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清新闻》报道,“停课不停学”期间,江苏有位爸爸把自己的智能手机给孩子上网课,本指望娃认真听网课,没想到在上网课的过程中,娃被游戏诱惑,改玩游戏了,更令这位爸爸恼怒的是,娃把自己辛苦赚来的近十万元钱,全部用于游戏充值了。

更糟糕的是,疫情带来了史上“最长寒假”,全国多地父母已复工,娃还没复学。父母上了一天班,疲惫不堪地下班回家,发现本该上网课的娃,却在用手机玩游戏、刷短视频,屏幕上还不时出现一些不适于娃看的内容。

不得不说,受疫情影响,娃居家时间增多,自由支配时间被无限拉长,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比如不少父母反应,自己娃除了用手机和平板等电子产品上网课以外,其他时间基本上也在用手机,一旦父母想要收回手机,娃就会义正严词地说自己要用手机做试卷,手机非但收不回,还让亲子关系变得异常紧张。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相信这父母们的共同心声。娃爱玩手机,父母着急,极力阻止,多采取责骂和呵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但恕我直言: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父母直接干涉,也许会起到一定的效果和作用;对于初中和高中生来说,父母不论是反复劝说,还是强制性管束,其后果除了让亲子关系处于针锋相对、僵持不下的尴尬局面之外,基本没有其他任何好处。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玩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1)

那么,难道就这样怒其不争,然后干脆放弃,让娃无限制地使用电子产品而听之任之,使娃玩游戏到完全失控的状态吗?不,我国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表明,对于娃沉迷手机这件事,父母虽然不能简单处理,但只要从长计议,首先从内心认识到娃玩游戏表象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本质是娃对手机有精神依赖。然后,针对孩子爱玩手机游戏这样的情况,除了要有耐心引导,以身作则,循序渐进之外,还要从心理上给孩子一个放下手机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俗语说:“育儿百般滋味,要学会智慧面对。”很多父母评论育儿文只是给出大道理,却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今天,小晓样儿将给出各位家长切实有效、并在实际生活中简单可行的方式方法。在生活中,只要父母坚持运用三种“调和术”,就能够有效帮娃慢慢摆脱玩手机游戏的瘾。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玩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2)

姿态“调整术”

在亲子关系中,陪伴是姿态,忽略也是姿态;坚持是姿态,放弃也是姿态;伤害是姿态,以身作则也是姿态。

所谓姿态“调整术”,就是父母要把自己的姿态调整到积极的、正面的状态,去掉简单、粗暴和消极的一面,唯有如此,才能感染孩子,让娃向好的方面发展,摒弃玩游戏的不良习惯。在姿态“调整术”中,请父母们务必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① 以身作则。

《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经常刷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抢夺了亲子时间。

在娃面前,如果父母只顾埋头玩手机,相当于另一种家庭的“冷暴力”。一方面,如果娃与父母交谈时,父母却埋头心不在焉地刷手机,孩子容易产生被忽略的感觉,从而对孩子心灵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因为娃感觉被自己父母冷落了,TA甚至会感觉到父母根本不关心自己,甚至觉得自己还不如一部手机重要呢。另一方面,父母在家一味低头看手机,孩子绝对会效仿这种不良行为习惯,甚至痴迷于手机里的游戏、网页、电影、直播等等,且在父母发现时,企图强硬阻止娃玩游戏,娃会用父母的行为来进行反驳,导致父母无言以对,但有些父母也会说:“我是大人,你是小孩,不一样”等等类似的话语。孰不知,父母这样说,只会让娃降低对父母的信任感。最后的结果是,父母会为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而苦恼不已,却又无能为力,父母却不知正是自己不经意的动作酿下了“苦果”。

正确的做法是在娃因玩手机游戏反击父母时,父母不必与娃争论不休,而是应该提高姿态,把自己从娃敌对的身份,提升为一起修正不良习惯的“同盟军”身份上,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具体行动是做到知错就改、吸引教训,及时放下手机。比如在公司处理事情的时候,尽量把手头上的工作处理完毕,如果父母把工作带回家,就会形成窝在沙发上在看手机,吃饭也在看手机,就连睡觉都抱着手机的情形,所以,聪明的父母应该学会享受居家时光,把手机放在一边,把空出来的时间拿去看看书、陪陪娃,哪怕是做做家务、锻炼一下身体等等,都可以对娃起到正向引导的作用。这是由于一旦娃看到手机对父母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吸引力,就会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消除敌对情绪,无形之中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娃当然会主动放下手机,专心学习了。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玩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3)

②陪伴孩子。

娃之所以沉迷于网游虚拟世界,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温暖的关爱与呵护,且与父母的沟通无法进行。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脑海里总有一些秘密无法说出口,因为那个秘密在父母看来也许是幼稚的,他们不理解自己,他们会笑话自己,他们会觉得无聊至极。这样一来娃就会渐渐与父母疏远,还有一些父母是由于忙着赚钱,让娃一整天都见不到父母,他们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极少陪伴,导致娃的成长不健全。

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面对娃沉迷玩手机的问题,父母有效的亲情陪伴是最好的解药,也是最好的姿态。对于年龄较小的娃,父母可以与他们一起进行亲子阅读、丢沙袋、找不同等等游戏,对于低、高年级学生,父母除了平时多与娃交流以外,还可以带领娃参加一些有意义的义工活动,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将娃在网上的“关注点”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来。这样的陪伴才是有效的亲情陪伴,是父母与娃身心交融的陪伴,父母与娃彼此关注、互动,就有了情感和内心的触动,娃的心结才会慢慢解开,从而从手机游戏中脱离出来。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玩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4)

③奖罚分明。

优秀的孩子,需要“严管厚爱。”因此,父母也要做出“奖罚分明”的严格姿态来。在娃用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时,父母务必要坚持原则。与孩子一起规定玩手机的时点、时长,以及频率,一旦到了时间点,务必督促娃按时交还,这样下一次,娃再拿手机就顺利,并给予一点的奖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奖励一本书等等之类娃喜欢的小物品,否则,娃就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手段可以是扣减娃玩手机的时长,也可以扣减零花钱等等,长此以往,娃就慢慢地就养成习惯,消除对手机游戏的依赖和沉迷。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玩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5)

心理“融合术”

心理“融合术”,即做好娃的心理防护。

疫情下,娃的身心极易受到侵扰,产生不良影响。加上长时间囚在家中,没能进行户外运动,更别谈与朋友一起游玩,情绪上难免会产生压抑、孤独、郁闷、波动大等,并出现消极避世的心理,现实世界如此无聊,许多孩子便躲进网游世界,出现了睡懒觉、打游戏,甚至“一掷千金”的行为也不足为奇。

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表明,非常时期,父母一方面引导娃进行正确的自我管理。比如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学习生活节奏;比如合理计划,有效率地学习;比如保持运动,帮助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愉悦心理;比如主动休闲,减少疫情带来的焦虑无聊。另一方面父母要做好娃的心理防护,日常要给予娃积极关注,引导娃直面疫情、心怀感恩、学会独处,不要过度担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如果娃出现明显心理问题出现行上异常,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玩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6)

财商 “教育术”

即做好财商教育。据媒介报道,疫情时期,2月伊始,就在多个第三方投诉平台上收到了个别漫画类、手游类App的投诉举报,投诉者多是为人父母者,投诉的问题涉及“诱导未成年人消费”、“内容涉黄”等方面。

疫情期间,许多骗局瞄准了孩子,针对娃缺乏防范意识,易轻信的情况,一步步诱导娃落入圈套。因此,在特殊时期,父母要有一定的财商 “教育术”,主要包括三大方面:①对娃讲一些网络骗局的真实案例,父母不是把手机交给孩子去上网就万事大吉了,而是应该引导孩子对网络里的人和事提高警惕,帮助娃学会安全使用互联网,并建立娃“脚踏实地”的经济价值观。引导TA们在网络世界里学会保有理性,让TA们对骗局有鉴别能力。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以便对孩子陷入的骗局做到早发现,早阻止。父母要对自己的手机做好防护措施,除了设置密码支付,最好还要进行人脸识别和指纹支付,做到防范于未然。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玩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7)

结语:

疫情防控之下,在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各地孩子有了较多“单独触网”的时间,加上如今不少父母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复工复产,更没有办法及时监控娃使用网络的具体情况了。

不可否认,此时正是孩子们用网的高风险时期,对娃爱玩手机游戏这件事,许多父母阻止不了,还导致亲子关系破裂,感叹真的是说不得管不得,只剩下长吁短叹、无能为力了。特别是有一些不良网络平台,更是借此机会多渠道导流,利用孩子们思想上的不成熟,诱导娃在“单独触网”时掉入陷阱和圈套,导致娃没学习不说,反花“冤枉钱”。作为父母,感觉无奈又心痛。

危机之下必有契机!父母与其责怪平台监管不力,不如坚持运用三种“调和术”,帮娃摆脱玩手机瘾:即用姿态“调整术”,让娃专注上网课;用心理“融合术”,让娃在该放下手机的时候自觉放下手机;用财商 “教育术”,让娃在繁杂的网络世界里,保持理性,建立正确的经济价值观。

怎么帮助孩子戒掉玩手机游戏(孩子沉迷手机游戏)(8)


今日一语: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会开花结果。

今日话题:各位老师家长,您复工了吗?对于孩子“单独触网”,你有什么烦恼?

我是@小晓样儿,育儿问题达人,健康领域创作者,多平台育儿领域原创作者,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