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边谨

11月23日,第3季度金秒奖名单将在北京华熙LIVE·AME LIVE合纵现场揭晓。

在头条号上仅仅拥有3.7万粉丝的《人类实验室》此次却成为一匹黑马,获得了「季度短视频」「最佳短视频团队」「最佳商业短视频」「荣耀畅玩7X最具创意精神短视频」和「最具先锋精神短视频」5 项奖项提名。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

《人类实验室》是一档人性测试综艺节目,用真实、走心的趣味测试,挖掘最新鲜的社会热点,探究人性每一面。

测试这个形式并不少见,但在短视频领域也确实算是新颖。研究“人”足够玄幻,但徒有噱头也成不了大事。

那么这个在头条号平均阅读量还不到3万,引流能力看似平平的《人类实验室》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在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备受评委青睐?

自己本身是个成功的“实验品”

图为《人类实验室》创始人吴瑾旻

来源:消费电子

吴瑾旻和她的丈夫原本都从事着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2009年,还未辞职的他们就已经尝试创业。《人类实验室》并不是他们的第一个实验品。

在那个网络还不那么发达,微信微博还未出现的年代,吴瑾旻就已经做成过爆款产品。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

“我们做过一个类似新闻联播的节目,叫《幼闻联播》,通过小朋友用新闻联播的方式来报道全球新闻,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与中国领导人会晤,还有索马里海岛抢劫等国际新闻。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用小孩过家家的方式来报道新闻。当时各地卫视都对这种新闻形式做了报道。”

2015年舞刀弄影文化传媒公司正式成立,刚刚辞职的吴瑾旻和先生还没有设想宏大的图景,而《人类实验室》就是在这样不稳定、不成熟的环境下诞生的。

早已存在的街头采访模式,没有任何新意的测试环节,在此基础上《人类实验室》加上了一点自己的“小心机”。

就拿最近最火的、也是《人类实验室》参加金秒奖的参赛作品之一的《现实版网络暴力测试,语言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可怕?》为例分析一下其内容模式。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3)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4)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5)

《人类实验室》请来三位特点鲜明的嘉宾和20位匿名观众模拟“网络暴力者”。最开始先让三位嘉宾对即将面对的匿名评价做预想。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6)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7)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8)

随后让嘉宾做无信息量的、具有“混淆意义”的自我介绍,无论从穿衣打扮还是职业描述都相当模糊。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9)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0)

三位嘉宾介绍结束后,现场20名“网络暴力者”进行匿名评价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1)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2)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3)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4)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5)

团队再让三位嘉宾精准介绍自己的职业及生活状态,结果当然是和之前的模糊描述截然相反。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6)

最后放映出观众们的评价给嘉宾看,捕捉嘉宾们瞬间的情感以及内心变化。

模拟测试的套路虽老,但这样的“说教方式”确实有点新意。从几个参赛作品如《 随手丢掉的快递盒上,隐藏着多大的危机?看完之后一身冷汗》《你为什么单身,自己心里还没点B数吗?看完视频恍然大悟》也不难看出,《人类实验室》对热点还是比较敏感的,运用点“心机”的小套路,做点具备社会观察性的选题,这就成了。

就像上一季度获得「最具先锋精神短视频」的姜思达所说的,“不新鲜的短视频表现,不新鲜的采访模式,但要做成信息密集的、高能的、能引发深沉思考的”,这可能就是先锋奖的意义所在。在这个层面上看,《人类实验室》还是靠点谱的。

成员有自嗨体质,设备最费钱

和很多互联网创业公司一样,《人类实验室》团队的束缚很少,留给成员们足够大的自由空间,才能激发好的创意灵感。

可惜的是空间有了,但《人类实验室》团队脑洞还是不够大。

就拿他们为了广告而拍摄的《还有这种操作,把广告拍成了连续剧,居然还挺好看!》来说。用连续剧拍广告的创意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彼时的“益达”已经快用烂了。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7)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8)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19)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0)

在内容上显然也有点文不对题。有青春风、民国风、童话风、生孩子风…与其说是连续剧,还不如说是穿越大杂烩。而比起要宣传的广告商,看完整个视频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给《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电影背书,重点有些偏移。

在设备商,《人类实验室》也花了不少心力。

除了go pro等高端专业的设备,团队还会动手DIY。在一次游戏拍摄中,由于在市面上没有找到“第一视角”的设备,他们就把摄像机镶嵌在头盔里,让观众能体验到镜头的呼吸感。

想翻新老创意、老套路、老梗都没问题,但如果可以把DIY设备的创意用在选题制作上,《人类实验室》还能更上一个台阶。

内容好, “全世界都是我们的KOL”

比起用网红引流量、做哗众取宠的内容搏暂时的热度,《人类实验室》团队更重视自己的口碑、内容的质量和存在的价值。“我们的初心为了让更多人从不同角度感受这个世界,认识自己。”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1)

日活用户超过 1.2 亿的今日头条,是《人类实验室》拓展平台选择。而要制作有趣、高流量、强商业指向的内容,吴瑾旻有一套方法论。

“设计逻辑、颠覆、让观众实现‘价值观超越’”这三个听起来玄幻的步骤在《人类实验室》的金秒奖参赛作品中确实得到了体现。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2)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3)

在《随手丢掉的快递盒上,隐藏着多大的危机?看完之后一身冷汗》视频中,开篇引用了多个新闻画面,用新闻时事作为开头。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4)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5)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6)

随后团队假扮快递小哥,翻出垃圾桶里的纸盒,随即拨打电话进行联系,最后真实走访观众家中,甚至“破门而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映射出危害的严重性。

想要阐述的道理无非就是不销毁号码很危险,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引发思考的意义。

新闻开场、模拟测试、价值显露的设计逻辑;情景再现的颠覆性制作;直击人性的社会观察在参赛视频中都得以展现。但抛开参赛作品,其他视频的水准还不够出彩。

这可能就是为何比起其他头部大号,《人类实验室》在今日头条上的咖位还不够高,粉丝也不够多。

虽然此次《人类实验室》获得了金秒奖的5项提名,团队成员们也坚信“当内容好的时候,全世界都是我们的KOL”。但要想真正达到这个目标,《人类实验室》还需要不断打磨脑洞、创新制作。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7)

关注头条大V生态,挖掘头条商业价值,提炼真正有用的运营方略

金秒奖提名真实经历(获金秒奖5项提名的人类实验室)(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