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电影里面饕餮是什么东西 电影长城主角之饕tāo餮tiè身世大起底(1)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吃饭可谓是头等大事。华夏儿女对于美食的追求永无止境,如今处处可见以“吃货”自居的民间美食家们,饭前拍照秀美食几乎成了大众习惯,不少餐饮店家都打出“饕餮盛宴”的招牌。新上映的电影《长城》, 则让饕餮扬眉吐气了一番。“我们不是美食!我们是大怪兽!能把你家宝宝吓哭的那种!”

提到传说中的鬼怪,大家往往会首先想到鲁迅先生小时候最爱看的《山海经》。的确,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年间的《山海经》中确有对饕餮的记载。《山海经·北山经》提到过一座盛产铜和玉的钩吾山,钩吾山“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pāo鸮xiāo,是食人。”根据东晋文学家和训诂学家郭璞 pú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指的就是“饕餮”。《山海经》中记载的饕餮生活在钩吾山,这种怪兽长着羊的身子、人的面孔,最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眼睛长在腋下,它拥有老虎的牙齿和类似人类的手爪,声音听起来和婴儿很像,最令人恐怖的是饕餮有吃人的习性。可见,电影《长城》中的饕餮原型就来自于古籍《山海经》。

除《山海经》外,不少古书都提到过饕餮,但对它的描述却不尽相同。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做的《左传》有记载,饕餮是黄帝的夏官缙云氏之子,他贪于饮食、聚敛财物、贪得无厌、奢侈无度,被认为是尧舜时期的“四凶”之一,这“四凶”之后被帝舜流放。这里的“饕餮”指的是黄帝身边重臣的儿子,也是远古部落的首领。

《左传》提到,帝鸿氏的儿子混沌、少shǎo皞hào氏的儿子穷奇、颛顼氏的儿子梼táo杌wù,并称“三凶”,加上缙云氏的儿子饕餮,就组成了“四凶”。尽管他们的父亲是黄帝的重臣或部落的首领,但史书中的他们却都是无情无义、不讲忠信、飞扬跋扈、坏事做尽的大恶人。如此看来,这“四凶”似乎都是不成器的“官二代”。后世学者却给出了更合情理的解读。尧传位给舜时,其实引发了众部落的不满。舜登上帝位后,为了稳定大局,必须要剪除政敌,混沌、穷奇、梼杌和饕餮可能就代表当时反叛的四个部落,而所谓的“四凶”也许就是成王败寇的说词罢了。

到了战国时期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中,“饕餮”正式作为青铜器上一种纹饰的名称出现。“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意思是,周朝时期的鼎上铸有饕餮纹,这种恶兽有头但没有身子,吃了人但来不及咽下去,灾难就降临到自己身上了,这说明了恶有恶报。也正是因为《吕氏春秋》的这段记载,使得后世自北宋以来,金石学文献均称商周时期青铜器上这种瞪着巨眼、咧着大嘴、呲着獠牙的兽面纹饰为饕餮纹。

按照年代时序,接下来我们要谈到《山海经》了,也就是电影中饕餮原型的来源。《山海经》是目前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古本原有34篇,经历代传世,现仅存18篇。后世学者认为,这本书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自战国到西汉年间逐渐成书。《山海经》包罗万象,主要内容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祭祀等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因为它包含许多神秘怪异的神话传说,历来被认为是志怪古籍,即荒诞不羁的奇书。《山海经》也因此被封为当代诸多魔幻类游戏和小说的创作灵感之源。

在《山海经》的影响下,汉代出现了一批关于地理博物的书,《神异经》就是其中名气较大的一部。相传汉武帝时期的臣子、以幽默诙谐著称的东方朔曾游历天下,他写作的《神异经》记录了各地稀奇古怪的新鲜事。《神异经》里说,西南方有一种怪物叫做饕餮,长着牛的身子、人的面目,眼睛长在腋下;它身上有很多毛,头上戴着一只小猪,贪婪如同恶狼,喜欢自己积累钱财;它不吃粮食,而以人为食;饕餮恃强凌弱,害怕人群但攻击落单的人。《神异经》继承了前代史书的说法,将饕餮描写为贪得无厌的吃人怪物。

之后,饕餮逐渐成为贪婪的代名词。唐代诗人杜甫在诗中写道,“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意思是,看似衣冠楚楚的王公贵族,实际上却是如同饕餮一样贪婪凶恶的盗贼,杜甫借此来讽刺那些贪婪成性的人。中唐时期的刘蕡fén,曾在策论中借用“饕餮”的这一象征含义来针砭时弊:“居上无清惠之政,而有饕餮之害;居下无忠诚之节,而有奸欺之罪。”意思是,作为统治者,不能施行清廉惠民的政策,却任由贪腐滋生;作为大臣,没有忠诚尽职的气节,但欺君罔上、残害百姓。清末民初的国学大师章太炎曾评价“故令贪夫盈于朝列,饕餮贡于大庭,犹曰美政文明,斯则戾矣。”意思是,放任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之徒充斥于朝堂之上,却仍声称政治清明,这是极大的罪过。

长城电影里面饕餮是什么东西 电影长城主角之饕tāo餮tiè身世大起底(2)

电影《长城》也使用了“饕餮”贪婪这一象征含义。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宋朝,但饕餮之祸起源于2000年前,因那时一个皇帝贪婪无度,所以神灵放出饕餮惩罚人间。尽管电影中没有明确提到这个皇帝是谁,但从宋朝往前数两千年,这个贪得无厌的皇帝最有可能是商纣王。这与带有饕餮纹的出土文物的年代也对得上。

通过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到“饕餮”的辛酸进化史,从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到先秦文献中的部落首领和上首凶兽,再到汉唐之后讽刺贪婪者的比喻用法。似乎饕餮和美食与盛宴的联系不大。为何现代人常会见到“饕餮盛宴”、“饕餮大餐”的表述呢?查成语词典后发现,关于饕餮的成语不多,基本上采用的是贪婪、贪食的贬义,如“饕餮之徒”、“贪如饕餮”、“饕口馋舌”等。我们在广告牌上见到的“饕餮盛宴”并非成语,更可能是现当代约定俗称的说法。

将饕餮贪吃的特性放大,翻译成流行语应该是“超级大吃货”。其实,曹禺早在话剧《北京人》中就这样使用饕餮一词,“而且他最讲究吃,他是个有名的饕餮,精于品味食物的美恶。”越来越追求享受美食的人们,也就不知不觉地接受并发扬了这种说法,也就有了如今的看起来很好吃的“饕餮盛宴”。

不知道看了《长城》中狰狞可怕的饕餮,大家还会不会接受这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呢?

最后,让我们谈谈捧红了饕餮的电影《长城》。虽是中国导演执导,绝大多数演员是中国人,内容也是满满的中国元素,但《长城》在故事情节上,还是很明显地带有“美国英雄主义”的色彩。影片末尾演职表上显示,三位编剧都是外国人名。不禁让人感到淡淡的忧伤……也正是因为编剧们来自异国他乡,电影《长城》的历史背景介绍不是十分清晰。各位客官如果在观影时有什么小疑问,请文末留言哦。您的疑问也许会在下一期,《长城》历史背景小知识之快问快答中得到解答哦。感谢捧场!

参考文献:

1.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3 第3卷 上古时代 上》,P24-25,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2.《山海经》

3.《左传》

4.《吕氏春秋》

5.“饕餮纹”,陆云达编:《中国美术简史》,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P22,2014年2月。

6.《杜甫诗集》,P二三三,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年7月。

长城电影里面饕餮是什么东西 电影长城主角之饕tāo餮tiè身世大起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