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1)

一直有说法,说日本武士刀学的唐刀。我们今天先不说两者之间的关系,而是要说一下正经的唐刀该什么样,到底有什么特色。(藏品来自微信网友星)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2)

这是一把非常典型的唐代环首刀,全长98.5cm,全重645g,平磨无镐线。刀尖切先大约为135°,根部刃宽25.2mm,刀尖刃宽20.2mm.根部厚8.9mm,刀尖厚3.1mm;刀茎宽23.4mm,最厚处7.3mm,最薄处4.5mm,最窄处11.6mm宽,刀环扁圆,焊接在刀茎上,全刀重心在握把前20cm。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3)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4)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5)

▲切先折角在135°左右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6)

▲唐刀与汉环首(上)、魏晋环首(下)的对比。比例尺为IHONE5s。

这一组中虽然最长的是魏晋环首,但挥砍威力最强的可不是它,而是中间那把唐代环首。关于这三把刀的刀姿态,要重点说明一下。虽然在照片中看起来,三把刀都是直背长刀,但其实这三把刀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弧反曲。这个内弧不一定是打造的时候就做成内弧,很有可能是照着直刀打,打好之后开刃磨成内弧。出土环首刀中也有很明显的弓背内弧,但是不太常见,常见的还是轻微内弧反曲。环首家族中,汉唐都是内弧比较明显的成员。到了宋代,外弧正曲的环首才开始多起来。而之前只要是官造刀基本都内弧。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7)

▲博物馆收藏的环首刀

在环首这个大家族中,唐代的环首硬度差不多是最高的。星爷这把品相还挺好的,没有侧弯。有些存世的唐环首运气不好,从土里/水里挖出来时有严重侧弯。这给修复打磨带来很大的困扰。宋代的钢质相对较软,加热后校直还算容易,大力出奇迹可以直接敲正。只要品相还行,没锈进刀芯里那都是可以的。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8)

▲全副武装的唐代武士,他们佩戴着唐刀

唐刀不可以。如果这样野蛮操作,咣当一下刀就会断,品相好的也有断的风险。这可能与唐代深挖了灌钢法的潜力有关。现在某宝上的爆款唐刀太厚又太重,过于追求镐线的形状。这与刀匠设计时不会用刀,不会发扬现代钢材的潜力有直接关系。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9)

▲古代刀匠形象雕塑

这支唐刀的重心在刀前20cm。这个数据不但与汉代的相同,历朝历代的官制刀剑,比如宋代的环首剑鱼头刀,辽金的铁锏,元明的雁翎刀雁翅刀,清代的腰刀,也全部都在这个范畴打转。文物现实,中国古代管制刀剑的重心,远离握把的最远一般到26厘米,靠近握把的也就近到18厘米,绝大部分都是握把外20~22厘米的重心。而且这把刀全刀重量分布平缓,不像欧剑那样靠近弱剑身时重量急剧减少。这说明中式官造刀剑对重量的减少是很克制的。这么做的目的是让刀尖有充足的强度,以便划下主动防御圈,同时也很适合马上挥舞,尤其适合在马上使“鞭劲”抽打对手。真的是一把战场利器啊!

题外话:冷兵器研究所上篇谈魏晋环首的文刊发后,有朋友说,这年头连刀都有鄙视圈了?收汉唐环首的竟然看不起收魏晋环首的?汉唐环首镶金错银的多了去了,尤其刀装、刀镡,唐代的风格浮夸的多了去了,魏晋包一锡你就看不惯了?

真正的唐刀是不是已经失传了(正经的唐刀到底是什么样的)(10)

这个~~~~误会,误会。笔者不是鄙视魏晋环首,魏晋南北朝环首和前代两汉,后代隋唐比起来,在于只要是个官儿,也就是最基本的军官配刀就都精美,其在装饰方面都十分下本儿。而且魏晋环首因为刀装是锡和银,所以相对与前代后代,它的刀茎很容易保持完整,这是很上价的。而且魏晋环首的独特主要还是在于一把战场军官用的佩刀,重心如此靠近把柄。历代环首,一直到清代的抗战大刀都少有这样靠近把柄的重心。从兵器的角度来说,真精稀美它都有占,是极好的藏品。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