成立了市管所,把原来一月6天赶集改为2日、5日、8日、10日赶集,这样一月下来就有了12天集市,一年就有上百天集市,大大地带动了罗城经济,方便了周边村民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罗城新街的建立,人民物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各方面需要,从上世纪90年代起罗城集市改为逢双日赶集,赶集地点由老街向新街转移,大大地活跃了罗城经济,增加了社会采购能力,吸引了更多周边乡村的村民前来销售自家多余的产品,或采购自己所需要的物品,并由此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如今的罗城集市,热闹非凡,清晨6时开始,生意人的吆喝声、家禽的叫声、村民们的讨价还价声、沿街穿梭车辆的喇叭声,不绝于耳。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改革开放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红利。

不可否认,小小的罗城在周边颇有名气,是沾了集市的光。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罗城集市“百日场”的故事将越来越有味道。

魅力渔鼓:传承经典新育风

到罗城,不听一场渔鼓戏,就会产生遗憾。

渔鼓戏是罗城人民精神生活的“粮仓”,更是罗城人民道德素养提升的源泉。

渔鼓戏虽然发源于湖南祁东,但盛行于邵阳县五峰铺、罗城乡等地。

几条板凳,几块木板便架起了一个简陋的舞台。两个小音箱、一个扩音器、一个插在舞台当中的话筒,这就是设备。五六个艺人,有的拿渔鼓筒,有的拉二胡,几个人既要扮演皇上、丞相,又要扮演状元、小姐,甚至还要模拟丫环、家丁、兵卒的吆喝,表演出一个个声势浩大、千军万马的场面,突破时空界限,把观众带入那逝去的岁月、那消失了的场景和那亘古不变的爱情主题。

渔鼓艺人为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表演时十分投入。高兴时,演员笑话连篇、诙谐幽默,表演者忘乎所以、手舞足蹈;悲伤时,演员呼天抢地,泪流涟洏,那场面撕心裂肺,把观众完全带入故事情节当中,与演员同喜怒哀乐,与主人公共悲欢离合,俨然把遥远的场景搬到了现实中,使老老少少的观众陶冶在如痴如醉、如泣如诉的梦幻之中。

山乡巨变:山乡有“城”正腾飞

在罗城采访,记者感受最深的还是罗城的巨变。

罗城乡新中国成立之时还是一穷二白,交通、通信都极不发达,到处都是泥巴路,罗城乡山冲都是靠马驮东西。改革开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十分关怀和关心罗城乡建设,陆续修通了各村简易公路。特别是近十年来,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在不断完善。全乡共新建水圳34处,总长50公里,新建电灌站2处;完成水利清淤防渗82个,修复挡水坝7处。2017年9个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完工,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22000人全部用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移动、联通、电信基站信号全面覆盖。经过近些年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日前通村公路硬化完成率达100%,通组公路完成80%。全乡9个村全都建成标准化村部,老百姓办事更方便。

新中国成立初期,罗城乡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生产力非常低下。如今,罗城乡正处在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大力发展油茶7000亩,成立10个油茶生产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合作模式,发展油茶1800亩;扣子铺村发展种植中药材、三红柚400亩,107户508名贫困户全部参与其中,并发展保和鸡养殖户7家,养殖3万羽,今年可出笼5万羽;以湖南初源农业公司为龙头发展大棚蔬菜300亩,解决劳动力150余人;罗城村发展青蛙养殖基地33亩。向家村、扣子铺村、大塘村、石背村都建成了60KW光伏电站,每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全乡共有生猪养殖场15个,年出栏生猪2万余头。

目前,罗城乡有6所学校,在校学生有1800人,6个学校已建成合格制学校,均配齐了电脑,保和村小学、罗城乡中学已建成高标准运动场,教学环境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全县阅读梦飞翔项目在民德小学、保和小学、联合小学试点。

医疗方面,罗城乡各村都建成了村级卫生室并投入使用。2019年8月,罗城乡卫生院从罗城村整体搬迁到淡茄子铺村新医院,总投资700万余元,与县人民医院建立医疗共同体,县人民医院派出两名专家常驻指导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