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申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十分热闹。根据上海市第三届市民运动会9月赛事目录,共有72场线上比赛、235场线下赛事,等待着申城市民踊跃参与。

近日,第七届漕河泾园区员工低碳健身节之工间操进企业路演火热进行,接近40家企业的职工代表积极参与。据悉,徐汇区总工会把工间操项目以2020年区总实事项目的方式推出,为全区职工带去良好的健康理念和运动方式。

工间操比赛评分细则(趣味运动动起来)(1)

工间操比赛评分细则(趣味运动动起来)(2)

活动现场,在专业教练团队的带领下,数百名职工代表一起运动,体验活力工位操、康复健身操、五禽戏等工间操项目。随后,职工还组队参加指压板、不倒森林、汉诺塔等趣味运动项目的比拼,现场气氛欢快热烈。参赛职工陆超俊供职于中国银行上海市漕河泾支行,他感慨,“这个工间操太赞了,让我们在长时间坐着办公的间隙,能科学放松、合理运动,提高办公效率,也能预防颈椎病。”

其实,上海当初引全国风气之先举办市民运动会,就是为了转变人们对体育内涵的理解:要从过去注重金牌的竞技体育,转向人人关注的自身健康,让更多人把体育运动融入生活。为了扩大人群参与面,打造“大体育”,我们当然需要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有趣的新奇项目、更市场的推广理念。

只是,我们更要有清醒的判断:如果说一些时尚新颖的项目、线上参赛的潮流是奶油蛋糕上的红樱桃,那么以职工体育为代表的社会体育,才是全民健身这块蛋糕最稳固的“蛋糕基底”。职工体育目前的现状,就像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散文《落花生》描述那般,朴实普通的外表背后,是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内在。

事实上,上海市民参与运动的群体如果按照年龄段画像,是一个巨大的“哑铃”:两头大、中间小。青少年在学校有体育课打底,退休老人有充分时间、强烈的主观愿望参与锻炼,唯独忙于上班的职工、白领乃至一些自嘲调侃的“社畜”,虽有参与运动的丰满理想,但上班更繁忙、工作压力大的骨感现实,最终导致这个群体参与健身的频率和数量都是极少的。

工间操比赛评分细则(趣味运动动起来)(3)

在笔者看来,体育的初心,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申城首创市民运动会的宗旨,也是为了上海市民百姓的体质健康。这时候,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创新形式,把更多类似类似徐汇区工间操那样的赛事活动送到职工身边,不断将职工喜闻乐见的运动方式推向基层企业、一线职工,不断把对适合楼宇特点的活动推介到商务楼和园区,白领和中年人这个主动参与运动的“弱势群体”,才能真正得到更多阳光的照耀。

(来源:上观新闻,“上海徐汇”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