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凤九

春节过后的一天,接到省农行人力资源部分管老干部的谷经理的电话,说退休证办下来了,叫我有时间过去拿。

时光如梭,转眼之间我在农行工作已经38年,现在光荣退休了。

望着手里的退休证,我感慨万千,脑海里不禁浮现出我走进银行初期的点点滴滴……

1979年我高中毕业,不久得到了银行招干的消息,刚出校门,对银行是干什么的一概不清,只知道考进去就是“国家干部”。经过考试、体检、政审,我如愿以偿的进入了银行。

紧接着就是集中培训,在大约一个月的培训时间里,我们对银行的性质、地位、作用以及各业务岗位的基本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培训结束,我被分配到长清县马山镇营业所。

当时分配到该所的我们四个人,三男一女。县行派了一辆卡车送我们,因为我是女的,就照顾我坐在驾驶室,三个男生站在车斗里。因为马山镇距县城路途遥远,道路崎岖不平,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一路颠簸,终于到达马山营业所。

一下车,我就掉开了眼泪,因为第一次离开家,而且离家这么远,当时就感觉回不了家了。

眼前的银行营业所的条件实在太差了,一排四间土坯房,中间是对外营业室,紧挨着就是金库,东头一间是主任办公室。我被安排在西头的一间屋里,三个男生只能到外边租老乡的房子住。

营业室后面有个院子,院子里有一口水井,打水时就把桶栓在钩子上,把绳子放下去,再摇辘轳把水桶提上来。每次打水,我都提心吊胆,恐怕把水桶掉井里。员工们给这口井取名“五楼头”井,形容这口井深度有五层楼那么高。

院子的西北角就是土坯垒起的茅厕,男女不分,谁去厕所,在门口要先咳嗽一声。下雨天,就更麻烦了,要打着伞上厕所。……

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我开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当时营业所加上我们四个新来的一共9个正式员工。

主任50多岁,高高的个子,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当天就把我们四人叫到他办公室,详细地询问了我们每个人的情况,给我们讲银行营业所的纪律、制度、岗位。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件事是岗位分工。当时有会计,出纳,信贷员,驻点员(到村里驻点)。四个人怎么分工?主任让我们每人写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作文交给他。当时我心里感到好笑:来银行上班还要考作文?

第二天,主任正式分配了我们的工作,我被安排在会计岗位。当时自己认为干会计比别的岗位要好,我捉摸兴许是我的作文写的还可以,领导才这样安排,心里还美滋滋的。

我的启蒙老师姓李,是个女同志,30出头,干银行已有10多年了。论技术,她是县行的会计能手,多次参加全市农行系统的会计技术比赛,成绩名列前茅。论业务,我们所的会计业务多次被市、县两级行评为先进。论工作,她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另外她还是个大美女,我觉着有这样的老师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我上岗的第一天,李老师就手把手的教我打算盘,练写阿拉伯数码,教我如何记账,一天结束,如何结账、对账。再后来,又陆续教我如何处理联行业务,票据业务,算利息,年终决算等会计业务。记得那时候,在老师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我们几个年轻同志白天忙业务,晚上就自觉地练基本功,翻打百张传票,练习点纸钞。大家上进心很强,都不甘落后。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也觉得自己在一天天进步,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业务技术逐渐熟练,我为自己感到高兴。而就在这个当口,我工作却出了差错,而且是最刻骨铭心的一次。

8月的一天下午,有位客户急匆匆来到柜台前取款,说是家里老人去医院看病急等用钱。我接过存单,算好利息,刚巧李老师找主任汇报事情刚出去一会,看着客户着急的样子,我没等李老师回来复核,就将本息付出去了。

李老师回来,听我讲了这件事,不禁皱了皱眉头。她坐下开始复核这笔业务,过了一会,她抬起头说道:“小王,利息算的不对,给客户少算了一角柒分钱。”

听到这话,我的头“轰”一下就大了,脸上渗出了汗水:“怎么可能?给人家算错利息了,这可咋办呀?”

看到我急得要哭的样子,李老师先是安慰了几句,接着便很严肃的对我说:“小王,干银行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客户把辛苦挣来的钱存到农行,就是对咱们的信任。咱们一定要维护好银行铁帐、铁款、铁算盘的‘三铁’声誉。”

“李老师,我错了,今后我一定好好学习业务。可这事咋处理呢?”我怯怯地问。

“出差错了,咱就马上改正。”李老师接着说:“那个村我以前去过。下班后我陪你一块把钱给客户送去。”

下班结完账,李老师和我没顾上吃饭,便骑上自行车出了营业所,直奔十几里外的客户家所在的那个山村。

所谓马山,确实到处是山,沟沟坎坎,一会上坡一会下坡,道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实在难走。我们两人各骑着辆大梁车子艰难地行进着,上坡时得下来推着车子走,下坡时车闸不大好使,有几次差点骑到沟里去。

天慢慢黑下来,月牙也爬上了山顶。看着李老师湿透的衬衫,听着她急促的喘息声,我懊恼自己,为什么工作不认真点,为什么没好好执行制度,出了差错害得老师跟着遭罪。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终于到了那个村子,经过打听找到了那位客户家。客户听我们说明了来意,也挺感动,说:“为了这点利息,你们跑这么大老远,天黑路又不好走,你们真是认真负责啊!”

李老师连连道歉,并说:“大叔,是我们工作上失误,有错就得改,今日事今日毕,这样才不辜负乡亲们对我们的信任。……”

客户说:“你们的服务态度没说的,以后有钱我还存你们农行。”

谢绝了客户的挽留,我们告辞返回。

我的心情好多了,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哼唱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骑行二十里的山路,很累很累,夜也很深了,但那个晚上我却睡了一个踏实觉。

月夜送利息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李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客户的大度热情,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一路走来,我从一个懵懂的农行新员工,逐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员,后来我从营业所调到县行,又调到市行、省行。我的每一步成长,都是我的每位老师谆谆教诲、悉心培养的结果,是农行这个大熔炉锻造的结果。

做为农行人我骄傲,我自豪,我无怨无悔!

在希望的田野上心连心(在希望的田野上)(1)

作者简介:王凤久,女,大学文化,经济师,1979年12月参加银行工作,现农行银行山东省分行退休干部。业余喜爱文学,先后创作十几篇散文在省内刊物和网络上发表。多篇作品收入《银海放歌》、《回望》等文学合集。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