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华艺术签名(教会孩子看待不完满人生)(1)

图说:郑春华携新作品亮相(网络图)

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开篇写下,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曾经写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个中国现代家庭幸福美满样本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今年秋天带着《小露珠系列》重回儿童文学的舞台,她要尝试着带着孩子们去面对不完满的人生。

四位新的主人公分别面对的现状是离异家庭、农村留守、智力残疾和失去父亲,这同样是社会个案的缩影。第一部《米斗的大计划》上月出版就捧得“金波幼儿文学奖”金奖,曾经的“围裙妈妈”要在沉重的生活中继续传递爱的力量。

为己正名 “新编”不是我写的


在《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部马拉松式的儿童文学中,母亲能干贤惠,父亲时刻陪伴在儿子身边,家庭收入富足,教育观念倡导民主,普普通通的生活中,总是响起欢乐的笑声。但前一阵子,有人转给了郑春华一个令她不安的热门帖:网友通过动画片里的蛛丝马迹,推断出大头儿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住在上海市区的豪宅,出行有汽车,假期有旅游。

郑春华艺术签名(教会孩子看待不完满人生)(2)

图说:郑春华与小读者交流(网络图)

这部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郑春华从1990年动笔,1995年担任编剧改编了电视动画片在央视播出,从来没有人提到过这个角度。如今人们这么看这部作品,让郑春华生气了好一阵子。她觉得,网友总结的“富二代”热帖,歪曲了这三口之家,但事出有因,因为大小观众们确实在近年看到了“三观不正”的动画片改编。

郑春华说:“近年来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新编,不是我的剧本,不是我构思的故事,仅仅使用了大头儿子等三个名字。我对诸多不合适的改编相当不满,但卖出版权后也无可奈何。后期的《大头儿子》与一家三口最初的人物价值观渐行渐远了,不再聚焦亲情和爱,远离了创作的本意。”

当被问及重新提笔创作的动力,郑春华直率表态,她看不惯缺少良知、迎合市场的儿童文学写作之风。

直面失去 成长总会有波折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围裙妈妈”总是用风趣幽默的作品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欢乐,而这一次,她想和孩子们谈一个稍沉重的话题——丧失。灵感来自有一天忽然听在读小学的女儿说,同学失去了爸爸,郑春华无法想象小孩子如何去承受那么大的悲痛——揪心的疼痛之后就写出了《米斗的大计划》。

郑春华艺术签名(教会孩子看待不完满人生)(3)

图说:《米斗的大计划》插图(官方图)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成长过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他们终将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是巨大的失去。失去至亲,对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之痛,但小小的米斗,用行动做了最好的示范——勇敢面对朝前走,失去也可以成为一种力量。所以,《米斗的大计划》虽然讲述失亲这样一个悲伤的主题,但作者想要给孩子传递更多的是爱的力量。

在郑春华看来,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和“小饼干的围裙妈妈”这样近乎完美的童年岁月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些不可抗拒的命运会让有些孩子瞬间跌入谷底。这是一个孩子独特的人生体验,它是残酷的,又是稀缺的。“我要通过文学作品将它传播开来,让‘幸福’的孩子珍惜幸福,让‘不幸’的孩子从懵懂中蜕变和成长。”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郑春华在小说里引用了这句歌词,这是她的“文心”所在。(新民晚报记者 乐梦融)

《米斗的大计划》故事梗概


米斗是个二年级男孩,在他读幼儿园大班时,爸爸就去世了,年幼的米斗并不懂得死亡的含义。直到一年级的暑假前夕,米斗听到蟋蟀的叫声,回想起爸爸带他抓蟋蟀的一幕幕,终于明白,爸爸再也不会回来。想念爸爸的米斗决定去做那些曾经和爸爸一起做过的事,于是制订了一个又一个大计划。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米斗感受到了爸爸的爱和力量,孩子变得勇敢和坚强,接受和拥抱一个没有爸爸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