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1)

从书法史的角度讲,唐代绝对是一个盛世。尤其是在楷书方面,唐代产生了诸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大批楷书名家,基本上属于后无来者的存在。书法少了唐代是什么样,我们不敢想象。唐代有数不清的楷书名家,让人称奇的是,在那个时期还诞生了很多水平拔尖的草书高手。其中,最被人称道的,当然是咱们比较熟悉的张旭和怀素。这两位,基本也属于后无来者的存在。 

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2)

除了张旭和怀素之外,唐代还有哪些草书高手呢?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唐代另一位草书高手,高闲写的草书《千字文》,可以说是硬气潇洒,同样是非常精彩。

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3)

首先介绍一下,高闲,生卒年不祥,幼年出家于湖州开元寺,和怀素一样,是一位僧人。书法方面,他学张旭和怀素,是一代名家。,《唐高僧传》记载:“宣宗重兴佛法,召入御前草圣,遂赐紫衣。”由此可见,高闲在当时书坛的位置。高闲的书名虽重,遗憾的是,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目前最能体现高闲草书风采的,就是今天要介绍的这篇草书《千字文》的残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4)

通过这些流传下来的片段我们能够看出,高闲的这篇草书《千字文》是用硬毫书写而成,并且笔势沉稳厚重,硬气潇洒且不失规矩,可以说是别有一番韵味。从咱们普通爱好者的欣赏水平来评价,高闲的这种写法,更接近于我们现在的欣赏水平。或者说,他的这种写法,更容易欣赏,不像张旭和怀素的草书那样,令人难以捉摸。高闲的草书好不好?当然是好。他的好朋友韩愈写过一篇《送高闲上人序》,里面是这么说的:“故(张)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今(高)闲之草书,有旭之心哉。”韩愈把高闲和张旭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高闲的草书造诣。

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5)

当然了,有人说好,也有人并不怎么看好。比如米芾曾在他的《论草书帖》中说:“高闲之下,但可悬之酒肆。”米芾说得很明白,就是不怎么看好高闲,认为他的草书啊,挂在酒馆里还可以,算不上多么高妙。

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6)

不光米芾这么说,元代的鲜于枢在他的《论草书帖》中也说:“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十得六七,如果用这句话评价一般人,算是夸赞,可用这句话来评价高闲,多少有点不大看好的意思。

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7)

米芾和鲜于枢等人的评价标准可能有点高。不管他们的评价是否客观,对我们普通爱好者来说,尤其是现在学习草书的朋友,高闲的草书仍然值得我们去品读学习。特别是其中的一些用笔技巧,更适合现在的我们去揣摩学习。

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8)

米芾草书千字文真迹书法(高闲草书千字文)(9)

有些朋友可能会说,高闲的草书既然比不上张旭和怀素,在书法史上也不是数一数二的,为什么还要去学?直接到张旭或者怀素哪里取法不是更好吗?在这里,个人想说的是,如果你有看懂张旭和怀素的水平,学习他们当然是好。可如果你不具备那个理解能力,不妨先找一些咱们能消化了的风格学习。由简入难,一步一步往上追溯,更利于我们进步,也能避免我们走进一个理解的误区。总而言之呢,如果咱们写出来的字能挂在酒馆里,也就算不错了。

美不要私藏 转发给朋友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等稿件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所使用的非本院原创,图、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我们尊重原创,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书法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