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曰。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问的最高境界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古时候,有个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忽然发现天色已晚,心里非常着急。正在此时,一个村夫过来,见此,邀秀才到自已家里。夜晚,秀才与村夫相谈甚欢。于是,村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问住了,便只好向村夫请教。村夫答。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看上去要强些。秀才连连称是,又问。那树木如何分公母?村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树就是母树,因为梅字里面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肃然起敬。

秀才到了京城后,进了考场,打开试卷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试题,正是村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考场上,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村夫家,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块匾送给他,上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