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者不愚便是大智(愚以愚胜意识到自己笨)(1)

中国有个成语叫“笨鸟先飞”,用意是鼓励那些笨一点的人。但人都是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界的,笨人没有办法提前出生,自然就没有办法先飞起来。到后来开始上学时都是在同一个年龄,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提前飞起来。最后,等到发现自己比别人笨时,别人已经飞到前面去了,所以想先飞都不可能了。那笨鸟能不能飞到目的地呢?答案是能,但需要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笨鸟多飞”。你既然先飞不了,飞得又比别人慢,那就要比别人多飞一点,用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弥补自己先天的不足。

东汉光武帝时,董宣任北海国相,对杀人犯法的当地大族公孙丹父子施以极刑,引起公孙族人发动骚乱。

董宣性格刚直,他命人把闹事者全部逮捕,共有三十多人。

如何处置这些闹事者,衙门里的人意见不一,更多的人主张将他们小惩即放。他们对董宣解释说:

“这些人手持兵器,公开闹事,确属大恶;不过他们势力强大,家族众多,一旦处治他们,恐怕会激起更大的祸乱。现在首恶公孙丹父子已然伏法,不如饶了他们,以免招来不测之灾。

董宣不同意众人的意见,他说:

“公开闹事,形同造反,不加以严惩,恶贼的气焰就会更加嚣张。我不管这样是否会对我不利,我坚持严办!

董宣把他们通通杀掉,一个不留。

愚者不愚便是大智(愚以愚胜意识到自己笨)(2)

青州牧认为董宣杀人太多,于是上书弹劫董宣。公孙家族又花重金行贿朝中官员,董宣很快就被定罪,关在死囚牢中。

董宣的一位好友去探视他,责怪他说:

“你得罪豪族在先,杀人太多在后,能有好结果吗?你只想为民除害,却一点不为自己着想,这不是太傻了吗?

董宣并不后悔,他对好友说:“我自知愚笨,然而这正是我的特点,为什么要改变呢?事已至此,我只恨恶人横行,法理不公啊!

行刑的那一天,在最后关头,光武帝派人飞马赶到刑场,赦免了他。光武帝又召见他说:

“你用法虽苛,却是不为私利,肤这次饶你不死,望你切记此中教训。

董宣死中得活,恍然若梦。不少人前来向他贺喜,有的还特别警告他,说:

“若非皇上开恩,你焉有命在?都怪你做事过于认真固执,以后可要聪

明些了。 ”

董宣口头应承,其实并不在意。

愚者不愚便是大智(愚以愚胜意识到自己笨)(3)

董宣后来出任洛阳县令。一次,湖阳公主的一个家奴杀了人,躲藏在公主府中,董宣的属下把实情向他做了汇报。

董宣顿感事情棘手,一时无言。他的一位属下便说:

“湖阳公主是皇上的至亲,万万得罪不得,大人可将此事压下,不予追究。

董宣眉头一皱,那个属下见之一凛,接着说:

“大人深受皇上厚恩,时下正是报恩的时候。再说大人从前受难,也是得罪豪强所引发,不可

重蹈覆辙了。

董宣脸色几变,最后说:

“维护朝廷纲纪,怕这怕那是无法胜任的。别人也许会装聋作哑,一推了之,谁叫我是董宣呢!

愚者不愚便是大智(愚以愚胜意识到自己笨)(4)

他带人趁湖阳公主出游时捉住那个杀人的家奴,当场杀死了他。湖阳公主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立时大怒,急召他人宫,想用鞭子抽死他。董宣已做了必死的准备,因此并不恐慌。他向光武帝磕头说:

“臣这个人愚不可及,不会讨取皇上的欢心。皇上如果因为臣不能卖乖取巧、纵容恶人而杀我,臣就无话可说了。

光武帝闻言一怔,脸色稍缓。董宣视死如归,索性放言道:

“臣虽愚笨,却也知道保命的道理,怎奈臣受君恩,职责所在,不敢学那奸滑。陛下凭借无上的仁德,恢复汉室天下,如今若纵容家奴杀害无辜的百姓,陛下将以何治理天下呢?

光武帝听之心惊,似有所悟。

董宣随后自撞厅前的柱子,光武帝命人拉住他,语气稍缓说:

“不管怎样,公主受惊不小,你需叩头请罪。

董宣不肯,光武帝身边的人强按他的头,他也决不低下。

事后,光武帝理解了董宣的忠心,对他特别敬重。光武帝褒赏董宣三十万钱,让他放手打击为非作歹的豪强。

愚者不愚便是大智(愚以愚胜意识到自己笨)(5)

愚笨的正面作用是人们最易忽视的,有时人们只想巧之又巧,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只要能达到目的,愚笨的方式也就不属于愚笨了。历史上的许多成功者,他们并不聪明,相反却愚笨十足。正因为其愚笨,他们不敢投机取巧,反而韧劲不懈,十分执著,在许多聪明人眼中的畏途上,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其实,成功更偏爱愚人,成功最需要一种心无杂念的傻劲。

因此,笨有笨的好处。意识到自己笨,正是聪明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笨所以要努力,是迈向成功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笨所以要专心超常地努力,是取得成就的开始;意识到自己因为笨不仅仅需要超常努力,还需要心平气和地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是成为天才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