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近40年二胡舞台生涯,爱红记得不少“高光时刻”。

比如在北京的长安大戏院,演出结束,有观众围拢到乐池边,久久不愿离去;比如在河南农村的田野里,乡亲们坐在粮食堆上,为表演振臂叫好。

爱红今年春节的第一场演出是大年初六,观众一度接近5000人。这还不是历史最高值。和她同台的演奏者襄河记得,这个数字还曾超过两万。

事实上,这是一场在抖音直播间里进行的线上演奏会。网友点击屏幕进入,就像来到一间音乐厅。不同的是,它不检票,座位数趋近于无限。观众们距离舞台一样近,每一个“想法”都可以实时被看见。

爱红和襄河演奏的二胡曲目,有提前排好、年节气氛浓烈的《珊瑚颂》,也有现场粉丝呼声很高的《市集》。代表网友认可的红心、鲜花、拇指图案在屏幕上形成一道连绵的喷泉,公共交流区域的留言一句推着一跑。还有人特意用“烟花”礼物打赏,让它绽放在屏幕上。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1)

@爱红母子二胡 的抖音主页和直播间

爱红与襄河是一对母子。母亲是60后,国家一级演奏员。儿子是90后,也是专业的乐手。入驻抖音不到两年时间,他们的“爱红母子二胡”账号已经积攒了119万粉丝,有近1500万人次观看过他们的直播演奏会。

“听这个级别的二胡演奏真是一种享受!”有网友留言说。还有人说:“看你们的直播,比看一些晚会还过瘾,而且免费。”

更重要的是,母子俩同台演出,形成了一种奇妙的氛围,这是所有人心里的最大公约数。每当一段旋律演奏完毕,爱红总会不自觉地看儿子一眼,很多母子俩的粉丝都说过,最爱看“这一眼”,能看出母子连心的默契。

“我不懂音乐。”一位网友在评论区写道,“只感觉奏出了幸福亲情。”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2)

近日,#60后妈妈拉二胡一个眼神儿子秒配合# 话题冲上热搜,更多网友关注到了@爱红母子二胡 这对组合

二胡母子组合走红,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

对爱红来说,发现民乐之美,是从一段《东方红》的旋律开始的。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她还是十几岁的少女。在工厂宣传队工作的父亲教她拉二胡、板胡,作为一门“手艺”。

入门时练习“哆来咪发唆”,原本是件很枯燥的事。忽然有一天,爱红在单调的音阶里,找到了《东方红》的调子。听见熟悉的旋律从弓弦交错中诞生,她惊喜不已。

这段带有时代印记的乐曲成了那时她最喜欢演奏的曲目。父亲听了也夸她“还真有点天赋”。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3)

爱红早年在乡镇街坊中表演二胡

1987年,20岁出头的爱红离开河南老家,考上了位于襄阳的湖北省豫剧团。

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豫剧在湖北省也拥有广泛听众和深厚传统。“和我同期考进剧团的一批人,生旦净末丑都有,只有我一个乐手。”爱红回忆,她演奏豫剧必不可少的板胡,成了剧团乐队的主弦。

戏曲的主舞台总是属于演员的。在爱红印象中,伴奏乐队一直都在舞台右侧边上,重要却不太引人注目。

“我不羡慕,总觉得有人天生就是演员,而我适合做乐手。”她也喜欢独奏,享受“一个人走上去演出”的感觉,“很有风采”。

数十年来,爱红登上过各种各样的舞台,有时是伴奏,有时是独奏。但她没想过,自己会在直播间里演奏二胡,被数万人同时听见。 “二胡拉到这种层次,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能达到的。”有网友在评论区写道。

爱红的儿子、同为二胡演奏者的襄河练的更是“童子功”。外祖父母都从事戏曲行业,父亲是剧团的音乐设计,母亲是主弦。演奏乐器是他的“家学”。七八岁,别的孩子放学在院子里玩耍,他被母亲抓回家练琴。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4)

少年时的襄河与妈妈爱红同台表演二胡

“二胡那么高,放在大腿上,我得仰着头才能望到顶。”襄河回忆,作为师父的母亲对他要求严格。第一次登台,是在发小的生日会上,他胆怯,要母亲陪。母亲和他约定,“旋律进出、拉弓推弓,妈妈会用眼神告诉你”。

这眼神和默契延续了20年。母子俩如今演奏时,爱红还总是看向襄河。有网友会问“儿子是不是拉错了”,还有人说“妈妈别看了,人家会拉”。但更多人特别喜欢这个动作,觉得那意味着母亲的关怀。这也成了爱红母子直播的一大特色。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5)

爱红母子演奏时的默契眼神是他们表演时的一大特色

“直播是自己设计一台晚会”

屏幕里的襄河有张娃娃脸,他总是坐在母亲右后方,看上去很是乖巧。偶尔有网友问,他是不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对此,襄河并不介意。真实的他十几岁就离家入伍,成了一名文艺兵,在部队一待8年。退伍后,他回乡创业,办了家琴行,卖琴也教琴。这几年受疫情影响,他关了琴行,也进入湖北省豫剧团担任演奏员。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6)

排练演出时的襄河

往日里,湖北省豫剧团的文化惠民演出很多,“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在登台”。可疫情影响下,爱红和襄河的演出变少了。爱红一度穿上红马甲,到基层做抗疫志愿者。

过去,她也尝试过拍视频发抖音,但没什么人关注。没有演出的日子,襄河开始帮母亲拍摄,仔细研究拉什么曲子,穿什么服装,以什么角度面对镜头。

大部分时候,爱红就在家中拍摄视频。架上有瓦罐陶壶,窗前挂着中式珠帘,绿植摇曳。一家人住了20多年的老屋里,由旧阳台改造成的阳光房,有了舞台的意义。

一次突发奇想,襄河拍摄了一条母子俩合奏的视频,却意外收获众多点赞,组合就这样形成。关注的人多了,襄河也越来越上心。在抖音,他发现很多民乐演奏者都在直播。2022年10月,母子俩决定“也开个直播试试”。

襄河回忆,第一次直播只有母亲一人表演,他做辅助性的工作。节目单没编排,想到什么就演奏什么。爱红不善言辞,那次直播效果并不理想,“不超过一百个人”。播了几天,襄河加入了,他年轻,反应快,网感更好。招牌动作是对着镜头用双臂比心,感谢网友支持。

除了周一,母子俩每晚都直播。每次下播都会复盘,“那句话可以说得更好”“粉丝说的这首曲子下次可以加进节目单”。

为了提高直播水平,襄河学习话术,改善灯光,设计服装,给直播的背景墙挂上书法作品。他会精心挑选直播时演奏的曲目,“过年过节要喜庆的”,平时要“能唤起大家共同回忆的”。他们演奏的经典武侠剧《射雕英雄传》主题曲《铁血丹心》,浏览量超过4900万。网友说,“听到第一句出来就哭了”。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7)

爱红母子的直播间

“直播是自己设计一台晚会,自己主持,自己演出,还要随时和观众保持互动。”襄河说,兔年春节前,他们直播间的人气越来越高,他又激动,又紧张。“演员就得‘人来疯’,观众越多,就越想展现出最好的自我。”

他和母亲也磨合出更多默契。如今,爱红面对着镜头时自然多了。但无论在哪里登台,她依然把舞台看得极其重要。

一些观众会在看直播时打赏。爱红说,这是对演奏者最高的尊重和肯定,就像“买了音乐会门票”,她格外珍视。打赏的粉丝点播想听的曲子,如果不熟悉,爱红绝不会马上动手。她会记下曲名,直播结束后找到曲谱、亲手抄写,直到练到有完整感,才会在下一次直播中演奏。

但无论收没收到打赏,母子俩的共识始终是,“进来直播间就是我们的听众”。

“我们不会去主动要打赏。”襄河也说,“但我们真诚感谢打赏的人,这是对我们有力的支持,也能让更多民乐演奏者有机会被看见,有可能坚持下去。”

是母子、搭档,也是竞争对手

在不少粉丝看来,母子二人同台演奏带有一种传承的意义。20多年前,爱红教襄河,也免费教院子里和儿子同龄的孩子。五六个小孩坐成一排学拉琴的场面,她回想起来“觉得好玩又幸福”。

故事在襄河的记忆里则不那么完美。他上小学,全校会二胡的学生只有他一个。虽然常有登台、比赛的机会,但总有同学问他,学这个干啥,“二胡不都是老头拉的吗”。那时有条件让孩子学乐器的城市家庭,更多地会选择钢琴、小提琴。 等襄河开了琴行,“市场带来的体会更深”——比起国乐,孩子们更愿意学西洋乐器。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8)

少年时期的襄河登台比赛

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襄河母子开了抖音账号后,慕名而来的学生多了一些。在不久前的一次直播中,有网友留言“我的孩子想听《孤勇者》”。襄河看到这首“火遍小学生”的歌名,灵光一闪,问道“有家长带着小朋友在看吗,有就扣个‘孤勇者’”。回复的人很多。

襄河感到激动又欣慰。他觉得,两代人同台直播,为国乐吸引了更多年龄阶层的人。

直播间里,还有一位母亲留言说,儿子听到《赛马》中二胡模仿马儿嘶鸣,一下子就喜欢上了。

“还有《空山鸟语》,能模仿鸟叫呢。二胡是类似人声的乐器,能模仿出很多种音效。”襄河信心满满,“在以后的节目里,我要设置更多小朋友会喜欢的节目!”

如今的他,回看被父母摁着学琴的日子,“还是感谢更多”。他和母亲也在时代力量的转换中,完成了某种身份的转变。

最帅父子组合现身(一个眼神默契了20年)(9)

爱红母子二人同台表演

当年学琴,母亲说什么,儿子听什么;如今面对镜头,打开直播,作为互联网一代的儿子则拥有了绝对的权威。在襄河看来,中国并不缺少优秀的民间乐手,但很多人无人知晓,很可惜。所以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新的舞台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除了做好单位的演出,抖音舞台成了母子俩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每天必做”。爱红也挺纳闷,“传统演出一个多小时就累得不得了,现在直播怎么一不小心就能播三个多小时”。

只有针对音乐本身时,母子二人此消彼长的“力量”会再次势均力敌。两个人演奏,无法回避“比较”。有听众评论“姜还是老的辣”,也有人说“青出于蓝胜于蓝”。襄河笑着说,他和母亲,如果分段轮流拉琴,谁先演奏,后面那个就会努力表现得更好。

“我嘴上说着为我的妈妈骄傲。”他说,“心里暗暗较劲,想拉得更好。我们是母子,是拍档,也是竞争对手。”襄河也许不会想到,这样有趣又有意味的画面,正是多年前母亲教他拉琴时的心愿图景。

“当时我就一个目标。”爱红说,“让他比我拉得好。”

作者:余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