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的人(杨震)(1)

杨震雕像

陕西潼关杨震:清白家风传千古

东汉太尉杨震,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四知拒金”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又以“清白传家”被后世广为传颂。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潼关)人士。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是名震一时的大才子。他热衷教育事业,20岁以后,就一心一意自费开设学堂教授学生,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教学有方,名气大,学生多,因而被人们尊称“关西孔子”。杨震在家乡办学一办就是30年,培养了一大批人才,直至五十岁时被大将军邓骘招募。杨震被邓骘招募不久,便被推荐为“茂才”即秀才,随后先后担任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直到汉安延光二年担任太尉,掌管国家军事大权。

杨震一生清廉,不谋私利。每每被人们说起的便是,他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也就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特备黄金十斤,乘夜深人静,打算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严厉批评了王密。

王密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怎么会没人知道。你顶天而来,天知道;踏地而来,地知道;携金而来,你知道;赠金与我,我知道。既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不知。”从此“四知却金”的故事,传为千古佳话。

杨震一生自觉践行儒家的道德理想,他清白做人的风范和品行在无形中汇聚成感染杨氏子孙的精神力量,成为杨氏后裔效仿和遵从的典范。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子孙生活简朴、清白正直。

翻阅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的子孙们深受杨震家风影响,个个都博学而清白,特别是杨震的三子杨秉自律极严,尤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而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

一千九百年后的今天,虽然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杨震为后人留下的“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的人(杨震)(2)

四知堂外景

杨震家风家训

尚学篇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欧阳尚书》: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补充进去的。

桓郁:字仲恩,东汉沛郡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人。桓郁是当朝九卿之一的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选试博士,曾为汉章帝和汉和帝讲授儒经,是当时既显赫又有很高学术威望的经学大师。

【释义】

杨震从少年起就特别聪明好学。他拜桓郁为师,深钻细研《欧阳尚书》。在桓郁的教授下,他通晓经传,博览群书,对各种学问无不探根究底。所以,当时人们就称杨震为“关西孔子杨伯起(后人亦称其为‘关西夫子’)”。

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的人(杨震)(3)

杨震故里

治家篇

(杨震)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之,不亦厚乎!”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

私谒:因私事而干谒请托。

遗:wèi,给予;馈赠。

【释义】

杨震为官,从不谋取私利。在任涿郡(今河北省涿县)太守期间,品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事请托。他的子孙们与平民百姓一样,素菜为食,徒步往来,不乘马车,生活十分简朴。亲朋好友劝他为子孙后代置办些产业,杨震坚决不肯,他说:“让后世人都称子孙为‘清白吏’,这样留给他们的遗产,难道不丰厚吗!”

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的人(杨震)(4)

莲池

正直篇

帝舅大鸿胪耿宝荐中常侍李闰兄于震,震不。宝乃自往候震曰:“李常侍国家所重,欲令公其兄,宝唯传上意耳。”震曰:“如朝廷欲令三府辟召,故宜有尚书。”遂拒不许,宝大恨而去。皇后兄执金吾阎显亦荐所亲厚于震,震又不从。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是九卿之一,分管礼仪。

从:听从。

辟:bì,指征召来,授予官职。

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执金吾(yù):西汉末年时率禁兵保卫京城和宫城的官员。

【释义】

汉安帝的舅父、官居大鸿胪的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耿宝就亲自前去拜访杨震说:“李常侍是皇上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皇上想让三府征召,那么应有尚书的文书。”于是拒不答应,耿宝忿然而离去。阎显是皇后的哥哥,官居执金吾,也向杨震推荐亲友入朝为官,杨震又没有答应。

杨震是一个什么样的的人(杨震)(5)

四知堂侧面

明志篇

(杨震说)“死者士之常分。吾蒙恩居上司,②奸臣狡猾而不能恶嬖女倾乱而不能禁,何面目复见日月!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勿归冢次,忽设祭祠。”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注释】

常分:寻常本分的意思。

疾:憎恨。

诛:惩处。

恶:厌恶。

嬖女:bì nǚ。嬖,宠爱,引申为受宠爱的人。嬖女,受宠爱的姬妾。

形:指身体。

冢次:葬址,茔地。

【释义】

(杨震说)“死是士人寻常本分之事。我承蒙皇上厚爱,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惩处,厌恶后宫作乱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以粗布做寿衣盖住身体,不要埋葬在祖坟,不要设祠祭祀。”

杨震一生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公道正直,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清清白白。“四知遗训家声远,三相流芳世泽长”,杨震认为保持清白的形象和节操,并以此传于后世子孙,这是给他们留下的最好遗产和礼物。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杨震虽去,但他的清白正直家风,却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