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一面镜子前,新款服装会出现在自己身上,用手轻轻比划就能实现换装,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体验。

除去科技的炫酷感,为实体店简化试衣流程,为电商在前置端提供更多的真实体验,也是真实存在的需求。

36氪近日接触的「购搭魔镜」就是一家“虚拟试衣镜”研发商。公司成立于 15 年,目前已与红袖、A02、BASIC HOUSE 等 20 多家快时尚品牌进行合作,在购物中心投入 3D 体感试衣镜近百台。

技术上,购搭魔镜着重打造 3D 建模能力,可以在 2 小时完成一件服装的建模,单件成本低于 100 元,这为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可能。魔镜的摄像头首先会采集用户的身高、三维等数据,调整服装大小,再通过优化 GPU 算法,使材质渲染更逼真,贴合度更高。

创始人蒋亚洪告诉36氪,由于行业技术瓶颈,目前魔镜的效果有限,无法替代试衣间。品牌方引入主要用于营销场景,作为展示窗口,为店铺获得客流、增加人气。目前硬件价格在 3 万左右,品牌方主要采用租用的形式,购搭魔镜还会为其提供每季新款服饰的建模。

阿里淘宝试衣间(让购物中心玩起虚拟试衣)(1)

除了魔镜,购搭推出了配套的 APP 和公众号,帮助品牌方形成线上线下的流量闭环。下一阶段,购搭魔镜计划与品牌方合作推出“魔镜试衣间”,安装更多方位的数据采集设备,并对灯光进行控制,提供更好的虚拟换装体验。

“服饰新零售”怎么玩?

仅作为一个营销工具,市场空间有限,购搭魔镜的野心也不止于此。公司未来不打算靠硬件赚钱,而是想建立一个体验式服装新零售平台,瞄准流量与佣金收入。

商超便利店的新零售场景我们已经看了很多,那么服装行业的新零售会是什么样子?

无人零售、智慧橱窗、AI 客服、虚拟试衣、智能搭配都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方向,其共性是体验的升级和数据的参与

网购中,服饰作为占比最高品类,尺码不合、上身效果不好、商品与描述不符等问题,造成了“买家秀”与“卖家秀”的巨大差异。各平台也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让买家看到更真实的商品,已推出智能尺码助手、商品视频介绍等,天猫在“新零售体验馆”展示了“虚拟试衣间”,玛丽黛佳已把“虚拟试妆镜”运用到了促销活动中。

对于服饰品牌方,一直存在着转型焦虑。线下营销、店面、库存等前端环节挤压着利润空间;线上流量成本和广告成本也不断攀升,红利不再。根据“展示高于推荐”的流量费用定律,更精准的推荐是解决不断上升的流量成本的可行方法。线上难以获取的用户身材、肤色、发型等数据,正是购搭魔镜可以补充的。更全面的用户标签,为精准推荐提供了可能。用户试穿时,魔镜会实时、定制化推荐更多服饰搭配,以获得比传统浏览的方式更高的转化率。

库存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新零售数据催生了 C2B 的生产模式,商家可以根据大数据预测调整生产计划,甚至用数据驱动设计。随着更多服饰品牌向新零售发展,会触达到上游供应链的改变,从销量的预测到商品的企划,到面料的准备和商品的生产,大大缩短生产周期,从而提高反应速度,捕捉消费需求,打造柔性供应链。

竞争格局

“虚拟试衣”的概念已经提出多年,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从用户体验来看,虚拟试穿和真实的试穿体验之间存在差距;另一方面,3D 建模需要考虑衣服的柔性材质,兼顾纹理、飘逸感、层次感,制作难、成本高、耗时长,难以实现规模化的应用。

随着技术发展,近年来“虚拟试衣”行业发展速度显著加快。2016 年,“虚拟试衣”服务商「好买衣」获得 1500 万美元融资。好买衣的解决方案是,根据用户上传的照片和输入的信息为其建立专属平面形象,用户在手机上即可以完成虚拟换衣的操作。相比购搭魔镜的体感试衣,使用门槛更低,但用户到底对哪种方式买账还需要验证。

阿里淘宝试衣间(让购物中心玩起虚拟试衣)(2)

图:好买衣

另一家 3D AI 技术公司「云之梦」则作为阿里虚拟试衣的技术服务商,在去年 11 月开了一家智慧门店。在这个门店里,智能穿衣设备具有虚拟试衣体验、导购、服装搭配建议等功能,用 3-5 秒的时间即可获取用户的人体数据,并根据用户的体型、外貌特征等进行个性化推荐。据称,云之梦提供的技术可以让品牌商自己拍摄建模,只用1张服装图片,就能够在 5~10 分钟内完成服装模型的制作。

今年,购搭魔镜计划签约 500 家品牌商,平均一个品牌会引入 10 台终端,公司还将在人流密集的电影院、办公楼等部署魔镜。蒋亚洪告诉36氪,未来会推出消费级硬件,类似于机顶盒,用户借助电视屏幕,在家中就可以完成试衣体验。

创始人蒋亚洪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西北大学应用工程数学博士,曾创办舆情监测公司「优讯时代」。购搭魔镜在 2016 年 12 月份获得了赛伯乐的 1500 万元 Pre-A 投资。目前正在寻求 5000 万元 A 轮融资。

拓展阅读:

,